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模式”一、基本模型初读课文自主质疑归纳分类定向导疑定向导疑读议讨论多法解疑合理存疑鼓励探索初读、提问、记录筛选、引疑、集中营读、议、猜、辩等延伸、拓展、探究模型说明:本模型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初读课文,自主质疑”;第二板块“归纳分类,定向导疑”;第三板块“读议讨论,多法解疑”;第四板块“合理存疑,鼓励探索”。四个板块构成一个总体的框架。每个板块又根据其不同的教学任务,设定了相应的教学程序。二、操作程序第一步,初读课文,自主质疑。要求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记下不懂的问题,并自己尝试解答。无法弄懂的就写上“质疑簿”。第二步,归纳分类,定向导疑。这一步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集中”。“集中”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归纳分类”。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可能既多又杂,有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的只是一些枝节问题、细节问题,远离课文的主旨,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这就要求教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抓住几个主要的问题。二是“定向导疑”,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某个关键之处,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以教师的“导”带出学生的“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归纳分类”必不可少,“定向导疑”不一定课课用到。如果学生的提问已经涉及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定向导疑”就显得重复和多余了。第三步,读议讨论,多法释疑。贯穿这一教学过程的主要手段是反复地读书,因为通过“读”这一最基本的途径,可以解决许多疑问。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不了的问题,或者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再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辩”也是一种很好的解疑方法,如果在“辩”中出现争持不下的局面时,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拔引导,以帮助学生归纳筛选,理出头绪,正确地开释疑难。当然,解疑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猜、查、画、演等等,实际操作时,运用什么方法,要看具体的情况。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两点必须说明:①任何解疑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应该有所交叉。②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解疑,读书都是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其它解疑方法才会显得有意义、有价值,否则,所谓的这法那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四步,合理存疑,鼓励探索存疑是为了进一步探求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移到下阶段的学习中去,它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三、模型讨论1.“问题模式”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精神。这是它的优势。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它的适用范围上。内容比较“实”的课文,比如写人记事的,较为适用;内容比较“虚”的课文,比如描景抒性的,就不大好用。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课文去选“模式”,而不能用“模式”去套课文。2.“问题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对教学过程要有充分的“预设”,要尽可能多的估计到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要关注“生成”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能总想把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再次,教者要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要善于对问题进行筛选分类,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些枝节问题纠缠不休时,要巧妙地将他们引到对主要问题的解决上来。3.“问题模式”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套用“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些变化和微调。如第四步“存疑”的环节,就不宜每次都用,课上能解决的一定要当堂解决,如果每堂课都留个问题的尾巴,对树立教师的形象是不利的。浅谈小学语文问题式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松原市油区教师进修学校张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解读和理性思考新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成为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对话”、“互动”的过程。而“对话”、“互动”都必须以问题为载体,可见,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问题进行的探究活动理应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活动。但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教师对学生如何知疑、质疑、释疑重视不够;教师没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至使学生很少提出有创造性或引人深思的问题;围绕问题进行的探究缺乏深刻性、实效性,不利于学生掌握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为解决阅读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构建一个体现新课改理念、符合阅读教学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学习方式,我们开展了构建“小学语文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里,笔者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联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教育科研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认识与思考。一、问题式探究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1.问题式探究学习的内涵问题式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围绕问题的探究进行知识建构,从而不断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丰富情感,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方式。2.问题式探究学习的特征小学语文问题式探究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自主性。阅读教学要想让学生发现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中去理解、感悟,读出自己的疑问。其次,要教师引导阅读。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阅读中解决旧问题,并不断产生新问题,探索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探究性。问题式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的探究进行知识建构。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或自主阅读探究,或适时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获取信息和结论,在探究中学到方法,体验成功,从而不断激发探究欲望。(3)过程性。问题式探究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过程和方法。(4)创新性。问题式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思考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小学语文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建构1.模式的基本界定学习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学习活动结构和程序。小学语文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是以“问题”为桥梁,以问题意识为核心,以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以养成现代学习方式为归宿的学习模式。其基本流程是:自学生疑、提出问题——探究释疑、解决问题——反思学习、归纳总结——整合拓展、再现新问题。2.模式的操作程序(1)自学生疑、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始或某段内容教学的开始,根据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运用适当的手段,如多媒体展示、讲故事、游戏表演、调动生活积累、语言描述等,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为新课的进行或进一步研读奠定基础。(2)探究释疑、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分析、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任何学科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意义不大的问题可做个别指导,让其再生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梳理、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及训练重点,与学生共同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反思学习、归纳总结(4)迁移创新、再现新问题这一环节主要在一堂课结课时,学生通过整合本节课的内容,归纳总结方法,感悟提升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一些语言实践性的问题(包括口头、书面、表演等多种形式)。或通过问题延伸课文内容,或通过问题引发情感思考,或通过问题迁移写作方法,或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想象,或通过问题引发下节课的学习。总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拓展、迁移,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的积极状态,并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生在这一学习环节中,要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要有所创新。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再带着问题去,始终保持一个“有问题”的头脑、思考的头脑,始终具有一种探究的精神和毅力,使所有的学生在“问题”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三、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问题式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实现这一基本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问题探究时,必须建立符合时代特点、儿童心理特点和母语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是问题探究的前提新课程背景下以“对话”、“互动”为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把“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发现并在探究阅读中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去探究学习。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安全的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氛围,是问题自主探究的基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探究学习,并在探究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解放。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表示关切、赞赏,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都给予激励或指导;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时正确或独特的见解必须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也应在思考方式、解决方法上予以纠正和指导。通过良好问题氛围的创设,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发问、探究。在这样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中,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大脑,形成“问题”心理场。3.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是问题探究的关键(1)提出问题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体系是:①围绕课题提出问题;②围绕阅读提示提出问题;③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提出问题;④围绕课后练习提出问题;⑤围绕教材的重点、疑点提出问题;⑥挖掘教材的空白点进行提问;⑦揭示矛盾,辨别差异,比较优劣提出问题;⑧抓文章思想内容、重点词句、标点提出问题;⑨寻找原因提出问题;⑩围绕选材、写法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还要让学生学会释疑、存疑。学生质疑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对深入阅读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或意义不大的问题,小组内解决或做个别指导,让其再生新问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予以确定,使学生梳理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探究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策略主要有:创设氛围、分层实施、示范导问,迁移学问,激励促问,以思促问,以错激问,提供时空、延迟评价等。(2)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实施的关键,师生共同梳理的探究性问题是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思维指向和研读重点。教师要结合文本的特点,探究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使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发自主探究的动力,提供合作探究的伙伴,指导分析探究的方法,开放探究交流的时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问题用同一思路尝试解决。促使学生在求同中求异,求异中求同,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有:查阅资料,借助资源;深入阅读,研读文本;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对照回顾,类比迁移;指导点拨、疏通思路等。4.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的时空是问题自主探究的保证实施问题式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探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3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