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安徽省来安中学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2010年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象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下面对“仁者爱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苛政猛于虎D.兼相爱,交相利•2、自1985年把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以来,到2010年我们已经度过25个教师节。可是近年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改在孔子的诞生之日,主要是因为孔子•A.主张“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和教育实践•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D.主张“民贵君轻”•3、西南旱情牵动着世人的心,2010年3月20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云南村民王顺生家,王顺生老伴起身准备到屋里倒茶水,温总理微笑着婉拒:“我不能够喝你的水,因为一滴水运来不容易。”20日晚,温家宝分别召开基层抗旱救灾工作座谈会指出:抓好抗旱救灾工作,要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高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A.孟子B.孔子C.庄子D.韩非子•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5、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位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位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于是被人检举,一直告到了京城,明英宗亲自干预,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该是•A.民族气节B.宋明理学C.克己复礼D.致良知•6、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是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②封建制度衰落时代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7、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A.彻底否定儒学B.对孔孟个人和理学的否定•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D.属于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8、甘薯的传入对中国粮食和人口增加影响很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其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应该是[来源:学科网]•A.《齐民要术》B.《氾胜之书》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9、明清时代,大量记载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有所松弛•10、之所以把智者运动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主要是因为•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清楚的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B.认为奴隶制度是不符合人性的•C.经常使用各式各样的狡辩的语言和方法•D.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11、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为回答不出而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12、左图是雕于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的著名雕塑“维纳斯”,雕塑透露出女性体态丰盈,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其产生的原因有①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②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为人们提供了创作的自由空间③工商业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3、“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的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的理性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这一段话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14、胡适原名胡洪馸,后来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的“适”字,将名字改为胡适。这表明胡适接受了•A.进化论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马克思主义•15、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16、当今,QQ聊天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时尚方式,一个小企鹅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这应感谢下列哪项科技成果•A.电话的广泛应用B.无线电报的试拍成功•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D.航天技术的应用•17、薄伽丘的《十日谈》讲了一百个故事,主要诉说了天下有情人种种悲欢离合的遭遇,其思想价值在于•A.宣传主权在民思想B.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C.弘扬人文主义思想D.倡导宗教改革•18、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理性王国•19、在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道路②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进入高潮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20、某中学学生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的“变”字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这里的变就是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就是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就是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四人中观点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21、某高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D.有请德赛两位先生——新文化运动•22、孙中山先生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的主要区别在于•A.推翻满清王朝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3、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受利,蓄木以为薪”,这一思想贯穿于他一生的言行之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的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24、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B.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来源:学_科_网]•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2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该成果•A.正确的揭示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C.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D.是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旗帜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4分,28题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尤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会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材料二: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摘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材料三: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文部、司法、农商务、递信凡九部,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8分)(1)宪法较为抽象;宪法约束君权。(2)宣传维新变法,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3)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探索:建立中华民国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7、王晓明同学准备举办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的图片展,在搜索资料时,他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图一:20世纪30年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图二:《新民主主义论》图三:中共七大召开••回答:•(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三幅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6分)••(2)王晓明认为这些图片,不能够完整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应该继续搜集哪些历史事件的图片?请你给他一些建议。(8分)(1)图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革命实践成功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图二: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前途等重大问题。图三: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正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搜索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建国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共八大召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相关历史图片(答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等内容也可以给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得势,而西方民主思想在现代得势,是因为它们都能够在它们所在的时代指导或控制有关国家的政权,通过调整社会内在的阶级结构关系,去正确有效地适应社会外在的自然和国际大环境。•材料二:“十月革命已建立了新文明的基础,这文明不是为出类拔萃的少数,而是为全体人类”。•材料三: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高4米,全长169.5公里。之后,虽然民主德国戒备森严,但还是有5000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0多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认为民主德国这样的做法“违反****”。1989年,在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主德国领导人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一夜之间,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儒学是如何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得势的?(6分)••(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本文标题:安徽省来安中学期中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7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