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咨询课件第二章心理咨询的哲学基础第一节人无法解决也无法逃避的问题——心理障碍的本源一、死亡1.死亡是人的最基本的意识。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在意识到活着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与死亡相联系的问题。2.永恒。对死亡的真正恐惧是自我意识的消失,人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永远保持自我意识。3.迷信。对保留自我意识(长存)的一种方式。4.从惧怕死上开始,人们就衍生出了两个基本的生活(生存)需要,对抗死亡与逃避死亡。5.逃避死亡就是活着时保护身体,死了以后精神永存。6.对抗死亡就是要活的(比他人)有“价值”。二、荒诞1.人们为了对抗死亡,就要拼命地追求“价值”,好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2.绝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荒诞,这种荒诞表现在体验不到生活的意义。3.荒诞的具体体现是:人们无时不在追求意义,但是,在追求达到的时候,却又立刻觉得没意义了。4.荒诞原因是:事物(行为)的价值或是意义,必须由这一事物(行为)以后的事物和行为来证明,而不由以前或现在的事物或行为证明。但是,人们却不知道以后事物和行为是否发生及如何发生。5.最有意思的是: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为了排除这种荒诞,使自己的生活更上加严肃,这样的更有点意义的生活要求,续之而来的足更大的荒诞。6.因此,人们总是拖着高傲的观念,过着庸俗的生活。三、道德判断运气1.在人们追求价值与意义当中,有一种东西叫道德,这是一种似乎不需要将来的事物或行为来证明的一种价值追求,其实不然。2.人们依据道德标准对自己或他人做出判断,说“我不好”或“他不好”。3.一般人在做出道德判断时,并没有想过:道德判断应当是根据道德愿望(动机)做出还是应当根据道德行为做出。4.一般人在作道德判断时.都是依据道德行为做出的。5.行为的结果为一般人所不能控制,因此,道德判断是一种运气的结果。6.四种道德运气:现象是生成的:现在所处的环境的运气:过去所处的环境的运气:行动和计划的运气。7。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永远不能直接知道他(我)的道德愿望,我们只能根据行为做出道德运气的判断。8.道德标准是一种“道理”,而不是一种真理,但是,人们却相信道理就是真理。四、平等1.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必须作为一种“团体”存在。单个人的生存能力很差,很容易被自然界所消灭。2.“人”这样一种社会团体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等级制。等级制使人在自然界前表现为无比强大。3.人的其中一种最强烈的价值追求就是平等,总想消灭等级制,这是一个悖论。4.人只能在“人”的社会中追求平等。但是,他所追求的恰是一种不平等。5.所以,一个人在追求“平等”,实际上,他是在追求或制造一种新的不平等。五、性反常1.性行为是为延续种族的生殖行为,性心理是这种需要的体验。2.同性恋、异性癖。窥阴癖、露阴癖、恋物癖等被称作性反常,是因为这些行为并不指向生殖和性行为的生理体验。3.爱情也是不指向生殖的,她要求人们去寻找一种精神体验。所以,爱情也是性反常。4.爱情的本质是为了维护社会生产力稳定发展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一种道德规范,是法律的一种补充形式。5.法律——他律,道德——自律。6.正因为爱情从一开始就是性反常,所以,人们永远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所以,人们永远地在寻找爱情,而又永远体验不到爱情,因此,爱情成了永远困拢人的“情结”。六、价值的不完整性1.人们追求的所有价值都可以归类到以下的五种形式:A.承诺与义务。对他人或某些机构的特殊义务。B.人类普遍权利。作为人的权利和作为个人的权利。C.效用。所做之事对每一个(他)人的福利造成的影响。D.完美主义。成就和创造的内在价值。E.执着。个人的计划事业。2.这五种价值(观)是相互冲突井排斥的。3.价值的不完整性是由决定的单一性决定的。任何一个决定(包括行为)只能指向一种价值,因此,行为的单一选择性决定了价值的单一性。4.人们经常性的苦恼,就是来源于要求一个决定(行为)满足所有的价值。第二节“人的问题”的延伸——心理障碍的发生一、缺乏同理心——死亡的延伸1.价值观的多元性。人们对对抗死亡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人们对同一事物在体现对抗死亡时的意义就有不同的理解,普遍的问题是,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理解是唯一的。2.价值观的社会阶段性。阶段性是价值观最为明显的特征,不同历史阶段的价值观有明显的冲突,实际上,人们所崇尚的事物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普遍的问题是,人们总认为在社会生活领域,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存在。3.价值观的阶级性。价值观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而存在,就必定要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和左右,而且,统治阶级又会极力地将其公理化。普遍的问题是,人们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基本的公理和正义。4·根本的问题是当事人分不清道理、公理、真理的区别,最终,毫无同理心。5.宗教精神病。虚假的逻辑前提。二、异化——荒诞的延伸异化:一个事物的发展,使这个事物走向了这个事物自身的对立面。1.劳动的异化。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走向有占财富是第一需要。2.教育的异化。从培养“人”到培养“超人”3.学习的异化。从对知识感兴趣到对用知识换取的事物感兴趣。4.人际关系的异化。从满足“归属感”到求得尊重。5.从讨论事开始到攻击人格结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本质。三、“球长”意识——“公平”的延伸1.自卑的本质。成为“超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宾格被控。2.焦虑的本质。如何才能成为“超人”。3.自我实现的本质。成为“超人”的自我设计。4.人性的劣根。“人之患,好为人师”。5.自我与环境的绝对对立。四、永恒的“爱情”——性反常的延伸1.将爱情看成是超越其它价值的“最高”价值。2.将性爱与其它需要绝对地联结在一起…3.将精神需要与肉体需要绝对对立起来。4.通过性爱强化自我。五、矛盾的“怪圈”——价值不完整性的延伸1.又爱又恨,选择困难。2.缺失惑,强迫思维与行为。3.多重承诺,精神疲劳。4.偏执,单一价值观追求极端化。5.假完美主义,根本不是追求思想上的创作。6.真完美主义,一种行为得到所有的价值体验。7,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差距太大。六、“君子”与“小人”——道德判断运气的延伸1.自罪,认为自己不遵守道德规范。2.自杀,彻底否认自我的道德价值系统。3.灰色视野,负向关注与选择。4.反社会,否定人类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5.变态人格,完全否定社会道德规范中与自我认同部分相反那些部分。第三节咨询心理学的工作分析一、本质分析1.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辅导是一个通过心理辅导背景的作用改变当事人意识倾向和行为倾向的,发生在辅导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操作性过程。①心理辅导是改变个体意识行为倾向的操作过程。②心理辅导是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③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关系。④心理辅导既是哲学也是艺术。2.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可能性①罗杰斯的正向选择观点。②语言对思维的影响。③观念平衡的动力特征。④语言操作的构造性特征。二、工作内容分析1.引导当事人检讨自我个性。2.引导当事人讨论自我价值体系。3.引导当事人讨论关于某事物的各种价值观。4.强化多元价值的思维方式。5.及时强化当事人的语意结构。三、目标分析1.心理咨询的总目标:发展当事人平衡各种价值观的能力。这种平衡能力表现在:①各种价值观存在都有其合理性。②各种价值观的存在和冲突都有其现实性。③荒诞的体验是人类共有的现象,并非是当事人所独有的。④荒诞的体验并不能阻碍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当事人应该同他人一样。⑤当事人的所有遭遇并不是其独特的,是共性中的个性的表现。2心理咨询的阶段性目标①帮助当事人学会从多方而考虑问题。②发展当事人认识自我的能力。③接受心理痛苦是自我认识的结果④重新考虑自我存在的方式。⑤从自我的必然王国走向自我的自由王国。四、心理健康标准分析1对心理健康的错误认识A.自尊。自强、自立。B.有责任感。C.没神经症状。D.没有行为缺陷2.“快乐——痛苦”原则A.快乐与痛苦的相对性。B.快乐与痛苦的相包容性C.快乐与痛苦的主观理解性。D.痛快、痛快,真正的快乐。3、心理健康:敢于戴着精神枷锁去跳舞的人。第三章会谈及会谈技巧第一节会谈的一般问题一、会谈及其作用会谈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咨询会谈是通过咨询双方的信息交流来对彼此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的。1、会谈的信息:①、认知性信息:指来访者与咨询者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来访者经历了什么事情,有什么行为,后果是什么,他的看法和评价等。②、情感性信息:指情绪、感受、态度等。2、信息传递的方式:①、言语性传递:指通过语句说出来的,只要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一般通过言语知觉、理解机制就能有效传递。注意点:a:对文化背景保持敏感。b:慎用专业术语。②、非言语性传递:指通过姿势、面部表情、目光、语调等来传递信息。3、作用:①言语性传递可以较准确地传递两种信息,在传递认知性信息时尤强。②非言语性传递在传递事实时功能较弱,但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言语描述更真切、更生动。③咨询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会谈。发展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诊断(指判断与界定)与评估、影响与改变等都是通过会谈来完成的。二、交换信息的会谈与帮助性的会谈:本杰明(A.Benjamin)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会谈。1、交换信息的会谈:主要在问题探索阶段出现,咨询者通过会谈收集资料,以便做出诊断。2、帮助性的会谈:咨询者主要不是收集信息,而是发送信息,让他们影响来访者。注意点:在咨询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两种性质的谈话,应视过程需要而变化。三、会谈中的互动与信息加工1、会谈中的互动:①、互动指两个主体相互发生影响的过程。互动的实质是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影响信息(刺激),后者对这种影响进行认知和评价并做出一定的行为(反应),后者的反应又作为反馈信息(刺激)作用于前者,这样一个包含着或简或繁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如:ABABAB……②注意“假互动”:假互动指形式上在交谈,却不曾对对方发出信息的实质性内容做任何反应。注意点:咨询会谈中,咨询者一方面要注意自己不能有这种假互动,另一方面要判明对方是否有假互动,如果有,要迅速判断对方是分神还是有更值得重视的原因才顾左右而言它。例如,是否触及创伤性经历或阻抗。③、互动的层次:指互动的深浅特点。互动的层次与咨询关系发展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咨询关系通过互动建立和发展,反过来,已有关系的密切程度又影响互动的层次。G.Levinger曾指出人际关系有三种水平:觉察水平、表面接触水平和关涉水平。咨询关系应该达到关涉水平。如果我们把会谈划分出内容——情感、大众化——个人化两个纬度,那么应该期待互动沿着内容到情感、大众化到个人化的方向前进。④信念的互动(自验预言theself-fulfillingprophecy):指一种原本不现实的期待或信念,可以引起以该信念为出发点的互动,最后使原信念变为现实。如:归因训练注意点:自验预言的结果可能有助于咨询也可能妨碍咨询,这取决于原初信念的性质。2、会谈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在会谈中,咨询双方都既接收信息,也做出反应。从接收信息到做出反应,中间存在着一个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对接收的信息的知觉、理解、评估和反应选择。咨询者须明白,会谈中的信息加工会出现种种“故障”,导致信息的失真、丢失、增加。这种故障主要是由于人是带着主观的愿望、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人生经验去接收、理解和评价对方的信息,这些主观因素会或轻或重地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从而造成信息加工的失误。几种误区类型:①、类化:在了解对方的部分特点后,就把对方归纳到某一类人当中,然后把自己脑子中有关这类人的“型样”强加到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型样”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来展开互动。②、投射:指咨询者无意识地把自己的个人特质加在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这些特性。所谓的“以己度人”就是这个意思。③、幻相关:指由于知觉者的期待作用,将两件本无关联的事情知觉为有关联。这种情况最容易在理解问题和诊断时发生。我们总是在提出问题的推测和假设,但我们不能客观冷静地看待这些假设,总是期望我们是正确的,于是容易按期待的方向去收集或解释资料,结果造成失误。如:许多临床心理学家相信妄想狂病人在画人测验中对眼睛特别着力,细节特别丰富④
本文标题:心理咨询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2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