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与政府监管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与政府监管姓名:赵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陈明明20070428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与政府监管作者:赵雷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许敏兰.XUMin-lan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及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推进,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该文从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资本市场发展、混业经营的自身优势等方面分析了混业经营的原因.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现状并论述了混业经营的必要性.最后就我国金融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2.学位论文张耐冬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问题研究2007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经营的全能化趋势日益增强、加快,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圈际金融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随着我国余融业与国际金融业联系的日渐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正确地认识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与路径设计。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而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需要立法、证券市场、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做出配套改革。然而,在目前我国银行内控能力和金融龄管水平较低的状况下,我国尚不具备全面推进混业经营的条件。因此,研究如何以变革成本最小的原则,推进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分阶段摊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全能化经营便具有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对比、归纳、实证分析、引用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现状,我国目前全面推行混业经营的制约因素以及分阶段推进混业经营发展的必然性,并揭示出我国现阶段分业经营模式下金融运行效率较低的现实问题。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动机、日前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观点。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金融业经营模式及混业经营的理论依据。在深入分析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内涵的基础上,本章首先着重介绍了国际金融业发展先后经历的三个阶段,继而以制度变迁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为理沦依据,指出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实质上就是金融制度的变迁,并辅之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实现金融混业经营的必要性,最后剖析了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回顾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状况表明,金融业混业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就其必然性而言,本章分析指出我国实现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是健全并完善资本市场的要求、是增强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也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提供了技术保证;就其可行性而言,本章从国际和国内环境出发,分析认为我国己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和法律条件,以及制度和政策面基础,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具备现实可行性。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我国实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本章在介绍和比较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三种实施模式一直接结合式、间接结合式和混合结合式的基础上,研究指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应结合实际采用金融控股公司的过渡模式,继而说明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选择中需注意的三方面问题。第四章主要分析研究了我国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本章从当前我国金融业整休环境出发,归纳了制约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三个方面:一是对金融业混业经营风险的认识偏差;二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内生风险;三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环境制约。第五章主要讨论了我国实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路径设计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在分析总结混业经营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本章指出我国金融业混业绎营的渐进途径要采取取“分三步走”战略,由初级的业务切议合作发展到金融控股阶段,最后实现全面混业经营。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实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相关环境构造和基础培育等问题,指出通过完善金融企业的治理机制,以及构建功能型的监管机制,包括监管制度改革、监管结构变革和健全混业经营法规等配套相关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混业经营风险,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3.期刊论文李海燕试论国外金融业混业经营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2)金融业混业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形成混业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混业经营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其中银行间的并购是主要形式.混业经营对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4.期刊论文郭晶.GUOJing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与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17(4)混业经营是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制度应与国际金融经营制度接轨,但目前我国尚存在混业经营的障碍,这决定我国只能渐进地向混业经营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尚需采取一系列措施。5.学位论文邱静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混业经营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2006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经营制度。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话方强国金融机构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将接受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各项主要原则的约束,对来自境外的金融机构提供与国内金融机构相同的待遇。同时,还将面临国内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矛盾的困扰。因此,中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最终将向混业经营制度转变。那么,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问题:如,实现混业经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如何改善实现混业经营存在的约束条件、混业经营应采取那一种经营模式、混业经营的实施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以及如何解决混业经营给金融监管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等等。随着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证券行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几年证券业的持续低迷,证券经营机构的全面亏损实在令人堪忧。因此,如何深化经营机制,选择有效的经营模式,完善混业经营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和技术条件,使中国的证券业尽快走出困境,同时能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思路本文从金融业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各自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并结合西方金融业分与合的发展历史和中国金融业实践,说明了不同的制度环境有着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业经营体制,因此,无论是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作为一种经营体制都有其存在或变迁的历史必然和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随后研究了中国入世后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即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迫使中国金融业的经营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由现行的分业经营制度走向混业经营制度。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在这种制度变迁中受冲击最大的实际上是中国的证券业,因为在混业经营的大环境下,中国证券业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业对证券业的插足,还要面对西方全能银行的进入。因此,论文转入了对中国证券业为迎接混业经营的挑战而存在的约束条件、改进措施、模式选择等问题的专门研究。最后,论文研究了在新的金融经营体制下,金融监管部门如何改变中国现有监管体制,以适应由于混业经营使金融交易结构复杂化而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三、主要内容混业经营是相对于分业经营而言的。在金融业中混业经营是指各种金融企业在业务上交叉经营的一种经营体制。狭义上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三业之间金融业务的合作与交叉经营。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进行混业经营的研究。第一章“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理论基础”由两节组成。首先是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理论依据,进而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的运用阐述了混业经营的经营体制较之于分业经营的经营体制具有的比较优势,阐明了混业经营实际上是多方参与者博弈的过程,即通过建立合作博弈,达到帕累托最优,使各方合作者在付出最低成本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效用。同时从多方面论证了分业经营论者以分业经营的立论——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角度来将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咎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从经济学原理上说是不能成立的。第二章“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经营的实践及启示,由五节组成。本章主要从西方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实践来考察、分析各国实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背景、理由、内容和意义。通过分析表明,无论是混业还是分业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人们从风险的、费用的、效率的、自利的或综合的等等因素考虑而选择了分业或是混业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同时还说明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知识、技术的不断积累和更新,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分混业的交替将成为历史的必然,且新出现的分混业也不可能是原有模式的简单重复,历史将赋予其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内涵。第三章“WTO背景下中国证券业发展的趋势——混业经营”由四节组成。首先阐述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借鉴它国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运用《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保护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其次,从中国入世的承诺以及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来分析对入世给中国证券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并探索了在开放条件下如何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应对措施。最后,分析了由于市场环境的改变和中国证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分业经营的经营体制最终将走向混业经营的经营体制。第四章“中国证券业走向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由六节组成。混业经营的真正实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否则,这种经营制度变迁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得不偿失。本章从以下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证券业走向混业经营存在的约束条件:第一节,制度性缺陷约束。由于中国处于新旧体制转换和交替的时期,证券市场的制度设置与制度安排不完善,造成了证券市场运行效率低下、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弱化、证券市场决策制度等缺陷。第二节,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不高的约束。通过对证券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不高,竞争能力弱的问题。第三节,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约束。通过对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情况、盈利模式、经营模式以及服务模式的分析,得出了中国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在于证券公司存在盈利模式缺陷的问题。第四节,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缺陷的制约。分析了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狭窄直接影响了证券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第五节,证券业集中度低的约束。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属于低集中度产业,使证券公司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生产分散,带来了证券公司的过度竞争和效率损失。第六节,法律监管制度缺陷的约束。论述了由于中国法律监管制度的缺陷,直接影响到了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进程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第五章“完善证券业混业经营的内外部条件”由三节组成。证券业走向混业经营虽然是必然的趋势,但由于中国的证券业经过了一段赶超式的迅猛发展,堆积了诸多的问题,证券市场效率低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合理,证券公司无盈利能力、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能与市场发展的错位等等。论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完善和改进阻碍证券业实现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第一,推行制度创新、转换经营机制。从产权理论的分析入手,论述了只有通过制度的创新,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弱等诸多弊端。第二,优化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应拥有多个不同层次的市场,而各个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企业,各有一个不同的筛选机制,使企业有可能递进上市或递退下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结构体系。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证券市场,政策性(非市场)因素对市场影响过大,造成了证券市场的畸形发展,这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投资者结构和证券市场体系单一等。因此,优化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能从根本上保证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源的配置功能。第三,重构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这里通过对美国证券
本文标题: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与政府监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