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前提:地球大气(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1、干洁空气①以氮、氧为主②微量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氢、一氧化碳、臭氧等◆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2、水汽:与二氧化碳类似,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3、固体杂质:大气中悬浮着的尘埃、孢子、花粉等固态微粒。成云致雨中的“凝结核”补充: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地面到12km高空)⑴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摄氏度⑵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对流层”因此而得名)⑶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复杂多变。PS:地面受热越多,对流就越旺盛,不同地区的对流层高度不同。2、平流层(对流层顶~50km;臭氧所在)⑴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热源来自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⑵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所以叫平流层)⑶大气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50km以上)⑴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⑵有若干电离层(80-500千米)能反射无线电波二、大气的热力作用(▲重点)大气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⑴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⑵反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特点: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⑶散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①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散射。②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特点:无选择性,颗粒越大散射能力就越强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练习:1、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2、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4、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6、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保温7、秋冬季节,北方农田常用人造烟雾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三、热力环流(▲重点)——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等压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⑴等压面空间结构特点:①高高低低—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简称”高高低低“)②上下相反—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相反。③温压相反—近地面,高温的地方气压低;低温的地方气压高。高压流向低压⑵同一地点,竖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⑶通常所谓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同一海拔高度)”上比较,不是在竖直方向上的比较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⑴高低纬度之间⑵海陆风:白天,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吹向海洋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⑶山谷风: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山风⑷城市风(城市热岛环流):市区气温高,形成低压,由郊区流向城市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地面大气上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地面通过大气的逆辐射补偿损失的热量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运动的分类(按方向):大气的垂直运动——对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气压梯度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概念等压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3、空气质点受力分析(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方向:a.垂直于等压线b.由高压指向低压特点: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2)地转偏向力a.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垂直于风向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3)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补充:摩擦力越大,则风向与等压线交角越大。反之越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⑴包括: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季风环流⑵作用:①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②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1)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2)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空气膨胀上升而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堆积下沉而成副极地低气压带:相对低气压带(气流上升而成)极地高气压带: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而成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夏至—冬至: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冬至—次年夏至:气压带、风带大致北移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夏季海陆上的气压系统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热容小,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⑵冬季海陆上的气压系统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⑶夏季海陆上的气压系统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陆地表面形成低气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2、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季风(东亚)亚洲南部季风(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风向夏季东南西南冬季西北东北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寒冷干燥)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交替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热带气候类型⑴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赤道低气压带附近10°S---10°N之间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于2000mm,月降水量几乎都100mm)典型: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⑵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南北纬10°--23°26′之间成因:赤道低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750-1000mm)典型: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巴西高原⑶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纬10°--25°之间大陆东岸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特点:全年高温.雨季集中(年降水量1500~2000mm,月降水量300mm月份≧三个典型: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辨别: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辨别关键:热带季风气候,年总降水量2000毫米,月降水量≧300mm月份大于或等于3个,且雨热同期。热带草原气候,750毫米年总降水量1500毫米。月降水量≧300mm月份很少,小于3个,雨热不同期⑷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或两者交替控制特点:全年高温少雨典型:非洲撒哈拉、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2、亚热带气候类型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典型: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南美大陆东南部⑵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与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典型:地中海沿岸、北美洲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非洲西南角、澳大利亚西南角、南美洲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辨别: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辨别关键:雨热是否同期3、温带气候类型⑴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成因:终年受西风控制特点: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分配均匀典型:欧洲西部、北美大陆西海岸、澳大利亚东南角、南美大陆西海岸⑵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典型:中国东北华北,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太平洋沿岸⑶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成因: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特点: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典型:亚欧大陆内部、北美大陆内部*辨别: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辨别关键:最冷月均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降水季节分配—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4、寒带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分布:极地附近成因: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太阳辐射弱特点: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典型: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5、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大陆性表现为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海洋性则相反。知识整理:1.气压带、风带: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3.季风影响:雨热同期①除南极洲,各洲都有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②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③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温带季风、亚寒带针叶林、苔原气候④气候类型最多的洲:北美洲(11个),其次亚洲(10个)补充:气候类型的判读1、以温定位:北半球:波峰型南半球:波谷型2、以温定带:热带:最冷月气温15℃亚热带:最冷月气温0℃温带:最冷月气温0℃寒带:各月均温较低3、以水定型:夏雨型:包括所有季风气候及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年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气团的分类暖气团:低纬→高纬;冷气团:高纬→低纬气团的分类温度湿度密度气压冷气团冷小大高暖气团暖大小低2、锋面的形成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推移形成的锋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推移形成的锋降水集中在冷气团一侧锋面类型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阴天、刮风、雨雪、降温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连续性降水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都是晴朗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在原地停留较长时间的锋。准静止锋往往带来连绵阴雨天气实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我国的锋面系统主要是冷锋,①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②▲北方夏季的暴雨,③冬春季节的▲寒潮、大风、沙尘暴等*等温线密集,有峰面过境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压状况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是低气压的另一种称呼。中心是垂直上升气流,云雨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气流状况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是高气压的另一种称呼。中心是下沉气流,不利于云雨的形成,晴朗无云▲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原因:燃烧矿物燃料产生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人为原因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氟氯烃化合物、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自然原因
本文标题:地理必修一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3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