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必修二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
1一、选择题1.诱变育种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诱变育种()A.使生物进行对人有利的突变B.按计划定向改良,有利变异稳定C.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含A、B、C三项2.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从而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3.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A.干扰素B.白细胞介素C.青霉素D.乙肝疫苗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结构很小④成分为蛋白质⑤环状RNA⑥环状DNA⑦能“友好”地“借居”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③⑥⑦D.②③⑥⑦5.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A.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D.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6.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A.染色体变异B.自然突变C.诱变育种D.基因重组7.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可能使一部分个体产生突变B.大大加速育种进程,提高变异效率C.诱变产生的突变,对人都有利D.可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8.以下属于诱变育种的是()A.色盲B.血友病C.短腿安康羊D.青霉素高产菌株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连接酶最初是从人体细胞中发现的B.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运载体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21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11.利用生物工程改造生物特性,从而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有关措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青霉素高产菌株B.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生产人干扰素的酵母菌C.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成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D.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能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是人工进行基因切割、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做人为干预B.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C.基因工程食品即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是不安全的D.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界限13.下列不属于诱变育种的实例是()A.一定剂量的γ射线引起变异得到新品种B.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获得高产菌株C.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D.激光照射植物或动物引起突变得到新品种1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面各项中,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是()A.WwDd×wwddB.WWDd×WWddC.WwDd×wwDDD.WwDd×WWDD15.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ddRR,1/8B.ddRr,1/163C.ddRR,1/16和ddRr,1/8D.DDrr,1/16和DdRR,1/8二、非选择题1.将生物随飞船带入太空,可进行多项科学研究。如植物种子经太空返回地面后种植,往往能得到新的变异特性。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种子经太空中的___________辐射后其__________发生变异。现一般把这种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试举出这种育种方式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两个品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设计一种快速方法培育出合乎要求的矮秆抗锈病品种,写出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种快速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3)若用高秆抗锈病的普通小麦(DdTt)的花粉做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的植株有______种表现型,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表现为矮秆抗锈病。(4)假如DDTT与ddtt小麦通过杂交方法和单倍体育种培育不出理想的新品种,试写出一种培育出新性状的育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79年,科学家将鼠体内的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胰岛素。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下图回答:(1)图中2、5、3、7表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获得______________的过程。(2)图中3代表_________________,在它的作用下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切成_____________末端。(3)经9____________的作用将7、6“缝合”形成8__________DNA分子。8往往含有________基因,以便将来检测。(4)图中10表示将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为使此过程顺利进行,一般须将11用________处理,以增大11细胞壁的____________。4(5)11表示8随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进行________________。(6)如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发现了胰岛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作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A、a和R、r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今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纯种,人们希望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最少的世代内培育出矮秆抗病新类型。应采取的步骤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51.C解析:基因突变,无论是否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A、B错误。人工诱变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从而在短期内获得变异品种,C正确。2.A解析:改变基因结构即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3.C解析:青霉素菌种是通过诱变育种培养的。4.C解析:质粒是细菌或细胞染色质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与细菌和细胞共生的遗传成分。(本题中“友好”地“借居”就指共生)。它是闭合的环状DNA分子,分子量较小,能够独立复制。它对宿主细胞的生存不是必需的,但也不妨碍宿主细胞的生存。有些质粒携带的基因有利于宿主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生存,如细菌中许多天然的质粒带有抗药性基因。5.D解析:常识题。6.C解析:白色菌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证明细菌在紫外线的诱变下产生了稳定可遗传的基因突变,这是诱变育种。7.C解析:突变是不定向的,既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8.D解析:A、B是遗传病,C是自然产生的基因突变,只有D是人工诱变育种。9.D解析:DNA连接酶最初在大肠杆菌中被发现,A错;限制酶的切口可以是不同的序列,B错。除了质粒,噬菌体、病毒也可作为运载体,C错。“克隆”有复制、无性生殖的意思,因此D正确。10.C解析:重组DNA技术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核酸聚合酶等工具酶。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不一定能成功表达。11.B解析:酵母菌中本来没有人干扰素基因,需要用基因工程引入该基因,不能仅用基因突6变得到所需菌种。12.C解析:有些转基因食品疑似不够安全,但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验,都指出大多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安全的。13.C解析:A、B、D均是用某种方法提高突变率,进行诱变育种;而C是杂合子玉米自交后代产生性状分离的现象,不涉及基因突变。14.B解析:B、D的杂交后代全为白色果实,但D不产生球状果实,B产生21的球状果实;A也产生21的球状果实,但只产生21的白色果实。因此B产生最多的白色球状果实。15.C解析:应表达的基因是抗倒伏(d)和抗病(R),基因型可能是ddRR,概率1614141,或ddRr,概率812141。二、非选择题1.宇宙射线遗传物质(或基因或DNA)诱变育种突变速度快、可以加快选育优良品种2.(1)DdTt自交,从自交后代中选择基因型为ddTT的品种。解析:先杂交子一代再自交是这类育种的常用方法。(2)杂交育种(3)4ddTT解析:所得的植株相当于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基因型。配子有4种基因型,因此得到4种表现型。(4)诱变育种解析:要获得原来没有的新性状,就需要用基因突变的方法来实现。3.(1)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目的基因(2)限制性内切酶质粒目的基因可互补配对的黏性DDTT×ddtt↓DdTt7(3)DNA连接酶重组标记(4)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CaCl2通透性(5)复制(6)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的过程4.(1)让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的两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2)F1自交得到F2(3)在F2群体中选出矮秆抗病的植株5.基因重组解析:杂交育种通过基因重组,把优良的性状集中到一类个体上。
本文标题:必修二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