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小学德育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小学德育(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概况2.现当代德育思想3.现当代小学德育改革与探索4.结课考试网络信息时代,知识学习还需要教师吗?教师对于学生品德成长的意义更加凸显Q2:我是数学老师,也要负责德育吗?“兼任”小学品德教师德育不只是品德教师或班主任的事儿第一章德育是什么?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有什么意义。……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话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Q1.你认为这位班主任“选差”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目的了吗?Q2.你认为这是德育吗?为什么?Q3.什么是德育?德育是什么?德育概念与德育观(概念问题其实就是观念问题)德育概念争论的交集:一、狭义德育/二、广义德育/三、道德教育与相关概念/四、德育过程理解在概念上的反映/五、德育的历史形态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如何理解德育过程?一、狭义德育1.德育即道德教育(moraleducation)道:天地万物之总法则。德:从行、从直、从心,遵循本性(心),顺乎自然。伦理·关系·道德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所谓“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十七大报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德育引导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逐渐扩展的各种关系。2.道德教育应当传递哪些道德内容?原则和依据:来自生命原初和人性深处的(基础性):由心理学、脑科学等研究发现的同情、移情、他心想象、同理心等人类道德文化历久传承的恒常性中国传统儒学的仁义礼智诚、孝悌忠信以及宋明儒者的省察、涵养、慎独等当代全球共处的最大共识性西方品格教育运动回归所推崇的尊重、关心与责任,被视为人类基本价值的自由、民主、正义、博爱等二、广义德育1.广义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1989)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教育大辞典》(顾明远,1998)2.广义德育的社会历史渊源(1)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整体思维)(2)近代以来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近代以来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3.德育概念的“泛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历史背景“泛化问题”: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往里装质疑:(1)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2)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机制并不等同于道德教育。(3)过于宽泛的德育概念在理论上往往使人无法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的问题。(4)让德育承担许多其难以承担的目标。三、道德教育与相关概念1.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政治与道德我国大陆地区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界限不清晰道德教育是政治教育的基础2.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价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涉及中性问题二者关系密切,但属于不同范畴3.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道德与法律:法律界定了人类行为的最低道德底线学校德育: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4.道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舶来品6种基本的价值类别:理论的(重经验、理性)、政治的(重权力和影响)、经济的(重实用、功利)、审美的(重形式、和谐)、社会的(重利他和情爱)、宗教的(重宇宙奥秘)。道德教育承载价值教育的功能5.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公民精神与公民教育在中国的兴起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联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交合6.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从问题导向到价值导向趋向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德育”外延界定的“守一望多”原则“守一”: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望多”:学校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法律、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以“学校道德教育”为主线,适当兼顾相关话题讨论德育。四、德育过程理解在概念上的反映Q:德育过程是怎样的?对德育过程的理解关涉:德育对象、道德学习机制、德育主体、德育方式方法、德育评价……对德育过程的不同理解折射出不同的德育观念。(一)“转化论”德育只是一种由外而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二)“内化论”转化论→内化论:开始关注德育对象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教育原理》(孙喜亭,1993)(三)“自主建构促进论”(现代教育的民主精神)环境与生长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统一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五、德育的历史形态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现代德育(一)习俗性德育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学校教育产生以前,原始社会中存在的德育形态。特点:全民参与性习俗传承性生活性学校德育产生以后,这一德育形态一直在人类生活中延续。(家庭与社会——生活德育)习俗性德育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学校德育工作“回到生活”“回到人本”的进一步延伸针对德育与生活、德育与经验的脱离,对课本型德育的批判回到生活、组织生活、引导生活、创造生活情境、情感、对话、体验……(二)古代德育主要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特点:阶级性(目的、主体、内容)神秘性(“宗教或类宗教特性”)经验性(德育方式、内容,德育思想)专制色彩(三)现代德育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德育的现代化——18世纪西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学校德育所基本完成的任务:学校德育的民主化学校德育的世俗化→以人为本学校德育的科学化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第一节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ИHCKNЙ,1918——1970)苏联(现属乌克兰)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一个从实践走向理论的教育和德育思想家。”乌克兰共和国农民家庭出生(1918)七年制农村学校(1926)短期师资培训班(1934)——小学教师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教育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39)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战争(1941)——校长——区教育局长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1948年起至1970年逝世)主要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教育的艺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传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共有三次高潮,时间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及21世纪初至今。1.翻译出版并不断再版重印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论文,形成一个迄今仍热心研究和传播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及经验的人群;2.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所形成的操作模式,如:情境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等,成为20年来中国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基层典范;3.一批中小学教师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楷模,成长为当今中国最优秀并享有声誉的教师和校长二、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主要观点1.情感:道德发生的基础苏氏将人的情感视为道德发生的基础,将情感培养看作不是局部的狭隘的任务,而是儿童道德面貌形成过程的本质。“伊·彼·巴甫洛夫把情感称之为模糊力。情感的生理基础隐藏在使人和动物相似的各种本能之中,而人之所以能上升到动物世界之上,那是由于人的各种情感通过特殊的素养、人的认识、劳动和多种社会关系而使人变得高尚。”(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卷719页)苏氏把哪些情感看成道德发生的最重要的源泉?“自尊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439页)儿童心里的敏感与“难教儿童”“我从五年级学生彼嘉身旁走过,偶然地对他的脸瞅了一眼。我停下来了,感到极为惊奇:这孩子的眼里流露出一种那么巨大的、绝望的、不是儿童常有的痛苦神情。事情的起因在成年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生物老师要每个学生把搜集到的植物标本交上来,彼嘉晚教了一天。教师说,没有按时交,现在不要了。这孩子还向我诉说了他的其他一些不幸和烦恼,我听了心里很不安:原来这孩子在家里还遭到那么多痛苦!屈辱和痛苦接踵而来,二生物教师的严厉态度正好是火上加油。这件事教会我要时常留心周围的人特别是儿童的内心状态。”缺48页校园的花房李凯出了朵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师生前来观赏。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摘了一朵玫瑰,拿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中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的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完就把花送回来。”听完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拉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励你的,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2.注重德育的情感环境培养情感素养、道德素养需要有情感环境(缺50页)缺51页缺52页什么是情感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人道主义的关系,它建立在对儿童的人道主义态度的基础上:“人道主义教育教学要求在良好的背景下,在孩子们情感愉快、嘴在笑、眼睛神采明亮的情况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关注“惬意性”“童年”的自然属性本身需要惬意感。“儿童是幼芽,是柔弱的茎叶,”“他能够变成大树……童年需要特别地加以爱护,需要特别细心对待。”苏氏希望年长者智慧而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为孩子负责,而且关心孩子的乐趣、心理波动和忧虑。惬意性是一些自然、社会、教育心理的因素,它们决定儿童在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之前这一阶段,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中的生命活动。”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要保证儿童从婴儿到普通学校毕业的整个年龄阶段都具有惬意感。”(《苏霍姆林斯机人道主义教育中的惬意童年》,载《中国德育》2007(3))3.德育:心灵沟通与精神建构的过程心灵培养对道德发展至关重要(缺56、57、58)他极为重视学生获得真正的感受体验,他认为,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只有在人有内在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感受时,心灵才得到扩展。这种靠内部起变化的特征,是德育最重要的特征。如果忽略它们,德育便走向短视、肤浅和功利主义。德育的关系性及其互动苏氏相信,道德真理(准则、规则、原则)应当在事物、现象、关系之中体现出来。“不要只号召讲卫生,而是要去打扫。要少说多做。要给孩子揭示出人性的世界——只有在这个条件下,道德真理才会成为每个人的财富”。他说,“孩子怎样对待他周围的东西和生物(一本书、一本练习本、一株花、一只鸟和一条狗),这正是人性素养的开端,是对人的态度的开端”。(缺616263)怎么互动?在集体中培养道德苏氏主张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集体并不是某种抽象
本文标题:小学生品德发展与小学德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2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