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与风水第一章风水说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应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以风水、礼制和古典园林理论作为三大理论指导体系。现代城市规划为解决工业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则提出构筑以人为本,以科学技术为手段,谋求和谐的山水城市。传统看法: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广泛流传的民俗,择吉避凶的术数,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有关阴宅与阳宅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现代科学理论: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辞海》:“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着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风水术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的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从字面上理解:“风”是流动着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风水好的吉祥地总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暗伏危机,一片荒凉,充满恐怖。堪舆家认为生气与地脉、地形有关,在自然环境中,气和风与水的关系最大。“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晋-郭璞《葬经》)。生气忌风喜水,风要藏,水要聚,“藏风得水”,生气才旺盛。“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清-范宜宾近水且靠山背风,生机盎然的地方总是好的居处。堪舆家以相地中风与水这两大要素概括这个理论,因而后世“风水”一词又成为堪舆的代名词。什么叫“堪舆”?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的专门名词。《汉书·艺文志》中也有《堪舆金匮》的书目。在中国古代的文意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当时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当时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什么叫风水学?①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体验,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了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学”。其中虽掺杂了许多玄学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但它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②是集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基于这一追求,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汲收融汇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现代风水学。古代风水学三大原则天人和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概括十大原则一、整体系统原则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个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它原则都从属于它,以它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点。二、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我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三、依山傍水原则依山傍水是风水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都位于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相适应。依山形式:1、“土包屋”,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乡张谷英村)2、“屋包山”,成片的房屋履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梳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武汉大学建筑)四、观形察势原则“人之居处宜以大山河为主,其来脉气最大,关系人祸最为切要。”——清代-《阳宅十书》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由大环境所决定。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建一座城市,盖一栋楼房,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先后顾之忧,而后富乃大。五、地质检验原则风水思想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地质对人体有影响:1、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2、潮湿或臭烂的地质环境,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3、地球磁场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4、害波影响。如果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双层交叉河流和坑洞,或者复杂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痛、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六、水质分析原则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可致病,也可治病。《管子.地贞》: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嗅,水黑而苦。风水经曲《博山篇》:“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昧甘,其色香,主上贵。其色白,其昧清,其昧温,主中贵。其色淡、其昧辛、其气烈,主下贵。苦酸涩,若发馒,不足论。七、坐北朝南原则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阳光都由南方射入。坐北朝南,不仅为了采光,还为避风。中国的地势决定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寒流,夏天有太平洋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风水学表示方位的方法:1、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2、以八卦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3、以干支的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以地支的子为北,午为南。4、以东方为苍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八、适中居中原则适中的风水原则早在先秦时就产生。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论语》中提倡的中庸,就是无过不及,处事选择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吕氏春秋.重已》:“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接,此阴阳不适之患也。”阴阳平衡就是适中。九、顺乘生气原则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由于季节河太阳出没的变化,生气与方位也发生变化。不同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就不同。生气为吉、死气为凶。人应取其旺相,消纳控制。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建城镇房屋,叫做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风水理论认为房屋大门为气口,如有路有水曲而至,即为得气,便于人气交流,可得到信息,又可反馈信息。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黄帝宅经》:正月生气在子癸方,二月在丑艮方,三月在寅甲方,四月在卯乙方,五月在辰巽方,六月在乙丙方,七月在午丁方,八月在未坤方,九月在申庚方,十月在酉辛方,十一月在戌乾方,十二月在亥壬方。十、改造风水原则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如都江堰、北京城)我国的乡村建设很注重改造风水。我们可下功夫,花气力翻捡一写遍历史上留下来的坟志书和村谱、族谱,每部书的首卷都叙述地理风水,细加归纳,一定会发现许多改造风水的记载。风水学者的任务,就是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城市和乡村的风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于人民的健康长寿和经济的发展。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所谓负阴抱阳: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或山岗的左辅右弼山(青龙、白虎砂山,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前面有月牙形的池塘(宅、村)或弯曲的水流(村镇、城市);水的对面有一个对景山、案山;轴线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基址正好处于这个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而具有一定的坡度。(太)祖山:基址背后山脉的起始山;少祖山:祖山之前的山;主山:少祖山之前、基址之后的主峰,又称来龙山、父母山;青龙:基址之左的次峰或岗阜,亦称左辅、左肩或左臂;白虎:基址之右的次峰或岗阜,亦称右弼、右肩或右臂;护山;青龙及白虎外侧的山,又称砂山;案山;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朝山;基址之前隔水及案山的远山;水口山:水流去处的左右两山,隔水成对峙状,往往处于村镇入口,成对地称为狮山、象山或龟山、蛇山;龙脉:连接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的山脉;龙穴:即基址最佳选点,在主山之前,山水环抱之中央,被认是万物精华的“气”的凝结点,故为最适于居住的福地;明堂:龙穴之前的空旷地,分内明堂(穴前)和外明堂(宽);抱水:穴前池塘或河流,呈半月状或环抱状,使基址之地生气凝聚而不散泄;评价:具备如此条件的一种自然环境和这种较为封闭的空间,是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环境。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来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生活生产方便的用水条件和水运交通、灌溉用水,且可适于水中养殖;缓坡可以避免淹涝之灾;左右围护,植物茂盛形成封闭的良好生态环境和调节局部小气候。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果林或经济林还可取得经济效益和部分的燃料能源;战乱年代,还是难攻易守之地形。龙风水学中「龙」者,山脉也。因山脉逶迤起伏如龙形,故称。廖瑀《泄天机·寻龙入式歌》:爰从重浊凝于于地,便有高低势。势来起伏是行踪,前贤呼作”龙”。蔡元定《发微论》:夫山以静为常,是唯无动,动则成动矣。成龙之山,必踊跃翔舞,若其偃硬强勒,则不融结者也。水也称「外气」。与「龙」「砂」「穴」并为相地术的四大内容。认为,水为气之母,脉气靠水运送而行,而水拦截而止,寻龙点穴,要根据水流的有无、大小、方向、形态等作出判断和印证。水势以深聚缓和为吉,以激湍冲割为凶。郭朴《葬书》: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经》曰: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蔡元定《发微论》:两水之中必有山,故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则生气尽,水融注则内气聚。徐善继《人子须知·水法》: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明堂又名“内阳”。堪舆称穴前平坦开阔、水聚交流的地方。按距离穴场的近远,可分为小明堂、中明堂(内明堂)、大明堂(外明堂)。廖瑀《泄天机·明堂入式歌》:明堂气聚始为奇,不聚即非宜。凡是穴前坦夷处,便是明堂位。....明堂光明照万方,宽阔始为良。缪希《葬经翼·明堂篇》:明堂者,穴前水聚处也。徐善继《人子须知·水法》:明堂欲其平正开畅,团聚朝抱,…若明堂不正不聚,倾泻倒侧,则是真气不融,纵有美穴,亦须弃置。二十四山又「二十四路」。称住宅、墓地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天干(不用戊、己〉以及八卦中的干、艮、坤、巽四卦来
本文标题:城市与风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