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习题参考答案一、略二、选择题DADBCCADDAAACB1D.一个国家的任何交易,如果有外汇收入,则记入国际收支平衡的“贷方”。2.A.比较优势理论中认为比较优势是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差异,即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产生。3.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4.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品和资产的需求增加,会使外汇市场上对本国的货币需求增加,促使本国货币升值。5.C.6.C.“美国过公民对外国物品的需求增加”和“外国人对美国物品的需求减少”是等价的都会使其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7.A.在BP的上方任取一点,与其对应的均衡点相比,利率相同,收入较低。由净出口含顺可知,其相应的净出口值较高,即有nxF.亦即国际收支盈余点。8.D.9.D10.A11.A12.A13.C.14.B.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标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均衡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三、判断题√××√×√×√√√1.√。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会贬值,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会升值。2.×。在开放经济下,国外通货膨胀即说明外币贬值,反过来则本币相对升值,所以物价下降。3.×。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如果政府缩减支出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平移,价格水平下降,促使利率下降是本币有贬值的压力。4.√。5.×。实际分析中,经常用贸易差额即进出口差额近似的代替经常账户差额。6.√。7.×。直接标价法下,本币汇率升高则本币升值,所以本国商品和劳务相对国外的较昂贵,;而间接标价法则相反。8.√。9.√。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由于其他因素不变时,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10.√。四、简答题1.请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并说明其异同。答:按照亚当·斯密的主张,每一个国家都应集中致力于生产其最擅长生产的物品,而所谓擅长与否则全然取决于在各自拥有的优势基础上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谓之“最擅长”,否则谓之“最不擅长”。各国都照此原则进行生产和开展相互贸易,势必导致资本劳动等经济资源向其最擅长的产业流动。如此一来,既实现了本国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形成了国与国之间合理的分工,贸易双方都能以绝对低的成本从对方换回本应付出更大成本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这时的贸易利益也表现为劳动的节约。节约下来的劳动也可以再投入生产,进一步增加商品的产量和社会消费总量;节约下来的劳动也可以用于休闲、娱乐、健身、教育等方面,使社会成员的闲暇增加,进而从另一个方面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李嘉图看来,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就称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在比较优势下的国际分工,以及建立在这种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存在着普遍的贸易利益,这样的国际贸易无论对参与贸易的各方来说,还是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件值得大力推进的好事。普遍存在着贸易利益,如劳动的节约、社会总产品的增加等。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都认定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的产品销售市场得以迅速扩张,因而十分强调对外贸易对促进一国增加生产扩大出口供给的重要作用。但对两者进行比较,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无论一国是否拥有绝对低成本的优势商品,只要存在相互间的比较优势,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就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得贸易利益。这就是说,实际上,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进行考察,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研究的经济现象涵盖了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研究的经济现象,而不是相反。这说明,绝对优势理论不过是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个特例。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比较优势将只适用于某种特例的贸易模型推广至对普遍存在的一般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2.试用图示法说明汇率的决定答: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当然就是货币市场买、卖双方交易的市场价格。这一价格正好使货币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下面以美元的名义汇率的决定为例。具体论述参见第二节“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3.在给定的实际汇率水平下,一国收入增加如何影响该国的净出口?一国实际利率的变化又如何影响该国的实行汇率?答:在给定实际汇率时,一国收入增加消费者用于购买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的支出都会增加。由于出口取决于国外的实际收入,而不直接受到本国实际收入的影响,因此,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如果两国的利率水平存在差异,就能够引起资金的跨国流动,进而引起汇率的变动。如果本国的利率比外国的利率高,会引起外国资金流入本国,购买本国货币,远期外汇市场上本币的供给增加进而使外币远期相对于即期升值,本币远期相对于即期贬值,改变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4.说明国际收支曲线(即BP曲线)的推导过程。FHJDD美元的需求曲线QOE1E3E2DD1SS1SS美元的供给曲线美元/人民币汇率的决定答:推导过程参见第三节第一点。5.说明IS-LM-BP模型和IS-LM模型的区别及其意义。答:IS-LM-BP模型参见第三节第二点,图7-6。BP曲线给出了在给定的汇率下与国际收支相一致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有了IS-LM-BP模型,就能从理论上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若干宏观经济问题。6.在固定汇率制下,如果国内存在经济衰退,能否在不宣布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消除国际收支逆差?怎样消除?答:参考图7-26。7.试说明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答: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将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但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不流动条件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将使国民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货币政策有也是有效的。具体参考第四节第二大点。8.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的调整过程。答:参考图7-24。五计算题1.已知日本的年利率为2%,美国的年利率为5%,现期汇率为每美元120日元,但预期一年后汇率将变为每美元115日元。试求:(1)如果某人在美国存款100美元,一年后会得到多少美元?(2)如果把100美元换为日元在日本存款,会得到多少日元?(3)在哪个国家存款更划算?解:(1)在美国存款100美元一年后的本利和为美元(2)将100美元换成日元存在日本一年后会得到日元(3)预期一年以后汇率变成每美元115日元,则在日本存款一年后可以得到美元,大于在美国存100美元的本利和105美元,所以在日本存款更合算。2.设一国的经济由下述方程描述:1600750575.0)(1001.050010001625.01.0200035063.080,,其中(1)推导总需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式;(2)若本国价格水平P=1,求均衡时的NXICrY,,,,数值。解:(1)收入恒等式:YCIG 800.63Y3502000r0.1Y7505000.1Y100(0.755)160525000.63NXrrY得IS曲线方程为Y=4337.84-6753.76r由货币市场均衡6000.16251000YrP得LM曲线方程为411625100.6rYP将LM曲线的方程代入IS曲线的方程可得总需求曲线方程为:120681932YP(2)若P=1,则Y2068193240000.05800.63400026006500rCINXr=0.05C=80+0.633.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某经济的情况由以下方程和数据描述:消费函数:C=40+0.8Y进口函数:M=30+.2Y投资:I=25政府购买:G=25出口:X=100求:(1)该经济均衡的产出水平和相应的贸易收支;(2)使贸易收支平衡的产出水平。解:(1)Y=C+I+G+(X-M))2.030100(25259.040YYYY=400M=30+0.2×400=110贸易收支处于逆差状态,为-10(2)使贸易收支平衡的产出应满足:M=X,即M=30+0.2Y=100,则Y=3504.设某国宏观经济由下述方程描述:C=28+0.8YdI=40G=26T=25+0.2YX=20M=M0+mY=2+0.1Y(单位:10亿美元)求:该国的均衡产出与贸易差额。解:Y=C+I+G+(X-M))1.0220(2640)2.025(8.028YYYYYY54.092200Y贸易差额为:X-M=20-(2+0.1×20)=-2
本文标题:宏观第七章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8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