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乔尼用一个钉锤干活活动目标:1.会用动作和歌声来表示歌曲的力度变化。2.体验活动的乐趣。重难点:能够会用动作和歌声来表示歌曲的力度。活动反思:活动准备:1.音乐磁带,一把钉锤。2.观察过木工或园内工作人员使用钉锤的情景活动过程:一、回忆关于钉锤的经验1.出示钉锤,谈谈钉锤的用途。怎样来使用呢?是否见过爸爸使用过钉锤?使用时的动作是怎样的?2.模仿使用钉锤的动作。3.出示男孩乔尼的头像,告诉幼儿其姓名,并让幼儿猜一猜:乔尼是做什么的?二、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1-2遍。你们听到了歌曲中唱了些什么?(1)学唱乔尼用一个钉锤干活,掌握歌曲的力度变化.(2)在演唱过程中加入动作,通过有力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力度解决策略:对于歌曲节奏的掌握,我通过有节奏的念歌词、拍手、拍腿等方式来熟悉旋律。.2.乔尼干活要用二个、三个、四个、五个钉锤,请幼儿想想该怎么替换歌词。解决策略:在熟悉的基础上,让幼儿能够替换歌词。进一步巩固歌词。在替换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点的难度,所以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帮助幼儿来记忆。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逐渐增多的钉锤,并做一下相应的动作。请幼儿一同想想乔尼干活要用五个钉锤该如何表现.3.演唱歌曲的音量可从弱逐段加强.4.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教师用相应的身体动作提示幼儿。5.与同伴合作表演。6.根据幼儿的兴趣决定表演的次数。盖房子活动目标:1、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并随音乐边唱边表演。2、探索不同的房顶和烟囱的造型动作。3、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心情。活动准备:1、已欣赏过《盖房子》这首歌。2、带领幼儿到附近建筑工地,观看工人砌墙、抹水泥的劳动及其动作。活动过程:一、在《表情歌》音乐伴奏下进入教室。二、复习歌曲《盖房子》。分角色边唱边表演。三、根据〈〈盖房子〉〉歌词创编砌墙动作。1、回忆观察盖房子的所见“怎样砌砖?”2、探索“我的房子盖得高”和“房子盖得更加高”的动作位置。四、创编抹墙动作。随音乐按两拍一下做抹墙动作。五、创编房顶、烟囱造型。1、幼儿表达自己的设想,教师小结,组织幼儿集体模仿。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合拍地边唱边表演。六、合作歌曲表演。小组合作盖房子,按小组合作表演。铁匠波尔卡教学内容:铁匠波尔卡教学重点:1、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2、熟悉音乐主题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跟着音乐模拟打铁的声音教学方法:聆听、表演、模仿、模唱教学准备道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红扇5把、手偶1个、铁片与铁锤各1教学流程:一、教学组织(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却有着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特点。针对这一点,我故设计了以“游戏”和“手偶交朋友”的环节进行导入,投其所好,增强有意注意。)1、老师自我简介;2、游戏“正话反说”3、手偶出示,找朋友:用心听、仔细看、拥有一双“懂音乐”的巧耳朵。二、主题学习(主题音乐的学习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音乐欣赏课中关键的一环,我紧紧抓住孩子良好状态的时段进行教学,以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听一听,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沉重、悲伤的?2、为音乐选配图片;模拟打铁的声音3、看图谱,用“叮咚”模拟“小铁匠的歌”。(熟悉主题音乐)三、学习第一乐段(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运用“倒叙”的手法,根据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将每环节设计成具体可见的“小铁匠的歌”、“打铁声”、“火焰”,依次引导孩子聆听各个音乐侧重点,由潜入深,从孩子听觉的第一印象,再到重复中的进一步探寻,逐步体验第一乐段由弱到强的音响效果带来的愈加“热烈的情绪”。)1、聆听第一乐段(主题音乐的巩固聆听)“听一听,小铁匠的歌出现了几次?”“还听到了什么声音?”2、模拟打铁的不同节奏型(音乐最饱满的部分学习)2/400|0X|00|0X|0X|0X|XX|XX|XXXX|XXXX|XXXX|XXXX|3、打铁前的加热——火焰(音乐中间部分的衔接)①“生铁是打不了的,必须要先进行加热,那就需要什么呢?”(引出“火焰”三个乐句的聆听)“请听音乐看老师表演火焰,跟着音乐悄悄地数一数每一次火焰持续了几拍?火焰升腾了几次?”(三次大火焰,每次持续八拍。)②“我来扮演火焰,同学们担任小铁匠。注意耳朵听音乐哦。”4、完整聆听第一乐段“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回忆下小铁匠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出示相应环节的图片加以提示)“我请四位同学来跟我一起扮演火焰,其他同学担任小铁匠。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表演吧。”四、第二乐段的学习(聆听音乐)“听,这段音乐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跟着音乐自由的动一动。”“音乐的后半节出现了什么声音?”五、第三乐段的学习(新课标提倡孩子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以生为本,“创造”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本环节,我以“请你用动作表现出铁匠打出的神秘铁器”来引导孩子们积极的进行编创,即能带动他们的听觉,又能让他们动脑、动身体,可谓“一举好几得”,是本课的亮点之一。)1、完整聆听第三乐段“听一听跟哪一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2、学习尾声,出示节奏图谱3、在尾声音乐的伴奏下,摆铁器造型(图片提示:有可能是……?)六、完整聆听全曲(音乐学科十分强调整体性,本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全曲聆听。但由于作品长达两分三十八秒,所以,在聆听前,我设计了“情景回顾”的环节,帮助孩子梳理音乐,以便聆听中的参与体验能顺利进行。)1、结合课件快速巩固各乐段的参与方式2、完整聆听并表现七、揭题,拓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本课的尾巴,给孩子预留一个探寻学习的空间,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1、揭题《铁匠波尔卡》2、了解两个名词“作曲家:约瑟夫-斯特劳斯”、“波尔卡”3、随音乐有序结束课堂。秋叶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能较好地唱出附点音符以及秋叶飞舞、飘落等声音表情。2、按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活动准备:小树叶的头饰活动过程:一、游戏:我是小树叶。根据音乐的上行、下行的不同旋律,将自己想象成小树叶,做出相应的动作(上行:树叶在不断地生长;下行:秋天来到了,树叶在慢慢的飘落,在空中飞舞)。二、学习歌曲《秋叶》1、说一说秋季树叶的变化,叶子在天空中飞舞的样子。2、听教师范唱歌曲。3、教师和幼儿一同练唱,重点练习附点音符的唱法。4、讨论秋叶跳舞、摇摆、飘落的不同唱法并练习。三、歌表演。1、讨论:按歌词内容、创编悄悄、转、摇……等表演动作。2、随乐歌表演。3、边唱边表演。四、音乐游戏“小树叶找朋友”。根据铃鼓的拍击次数,在音乐前奏声中找出相应数量的朋友,进行歌表演。
本文标题:学前音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8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