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市场学chap10
1becoo@126.comLecture10:•货币均衡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2货币均衡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主要内容货币银行学3一、货币均衡的含义Ms=Md“=”并非纯数学概念。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借助货币的运动,而一切社会需求都表现为拥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即需求必须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均衡,可以说是由货币的收支运动与它们所反映的国民收入及社会产品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静态均衡只是动态均衡的一个特例,要求的是长期内货币供求间应大体适应。货币银行学4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与信贷平稳两者紧密联系表现在:在一定条件下,银行部门的信贷收支与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可以相互转化。信贷收到平衡与否,要看社会再生产过程对银行信贷的客观需求与银行信贷的供应是否相适应。货币均衡与否最终还是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货币收支是否协调,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是否相适应。货币均衡和信贷平衡最终都可以通过货币流通状况反映出来。货币银行学5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与信贷平稳两者的区别:(1)货币均衡反映的货币运动的状况,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而信贷收支平衡反映的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运动,受信贷资金运行规律的制约。(2)信贷收支运动主要与生产过程相联系,即信贷规模和增长速度与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正相关;而货币收支运动主要与商品流通过程相联系,即与商品流转的规模和速度正相关。(3)信贷平衡反映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对银行信贷资金需要量与银行信贷资金供给量的协调平衡关系;货币均衡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货币收支协调平衡关系。货币银行学6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社会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需求,所以社会总需求也就是一定时期社会的全部购买支出。总需求有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之分,现实需求指现有购买力的需求,即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市场上按一定价格购买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货币量,以及人们为持有一定的其他金融资产所支付的货币量;潜在需求是社会节余的购买力,即尚没实现的需求或将要实现的需求。1.社会总供求的含义货币银行学7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社会总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由于这些商品都是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的,因此,社会总供给也就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全部收入或总收入。总供给也分现实的总供给和客观的总供给,前者是指现实中社会各生产部门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而后者指一国的生产能力,即可能生产并提供给市场的能力。1.社会总供求的含义货币银行学8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1)平衡是指货币均衡而非实物均衡。(2)平衡是市场的总体均衡。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状况取决于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状况,因此,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是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统一平衡。(3)平衡是动态的均衡。1.社会总供求的含义货币银行学9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任何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任何需求的实现都必须支付货币。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收支流量就构成了当期的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的变动,一般说来,首先是来源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但货币供应量变动后,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动,则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资产偏好和行为,即货币持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货币银行学10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区别:①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②货币供给量由现实流通的货币和潜在的货币两大部分构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决定,所以,真正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只能是流通性货币。③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变动在时间上也不一致。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货币银行学11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联系: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货币供给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的供给。联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纽带就是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如果把总供求平衡放在市场的角度研究,它包括了商品市场的平衡和货币市场的平衡,也就是说,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货币银行学12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商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内的货币需求。因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都需用货币来表现或衡量其价值的大小,并通过与货币的交换实现其价值。因此,有多少商品供给,必然就需要相应的货币量与之相应。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商品供给货币需求商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银行学13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就货币的供求关系而言,客观经济过程的货币需求是基本的前提条件,货币的供给必须以货币的需求为基础,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就是要使货币供应与需求相适应。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商品供给货币需求商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银行学14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货币的供给形成对商品的需求。任何需求都是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只有通过货币的支付,需求才得以实现。在货币周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货币供应水平,实际上就决定了当期的社会需求水平。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商品供给货币需求商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银行学15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商品的需求必须与商品的供应保持平衡,这是宏观经济平衡的出发点和复归点。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商品供给货币需求商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银行学16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模型中,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价格,货币供求的对比对于利率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相对于货币需求,如果供给偏多,利率下降;供给偏少,则利率上升。同时,利率对于货币供求也具有调节作用:利率下降会抑制货币供给,刺激货币需求;利率上升会刺激货币供给,抑制货币需求。而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点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见下图)。但事实上均衡利率很难求出,故只能用经验进行判断。1.简单的货币均衡模型货币银行学17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货币供应为内生变量。货币供应的变动,总是被动地取决于客观经济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货币需求由一定的收入水平所决定。利率调节机制起着保持货币供求均衡的作用。1.简单的货币均衡模型货币银行学18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货币供应为外生变量。货币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利率水平的升降,而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应。1.简单的货币均衡模型货币银行学19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见课件IS—LM2.IS—LM模型货币银行学20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2.IS—LM模型货币银行学21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上图中的LS―LM模型表明,当经济处于Ⅰ区和Ⅲ区的非均衡点(如A点和B点)时,政府可以通过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剩,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使经济趋于均衡。如果经济处于Ⅱ区和Ⅳ区(如C点和D点),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同紧同松,而应根据经济不均衡的具体情况采取松财政、紧货币或松货币、紧财政的搭配方法,才能使经济趋于均衡。2.IS—LM模型货币银行学22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一是由于中国的信用制度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不能随市场供求的变化而自然变动,所以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极为微弱,利率很难对货币供求发挥调节作用;二是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饥渴和软预算约束的特征,由此导致社会经济经常处于投资扩张过度、货币供给偏多的失衡状况。3.货币供求均衡的现实论证货币银行学23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3.货币供求均衡的现实论证在“倒逼机制”下,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最终都多少能由信贷途径得到解决,其结果是货币供应被迫突破计划,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均衡点E’中国的简单货币均衡模型货币银行学24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3.货币供求均衡的现实论证中国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模型货币银行学25货币均衡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主要内容货币银行学26一、货币失衡的原因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⑴经济发展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模扩大了,但货币供给量没有及时增加,从而导致流通中货币紧缺。⑵在货币均衡的情况下,货币管理当局仍然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本来均衡的货币走向供应小于需求的失衡状态。1.货币失衡原因的一般分析货币银行学27一、货币失衡的原因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在纸币流通时代,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失衡现象。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即从整个国民经济看,价值形态的分配超过了使用价值(实物)形态的分配。1.货币失衡原因的一般分析货币银行学28一、货币失衡的原因⑴货币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和物资运动存在着矛盾。⑵财政、信贷再分配杠杆的使用和配合失灵。●财政支大于收●财政收支虚收●财政应支未支●信贷自身膨胀⑶国际收支的影响。2.货币失衡原因的深层次分析货币银行学29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1)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基础货币供应量。(2)商业银行:停止发放新贷款、到期贷款不再展期、提前回收部分贷款。(3)财政:减少拨款、增发政府债券(4)税收:增设税种、降低征税基数、提高税率、加强纳税管理。1.供应型调节货币银行学30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入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1)增加商品供应量;(2)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提高商品价格,通过增加货币需要量来吸收过度的货币供应量。M=PQ/V2.需求型调节货币银行学31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大货币需要量,而是双管齐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3.混合型调节货币银行学32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中央银行不是采取釜底抽薪之策──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火上浇油之法──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促成货币供需在新的起点均衡。4.逆向型调节货币银行学33货币均衡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主要内容货币银行学34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济实体提供的实际资源的记载项目”(IMF《国际收支手册》)。经常项目通常分为商品、服务、收益和转移四项。1.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货币银行学35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⑴商品项目:又称贸易收支或有形贸易,包含进口和出口贸易收支。⑵服务项目:又称劳务收支或无形贸易,其内容有运输、保险、金融、通信、旅游、广告、专利等各种服务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外国机构的费用。⑶收益项目:主要记载和反映由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包括因劳工的输出入和资本的输出入而产生的工薪报酬和利息、股息、利润的收入与支出,具体分为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两类。⑷转移项目:又称无偿转移,是“对于一个经济体向另一个经济体单方面转移性经济交易的人为的抵销帐户”(IMF)。1.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货币银行学36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资本和金融项目记录一国与他国之间资本流出和流入的帐户,它“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国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化或其他所有交易
本文标题:金融市场学chap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