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小学语文第07册教案(浙教版2005)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第七册全册目录浏览目录1赵州桥2敦煌莫高窟3元帅和小棋手4李时珍(节选)5少年聂耳6熟能生巧7雨中8飞机遇险的时候9罗盛教10观潮11秋游景山12五彩池13会说话的灯14大自然的语言15航天飞机16田忌赛马17密林怪客18小镇的早晨19船过三峡20古诗三首21鸬鹚22西沙渔人23神笔马良24爆竹声声注:此册中的听说训练和练习不被列入目录。下载页面地址:=28第七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从纵向来看,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训练点排列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1、3、5、7各有选学课文一篇,听说训练一次。二、学期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地意思,会独立识字。2、会读写260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字,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4、初步养成有礼貌的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7、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拚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注意点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四、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9.2~9.6赵州桥(3)敦煌莫高窟(2)529.9~9.13元帅和小棋手(2)转告(1)练习1(2)539.16~9.20李时珍(3)少年聂耳(2)549.23~9.27少年聂耳(1)熟能生巧(2)练习2(2)559.30~10.6国庆放假610.7~10.11雨中(3)当飞机遇险的时候(2)5710.14~10.18当飞机遇险的时候(1)罗盛教(3)机动(1)5810.21~10.25自我介绍(1)练习3(2)机动(2)5910.28~11.1观潮(3)秋游景山(2)51011.4~11.8秋游景山(1)五彩池(3)机动(1)51111.11~11.15练习4(2)机动(2)会说话的灯(1)51211.18~11.22会说话的灯(2)大自然的语言(2)机动(1)51311.25~11.29航天飞机(3)电子娃娃乘车记(1)机动(1)51412.2~12.6练习5(2)机动(3)51512.9~12.13田忌赛马(3)密林怪客(2)51612.16~12.20密林怪客(1)小镇的早晨(3)机动(1)51712.23~12.27练习6(2)船过三峡(3)51812.30~1.3古诗三首(3)鸬鹚(2)5191.6~1.10鸬鹚(1)美丽的田野(1)练习7(3)5201.13~1.17西沙鱼人(3)神笔马良(2)5211.20~1.24神笔马良(1)爆竹声声(3)5221.27~1.31练习8(2)机动(3)复习51、赵州桥教学目标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二)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2.指导预习。(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3检查预习。(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查字典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5.练习作业。(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2)完成作业本1、2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二)教学过程1.复习生字。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4.完成作业本第5题。笫3教时(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二)教学过程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3.读第4自然段。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6,完成(作业本)3、4、6题。2、敦煌莫高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2.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1)齐读。(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8.作业: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二)教学过程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第07册教案(浙教版200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9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