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
第1页共12页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模拟试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场.院/徜.徉泥淖./绰.约劲.舞/劲.头B.歆.羡/颀.长涟漪./旖.旎临帖./请帖.C.采撷./谐.美斐.然/菲.薄间.距/离间.D.撰.写/钻.石剽.窃/骠.勇应.届/应.许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自1829年牛津和剑桥举行了首次赛艇比赛以来,这项赛事成了英国人乐于在复活节假期里观赏的传统体育“娱乐节目”。这两所让人仰止的世界名校的赛艇队对队员的选拔相当严格,脱颖而出之人无一不是智力、体力都非常出色的“高帅富”,他们出类拔萃是毋庸置疑的。每次参赛,队员人人气得志满,誓夺第一,结果也很让人满意。A.仰止B.脱颖而出C.出类拔萃D.气得志满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主讲的作品是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的个人魅力,《百家讲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如潮,并捧红了于丹等一大批学者。B.欧债危机从2011年10月份开始恶化,某些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和金融系统的弹性存在不确定性,加上经济增长前景颓靡,这些因素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干扰。C.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密集地与危机当事方加强沟通,不仅为危机的转圜注入了正面的因素,也有力回击了“中国无所作为,只会搅局”。D.广州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市住房保障管理委员会,加快建立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公共决策体系,以更广泛地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经验。4.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汉语中,“哲”字是“智慧”的意思,它和“学”字合在一起,就是“使人明智的学问”。②“哲”字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及,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③从此,“爱智慧”就广为流传了。④古希腊有一个叫苏格拉底的人,他学问渊博、才智过人,大家都称他为“智者”。⑤“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而“哲学”一词,是从古希腊语“爱智慧”翻译过来的。第2页共12页⑥但是苏格拉底很谦虚,他说:“我不是什么‘智者’,而只是‘智慧的爱好者’。”A.⑤①④⑥③②B.②①⑤④⑥③C.⑤②①④⑥③D.②⑤④⑥③①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景帝监国。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边将自土木①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四月,寇骑数千奄至,登出东门战。佯北,诱之入城。伏起,敌败走。六月,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登再击却之。越数日,奉上皇至城外,声言送驾还。登与同守者设计,具朝服候驾月城内,伏兵于城上,俟上皇入,即下月城②闸。也先及门而觉,遂拥上皇去。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其.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二年,登以老疾乞休,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登去,大同人思之。初,英宗过大同,遣人谓登曰:“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登奏曰:“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英宗衔之。及复辟,登惧不免.,首陈八事,多迎合。寻命掌南京中府事。明年召还。言官劾登违召,鞫实论斩。宥死,降都督佥事。宪宗即位,诏复伯爵。登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有改动))【注】①土木:即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英宗前往大同亲征瓦剌失败,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②月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半圆形小城。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硃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旋:快速B.是夕,敌营.城西营:扎营C.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寇:敌军D.及复辟,登惧不免.免:逃脱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第3页共12页A.王振不从,遂及于.败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B.登闭城门,以.飞桥取彬入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C.军气为.之一振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D.大破其.军及每至辄败,其.气慑7.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郭登战功卓著的一项是(3分)①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②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③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④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⑤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⑥登去,大同人思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自率军北征,郭登奉命担任随从护卫,前往大同。由于战况危急,郭登建议让英宗进入紫荆关,但王振并未听从。B.英宗被虏后,由景帝代理朝政。景泰元年春天,郭登侦察得知敌人行踪,于是率兵跟踪偷袭,大败敌军,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C.当初,元军统帅也先挟持英宗经过大同,派袁彬进城索要金币,郭登紧闭城门,但在当天晚上又密谋派人劫营救驾。D.英宗重新即位后,将郭登定为斩首死罪,后来死罪虽被免除,但被降职为都督佥事。之后,英宗又下旨恢复郭登的伯爵之位。9.翻译和断句。(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来源:高[考∴试﹤题∴库](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3分)②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临江仙离果州作陆游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注】诗人走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军旅道路,赴任途中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时写下了此词。第4页共12页(1)词的上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2)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变化,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3)乱石穿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小桥流水人家,。(柳永《天净沙﹒秋思》)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古意盎然朱良志③《二十四诗品》有《高古》一品。高则俯视一切,古则抗怀千载。高古,就是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乎八荒之表。高古就是超越之境。高说的是空间超越,古说的是时间超越。高与卑对,古与俗对。崇尚高古就是超越卑俗和此在。在此品中,作者强调,若要悟入,需要“虚伫神素,脱然畦封”,要从“封”——人所设置的障碍中超越而出。此时,好风从心空吹过,白云自在缱绻,我成了风,云,成了天鸡的伙伴,成了明月的娇客。所以此一境界独立高标,在时间上直指“黄唐”,在空间上直入“玄宗”,超越了时空,在绝对不二的境界中印认。④这种尚古趣味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罕见的,它源于一种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将一个遥远的对象作为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此刻的把玩中,将心意遥致于莽莽苍古,就是要在现今和莽远之间形成回味无尽的“回旋”。中国艺术家喜欢这样的“道具”:苍苔诉说的是一个遥远的世界;顽石如同《红楼梦》中的青埂峰上出现的远古时代留下的奇石一样,似乎透露出宇宙初开的气象……这些特殊的对象,将人的心灵由当下拉向莽莽远古。此在是现实的,而远古是渺茫迷幻的;此在是可视的,而遥远的时世是迷茫难测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将人的心灵置于这样的流连之间,徘徊于有无之际,斟酌于虚实之间,展玩于古今变换中,而忘却古今。古人有所谓“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于八荒之表”正是言此。这里第5页共12页的“抗”,就是“回旋”,一拳古石,勾起人遥远的思虑;一片湿漉漉的苍苔提醒人曾经有过的过去,艺术家通过这样的处理,一手将亘古拉到自己的眼前,将永恒糅进了当下的把玩之中。滤尽人的现实之思,将心灵遁入永恒的寂静之中。⑤颇有意味的是,在中国艺术中,常常将“古”与“秀”结合起来。如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评明末画家恽向山曰“苍浑古秀”;周亮工《读画录》评陈洪绶画“苍老润洁”,认为作画“须极苍古之中,寓以秀好”。在中国艺术中,可谓扁舟常系太古石,绿叶多发荒率枝。艺术家多于枯中见秀用思。如一古梅盆景,梅根形同枯槎,梅枝虬结,盆中伴以体现瘦、漏、透、绉韵味的太湖石,真是一段奇崛,一片苍莽,然在这衰朽中偶有一片两片绿叶映衬,三朵四朵微花点缀,别具风致。像苏轼所说的“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那些枯木兀然而立,向苍天陈说着它们也有一段灿烂的过去。⑥中国艺术家将衰朽和新生残酷地置于一体,除了突显生命的顽强和不可战胜之外,更重要的则在于传达一种永恒的哲思。打破时间的秩序,使得亘古的永恒就在此在的鲜活中呈现。艺术家在其中做的正是关乎时间的游戏,古是古拙苍莽,秀是鲜嫩秀丽,古记述的是衰朽,秀记述的是新生,古是无限绵长的过去,秀是当下即在的此刻。同时,在苍古之中寓以秀丽,秀丽一点,苍莽漫山,一点精灵引领,由花而引入非花,由时而引入非时,由我眼而引入法眼,念念无住,在在无心。这正是中国艺术最精微的所在。(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节)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引用《二十四诗品》中《高古》一品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说明中国艺术中苍古的境界。B.中国艺术中,亘古和当下,深秋和初春,可以揉搓到一起,体现的是对时间的超越。C.为达到忘却古今的目的,可使创作的神思,于有无间、虚实间流连与斟酌。D.花与非花,时与非时,我眼与法眼的结合,体现的是对此在与永恒的审美思考。E.中国艺术通过追求尚古的趣味,就能滤尽人的现实之思,使人将心灵遁入永恒的寂静之中。13.不符合...“无古无今”这一审美意识的一项是()(3分)[来源:学7优5高0考g网k]A.中国园林路回阜曲,泉绕古坡,孤亭兀然,境绝荒邃。B.中国书法强调要有金石气,白字黑底,在沉寂中跳出。C.艺术创作中对传统的尊崇,以古代替代今日的追求。D.艺术创作中追求苍老润洁的笔法、古淡的精神、超越的情怀。14.“高古”与“古秀”所追求的趣味有何不同?(4分)15.根据文意,中国艺术为什么要追求“好古”的气息?(4分)第6页共12页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超六成网友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环球》杂志记者王宁实习记者汤辉②在调查中,网友对于“如果有买车计划,你是否会考虑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选择“继续观望,暂时不会购买”的人占38.27%,选择“不会”的人占23.82%,“无所谓”占1%,而选择“会”的人有36.91%。③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委员周鹤良告诉《环球》杂志,有接近40%的人选择继续观望,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其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们选择观望符合市场规律,“不可能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来买新能源汽车”。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杨嘉林则表示,从他在国外观察的结果来看,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令人惊讶,因为存在电池、充电等各种问题,新能源汽车在其他国家受到的关注依然远不如传统汽车。④在调查中,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排第一的是“油价太贵”(48.35%),其次是“环境持续恶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30.51%),再次是“政府政策倾向,补贴较高”(18.21%),最后才是“时尚前卫,引领潮流”(2.93%)。而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则
本文标题:广东省佛山一中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5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