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医学与社会)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阴山燕*1孙红梅1赵慧21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300073;2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成都610031【摘要】目的: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超过中值,不同地区、教龄和周课时量的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除了小学教师的少成就感、去个人化维度与客观支持,去个人化与支持的利用度相关不显著外,职业倦怠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相关。结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社会应为教师提供有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相关研究TherelationshipbetweenJobBurnoutandSocialSupportofPrimarySchoolTeachersYinShan-yanetalCollegeofHumilitiesandManagement,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ianjin,300073【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ituationofjobburnou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jobburnoutandsocialsupportofprimaryteachers.Methods:271primaryschoolteacherswerequestionedbyTeacherJobBurnoutQuestionnaireandthesocialsupportscale.Results:Thescoresofburnouttotalandthreedimensionswereinexcessofthevalue.Therewerevaryingandsignificantdifferenceonthetotalscoresandvariousdimensionsofburnoutindifferentregion,seniorityandamountofweeklyhoursofteachers.Inadditiontothatthelowaccomplishment,personaldimensionsandobjectivesupport,personaldimensionsandtheutilizationofsupporthadnosignificantcorrelation,thevariousdimensionsofprofessionalburnoutandthesocialsupportweresignificantlycorrelated.Conclusions:Theprimaryteachers’burnoutlevelwashigher.Thecommunityshouldprovidestrongmaterialandspiritsupport.【Keywords】Primaryteachers;Jobburnout;SocialSupport;Relatedresearch职业倦怠是指由职业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标志的综合反应,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感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惹、焦虑和抑郁等[1]。教师职业作为助人职业的典型,其从业者的职业倦怠问题早已成为国外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近几年,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教师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突出问题,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2][3]。研究证明,在与职业倦怠有关的工作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支持。C.Maslach和M.Leiter绘制的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假想模型中,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社会支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4]。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其倦怠水平直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对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职业工作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学校、社会和教育机构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教师身心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莒县300名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为90.3%,其中城镇教师152人,农村教师119人,平均年龄39.5岁,平均教龄18.5年。*作者简介:阴山燕,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健康教育。1.2研究工具1.2.1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采用徐富明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由15个题目共3个维度(情绪疲惫、去个人化和少成就感)组成。其中情绪疲惫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和紧张等,少成就感指个体感觉无力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缺乏成功的体验等,去个人化指对学生疏远和冷漠。问卷采用5级计分,从“5-非常符合”到“1-非常不符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分半信度为0.86。因素分析和项目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1]。1.2.2社会支持评定问卷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问卷,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3个因子分之和为社会支持总分,分数越高代表支持水平越高。重测总分一致性为0.92,各分条目一致性在0.89-0.94之间,国内已有研究应用中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1.3统计处理测查所得原始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2结果2.1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相应的常模用以比较。前人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将各维度的得分和总分除以每一维度的项目数和总的项目数,把得到的数值与中数作比较来衡量教师职业倦怠的水平。本量表采用5级记分,所以3为中数。本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4.11±0.47)及情绪疲惫(3.58±0.67),少成就感(4.13±0.64),去个人化(4.62±0.53)三个维度均超过中值,倦怠水平较高。2.2不同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分析表1不同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检验因素城镇(n=152)农村(n=119)tP情绪疲惫3.53±0.713.63±0.61-1.25.213少成就感4.00±0.684.30±0.54-4.15***.000去个人化4.54±0.604.72±0.42-2.96**.003职业倦怠总分4.02±0.504.22±0.40-3.62***.000注:**P0.01,***P0.001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城乡小学教师在情绪疲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农村小学教师的成就感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城镇教师,倦怠总分和去个人化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城镇教师(见表1)。2.3不同教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分析表2不同教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检验因素教龄段1(n=55)教龄段2(n=86)教龄段3(n=86)教龄段4(n=44)F事后检验情绪疲惫3.60±0.673.50±0.773.65±0.613.56±0.580.736少成就感3.92±0.674.03±0.714.23±0.574.41±0.446.61***3,41,2去个人化4.30±0.674.67±0.514.71±0.454.75±0.369.48***2,3,41职业倦怠总分3.96±0.534.07±0.534.20±0.384.24±0.335.07**3,4142注:教龄1:1-9年,教龄2:10-19年,教龄3:20-29年,教龄4:30年以上。*P0.05,**P0.01,***P0.001以职业倦怠为因变量,教龄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少成就感和去个人化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教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表明,20年以上教龄的小学教师成就感极其显著地低于2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总分显著高于10以下教龄教师。10年以下教龄的小学教师在去个人化水平上极其显著地低于其他教龄段教师。不同教龄的小学教师在情绪疲惫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2.4不同周课时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分析表3不同周课时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差异检验因素10节以下(n=83)11-15节(n=134)16节以上(n=54)F事后检验情绪疲惫3.61±0.663.59±0.683.47±0.690.83少成就感4.05±0.634.15±0.674.24±0.551.53去个人化4.48±0.614.65±0.504.75±0.424.84**2,31职业倦怠总分4.05±0.484.13±0.474.15±0.451.11注:*P0.05,**P0.01以职业倦怠为因变量,周课时量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周课时量的小学教师在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职业倦怠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去个人化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周课时量10节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10节以下的教师(见表3)。2.5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的关系表4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r)因素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去个人化职业倦怠总分客观支持-.149*-.049-.098-.131*主观支持-.339**-.240**-.184**-.341**支持利用度-.290**-.167*-.107-.256**社会支持总分-.364**-.226**-.194**-.351**注:**代表P0.01***代表P0.001除了小学教师的少成就感、去个人化维度与客观支持,去个人化与支持的利用度相关不显著外,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个维度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3讨论整体来看,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与一些研究的结论比较一致[6]。小学教师对学生已有严重的疏远和冷淡倾向,成就感较低,这些均应该引起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一结论与有些研究并不一致[7],这可能与我们选取的被试特征有关,被试年龄偏大(平均年龄39.5岁),教龄较长(平均教龄18.5年),倦怠程度较高。这与张丽华、王丹(2008)提出的16-20年教龄期间高倦怠组教师达到高峰的结论比较一致[7]。研究表明,农村小学教师的成就感水平低于城镇教师,总体倦怠水平和去个人化水平显著高于城镇教师。原因可能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工作成就感较低,也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关注。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成就感显著低于其他教龄段教师,职业倦怠总分显著高于10年以下教龄教师。10年以下教龄的小学教师在去个人化水平上显著低于其他教龄段教师。由此可见,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倦怠水平增高,成就感降低,对学生的态度有疏远和冷淡的倾向,年轻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关注和热情。原因可能是,20年以上教龄教师是学校的骨干,需要肩负起学校、家庭各方面的重托,由于年龄较大他们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可能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力不从心。这些因素必然会加重教师的无助感,使他们容易产生倦怠。10年以下教龄的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对事业充满了抱负,对学生有较多的关注和耐心,对自己在职称晋升、职位升迁等方面的期望值不高,倦怠程度较低。周课时量10节以上的教师去个人化水平显著高于10节以下教师。这说明,课时量过多会减少教师的教学反思时间,降低与学生的交流。研究表明,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程度与获得的各种社会支持均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社会支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确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8]。具体地说,客观支持包括物质的援助和稳定的家庭社会关系等,主要通过影响教师的情绪导致高倦怠水平。物质条件的缺乏,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容易让教师工作不安心,身心疲惫,导致倦怠水平较高。主观支持包括个体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职业倦怠的
本文标题: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医学与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4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