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页共5页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点扫描】考纲内容课标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基本线索】本单元主要讲述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及成因。复习中要理顺一条主要线索,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从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化趋势的过程;掌握两个重点内容,即: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加强。【考点概要】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以及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表现:①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2)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2、两极格局形成的概况(1)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形成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实质:美苏两分天下)。(2)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和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反苏反共)。(3)“冷战”的表现(“冷战”重点在欧洲)▲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借口: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实质:反苏反共,称霸世界)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③1947年,苏联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①实施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范围:西欧接受,东欧拒绝。影响:西欧经济迅速恢复,美国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并公开支持东欧反共势力。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军事上:①美国倡建北约组织: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实行集体防御,建立北约组织。②苏联倡建华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华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4)“冷战”中的局部“热战”(重点在亚洲)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3、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1)“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大阵营,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等。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一体化)(1)背景&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欧国家发展的需要。②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要求改变战后初期受美国支配的局面。③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2页共5页障自身安全和发展。④思想渊源:渊源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2)欧洲一体化过程①1951年法、意、德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其主要目标是:在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真正自由流通。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建立关税同盟,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形成统一大市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⑤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⑥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⑦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3)影响①对西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对世界:增强了西欧抗衡美苏的实力,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被迫调整对欧政策,冲击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战后日本概况:经济衰竭、被美国单独占领,政治上追随美国。(2)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美国的扶植(美国减免赔款、朝鲜战争中的军事订货)。②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因素和军国主义,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③重视科技与教育,制定经济计划,利用政权力量推动经济发展。(3)发展表现:①1956—1972年间高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②20世界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全方位外交。(4)影响:冲击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军国主义抬头,挑战世界和平。※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给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①要适时进行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面向国际市场;③要重视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目的: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发展经济。(2)诞生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4)不结盟的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积极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全面裁军,销毁核武器。(5)意义:标志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冲击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考点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等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2)苏联解体: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历了数次改革后,未能奏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引起思想混乱。②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至此,苏联完全解体。(3)德国的统一:1990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统一。(4)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③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A.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轰炸南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B.欧盟: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C.日本:经济强国,并谋求政治大国、军事大国。D.俄罗斯:推行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E.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第三世界国家力量进一步发展。(2)多极化趋势出现、加强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3页共5页3、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1)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缓和与动荡并存。▲动荡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矛盾。▲和平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三世界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3)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巩固练习】1.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对坚信,它和美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A.门户开放政策B.大棒政策C.冷战政策D.金元外交2.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启动的标志是A.二战结束,对德国分区占领B.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赫鲁晓夫上台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3.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D.雅尔塔体制、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4.“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它A.蓄意将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C.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D.极力遏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5.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6.在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搞得十分紧张。”这里的“加勒比海危机”具体指的是A.美苏对中美洲的争夺B.拉美独立浪潮高涨C.古巴导弹危机D.美国对古巴的武装封锁7.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了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同西欧的关系的是:①实施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受援国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②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使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受美国的控制③组建欧共体,加强经济合作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控制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出发点是A.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B.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C.密切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10.“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其客观的有利条件是A.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B.发展教育,培养人才C.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D.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向日本订货1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
本文标题: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