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下载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第1章习题答案1.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是以研究国民经济为对象,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增长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变化规律为基本内容,研究宏观经济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实现机制和措施的一门科学。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是萨伊定律的核心内容,这一定律包括四个要点:一是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另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二是货币交换的实质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三是某种产品过剩是因为另一种产品供给不足,所以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是供给不足;四是局部的产品失调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萨伊定律重视供给,主张自由放任,强调实物经济和充分就业均衡,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基础。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以他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为标志。他不是继承和发展已有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而是恰恰对其进行了全面批驳和否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首先凯恩斯“革”了萨伊定律的“命”,他强调需求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他的三大心理定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论证了“有效需求原理”,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失业的最根本原因。凯恩斯认为,由于有效需求经常不足,因此,经济生活便无法始终保持充分就业。相反,非充分就业才是经济常态,生产过剩的危机也不可避免。其次,凯恩斯“革”了经济“自由放任”说的“命”。他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强调政府对需求的管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衰退,解决失业问题。最后他“革”了古典、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命”,他一反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的个量的均衡分析方式,在经济学的研究工具上,创造了一整套以总量为研究对象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从而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凯恩斯革命”。政策时滞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开始讨论到正式出台所经历的时间,叫内在时滞,政策从实施到看到政策效果所经历的时间叫外在时滞,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统称政策时滞。单一规则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抨击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反对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的固定汇率,提出货币供应增长目标,强调货币供应必须稳定,他认为价格指数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投放量,所以通货膨胀现象永远是货币现象。他主张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也就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由政府公开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样货币增长会得到有效控制,从长期来说有望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相一致。理性预期所谓“理性预期”,穆斯给下的定义是:“由于预期是对未来事件有依据的预测,所以它们在本质上与相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卢卡斯认为,政府官员并不具有比常人更聪明的才智和信息的垄断权和专有权,他们的头脑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并不比华尔街的经理们的头脑和计算机反映得灵敏。所以,人们在预期上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会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并对自己的预期做出调整。政府应该避免任何一种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不能搞“兵不厌诈”,而要“取信于民”。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才是最适宜的政府宏观调控方式。挤出效应政府扩大需求的政策却挤出了需求的现象,这是政府实施宏观政策尽量避免的。比如政府增加投资是一种扩大需求的政策,但是这部分投资的资金是从公众那增加税收得来的这就挤掉了公众的部分需求(公众本想拿这部分钱去购买自己的消费品,结果交了税);如果政府的这部分资金是从商业银行贷款,挤掉了商业银行向企业的贷款从而挤掉了企业的投资。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经济中平均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也可以用价格指数来计算。当期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指数)-(上一年的价格指数)]/上一年的价格指数。它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率可以用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来表示,但消费物价指数是最重要的,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率是指消费物价上升的百分比。经济增长率是指GDP增长率。经济增长率=(GDPt-GDPt-1)/GDPt-1。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以末期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D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期GD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以该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就是以现价计算的最终产品价值。实际(真实)GDP是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不同时期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那个不变的价格就叫基年的价格,所对应的年份叫基年。比如某国计算名义GDP比十年前增加了20倍,可是用十年前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却比十年前少了许多,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很严重,经济在倒退。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与潜在GDP失业率=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劳动市场供求平衡时,失业率通常不是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率为零是不存在的。当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即劳动市场均衡时,决定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潜在GDP是指当社会的所有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都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所能生产的GDP水平就是潜在的GDP,它是充分就业的GDP。潜在GDP就是社会达到最大生产能力时的GDP。潜在GDP一般不容易达到,和实际GDP有缺口。那么实际GDP、名义GDP与潜在GDP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名义GDP等于实际GDP乘以GDP平减指数,实际GDP等于潜在GDP,社会就达到充分就业。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社会就存在非志愿失业。如果实际GDP大于潜在GDP,说明经济高涨,生产要素超负荷运转是短期现象,不久就回到等于或小于潜在GDP的位置。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的实际GDP等于潜在GDP。就是说当社会达到潜在GDP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需求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对产品和劳务(最终产品)的需求总量,也称总开支。总需求是消费需求(居民消费C)、投资需求(厂商投资I)、政府需求(政府支出G)和国外需求(出口X)之和。总需求函数是总产出(或GDP或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它的几何表示就是总需求曲线,这条需求曲线是一个以横轴为总产出(GDP),以纵轴为价格水平的向下倾斜的曲线。对于它的这种形状各经济学派没有分歧。总供给是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GDP)。总供给等于居民的供给(储蓄S)、厂商的供给(消费品C)、政府的供给(税收T)和国外的供给(进口M)之和。总供给函数是总产出(或GDP或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它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各个经济学派对这条需求曲线的形状分歧很大。凯恩斯认为是水平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是向上倾斜的,古典学派认为是垂直的。2.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属于实证经济学命题?(C)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美国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经济学人》信息部预测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通货膨胀率为3.3%(2)奥肯定律描述的是(C)。A.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变化关系B.膨胀率与增长率的变化关系C.失业率与增长率的变化关系D.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变化关系(3)“凯恩斯革命”革的是(ABC)的命。A.萨伊定律B.传统经济学的个量分析方法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D.主张需求管理(4)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A.弗里德曼B.拉弗C.卢卡斯D.托宾(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ABCD)。A.失业问题B.通货膨胀问题C.经济增长问题D.国际收支平衡问题3.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当代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国民产出的决定与变动,以及国民产出与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和周期、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学说。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变量是经济社会中的宏观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变量是: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总供给与总需求和利率、税率等。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2)宏观经济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宏观经济学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萌芽阶段主要是古典学派的一些宏观经济学思想如威廉·配第在历史上第一次估算了国民收入的数量、弗朗斯瓦·魁奈关于经济总量的分析和萨伊定律等。宏观经济学的诞生阶段主要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以及凯恩斯学派对其的贡献和完善正统经济学的形成。凯恩斯建立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宏观管理理论以后进古典综合派对其作了一下的发展:IS—LM模型的建立。希克斯、汉森等人建立了这个模型。库兹涅兹、杜森贝利、弗里德曼和默迪理安尼等对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理论的发展。提出乘数—加速原理。凯恩斯的投资函数理论把投资作为利率和预期利率的函数。但这不足以解释影响投资的因素,新古典综合派从更广泛的方面研究了投资。他们提出了加速原理,研究了收入对投资的影响;提出了乘数—加速原理;还分析了企业的固定投资和住房与存货投资及资本更新对投资的作用。投资需求理论则重点对预期收入的分析和对投资成本的分析做了更深入的研究。货币理论的发展与对供给理论的吸纳。托宾的现代偏好理论和资产选择理论、鲍莫尔的平方根和惠伦的立方根理论都是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重要发展,现代货币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认为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货币理论。凯恩斯学派吸纳了供给学派重视供给的主张,对宏观经济进行了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现在的总供给分析已经成为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新古典综合派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从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增加了动态的和长期的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后来成为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重要课题。他们吸收了菲利普斯提出的工资增长率(通货膨率)与失业率成反比的所谓“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观点,提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是可以替代的,指出高失业率对应低膨胀率,高膨胀率对应低失业率。对凯恩斯模型的扩展与计量。对凯恩斯模型的扩展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把封闭的凯恩斯模型扩展为开放经济下的凯恩斯模型;其二是把凯恩斯的两重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模型扩展为三重均衡(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均衡)模型。以这些模型为基础致力于宏观计量模型的研究,不仅验证了宏观经济理论,而且预测了经济形势,制定了经济政策,推进了宏观经济学向精细化和实用方面的发展。建立了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也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一个重要贡献。他们继承了凯恩斯的财政思想,强调赤字财政对消除失业的积极作用,并将政府借新债还老债看做一种基本无害的游戏;在货币政策方面,他们强调利息率对投资的调节作用,强调货币供给量对利息率的控制作用。新古典综合派形成了需求决定论指导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他们还用供给管理政策来弥补需求管理政策的不足,对开放经济的政策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学越来越完善。西方世界80年代出现滞胀以后又涌现出多种薛培对经济学历理论的贡献和发展,发展方向是多元的。(3)宏观经济学的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在萌芽阶段主要是探讨如何衡量经济总量问题。建立和完善阶段主要围绕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展开论证。发展阶段主要围绕研究经济增长的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