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人教版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承认不同教师之间的风格差异,接纳和尊重老师。2.能力目标:通过对老师职业的分析,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在理解教师风格的差异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与不同老师相处的技巧。3.知识目标:通过采访和日常观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和时代要求,懂得面对不同风格老师的一些相处技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面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学难点:如何接纳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教师。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国王的勋章该给谁?设计意图:通过小故事导入新课,同时突出教师对于社会的贡献。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要把一枚特级勋章奖给最有功劳的人。消息一传开,作家、演员、科学家、将军、博士和教师纷至沓来,都希望能得到这枚特级勋章。那么,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把奖章授予给谁?理由是什么?小结:国王觉得这些邀功请赏的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不论是作家、演员、科学家,还是将军,就连国王自己在内,当年都是由教师教导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功劳最显著,得到这枚勋章是实至名归。于是,国王宣布,将勋章授予教师。可以说,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那么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走近老师。(二)活动:猜猜Ta是谁?设计意图:通过猜猜学生熟悉的教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课堂的气氛。但需要教师提前向学生了解情况,让学生提供相关信息。教师:当我们走进中学的大门,我们又结识了新的老师,在和新老师几个月的相处中,我们也在一步一步了解他们,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活动,请你通过老师最经典的动作和最常说的语言来猜猜老师。准备好了吗?(将事先向学生调查过的本年级几位教师的经典动作和语言做成幻灯片播放,让学生通过这些信息猜猜是哪位教师。)小结:同学们把这几位老师都猜对了,可见咱们同学在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因为喜爱老师而去接近和了解老师,与老师相处的日子有很多有趣的回忆。(三)活动:采访我的老师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本年级熟悉老师的采访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特点、职业要求,知道教师个人的努力、情趣和追求,从而建立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但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过程的实施和采访后的感悟与整理,是在上一课时或课前完成,需要任课教师给予指导。教师:从古至今,很多人对老师这个职业都有很多赞扬,比如他们给老师做了很多比喻。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点燃智慧之火;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耕耘桃李芬芳;有人说:老师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有人说老师是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那么,你了解教师这个职业吗?上节课呢,我派出了几支小记者团,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带来的采访结果。(教师在上一课时布置学生的采访任务,4-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任课教师进行采访,采访前商议采访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师工作内容、教师入职准备、教学困扰、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提纲,选择老师有空并且不打扰老师工作和休息的时候做采访,采访后应做总结或者感悟。)学生分小组依次做简短汇报。教师提问:那么通过采访,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自由回答。小结:韩愈曾经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塑造人格的“工程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老师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比如依法获得教师资格、提升个人修养、参加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四)讨论:我喜欢的老师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句子,懂得教师各有特点,各有千秋。通过问题讨论,分析教师风格差异的原因,理解不同风格所体现的优势,并且学习用礼貌、尊重和因人而异的方式跟不同风格的教师相处。教师:有的同学喜欢“真实坦诚”的老师,因为Ta从不掩饰或否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值得钦佩;有的同学喜欢“见解独到”的老师,因为Ta关注人生百态,理论联系实际地看问题,值得信服;有的同学喜欢幽默开朗的老师,因为Ta风趣且富有激情,但又不失严谨认真,值得信赖。提问:1.请以“我喜欢___________的老师,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值得_______。”这样的句子,说说你心中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2.你如何看待老师的差异?3.我们该如何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相关资料:电影中不同风格的教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现实与电影中老师的共同之处,但电影也塑造了不同风格的老师形象,看完一部电影,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感动和共鸣。在下列电影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部电影中的哪位老师呢?小结:因为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并且接纳和尊重老师,学习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实际行动拉近师生的距离。(五)延伸讨论设计意图: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道,但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现代社会人们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对教师职业的质疑和对个别教师师德的批评。延伸讨论旨在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客观认识教师群体中不能以个别人的不当行为以偏概全地评价所有教师。这些讨论比较特殊,教师应站在比较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1.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容易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2.新闻报纸上,偶尔会看到教师体罚或侮辱学生、教师收受学生礼品的事件,你如何看待?(六)本课总结教师: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了解老师的职业、老师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师;理性分析老师的差异、老师的优势,有助于培养深厚的师生情谊。“亲其师,信其道。”让我们走近老师,读懂老师。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活动适切。课前的两项准备工作──收集老师特点的信息和采访老师,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真正走近老师,全面认识老师职业、工作和生活,为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做了重要的铺垫;“我喜欢的老师”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理性看待老师的风格差异,并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老师,肯定和接纳原本可能不喜欢的老师。不足之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前准备比较耗时和费力,不仅需要指导采访提纲设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更应引导学生在采访过程中表达接纳与尊重的态度。有待改进:因为采访结果的分享比较占用课堂时间,应设计更高效的方式来达成效果。【教学过程】人物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投影:“以正义感动中国”的日本著名律师尾山宏照片描述:这个如今连睫毛都花白的老人,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的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731人体试验案”、“南京大屠杀”、“遗弃化学武器及炮弹案”……以他统领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为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恐吓,却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板书:走进正义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例导入新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感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对正义的共鸣,为新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活动激趣设计“联想无极限”活动。设问:看到正义,你会想到什么词语?为什么?教师板书经典词语。设计意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而且在气氛上与新课导入形成鲜明对比,一张一弛,有利于教学开展。案例分析出示任长霞事迹材料(见附录)。设问:①在她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②结合任长霞,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设计意图: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深化对正义的认识,使原本抽象的概念生动鲜活起来。小组交流按照课前准备,各小组汇报交流事先收集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正义行为的特点、非正义行为的特点。总结: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板书:正义的行为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得以落实。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拓展延伸“教你几招”:中学生如何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见附录)板书:远离非正义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实践。问题研讨正义不仅体现在思想、行为上,更多的还体现在制度上。介绍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见附录)讨论思考:这项制度的实施有哪些作用?(从低保居民、其他居民、整个社会等角度)小结:由此可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板书:正义的制度设计意图:正义体现在制度上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这样从点到面、从特殊到一般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知识的落实。案例分析学生阅读课文P110“老金得到法律援助”的案例。思考:①老金的工友为什么要帮助他?这种帮助起了什么作用?②究竟是谁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什么精神?基于学生的兴趣,教师适当介绍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知识。(见附录)设计意图:以案说理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空洞的说教,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及实效性。交流拓展按课前预习进行学生活动:①介绍一些体观正义的制度。②讨论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制度?小结: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并在学生活动中让教材知识的“有限性”得以延伸。质疑探究
本文标题:走近老师教学设计-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0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