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宝鸡中学2009级高三月考4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A卷第1页共11页试题类型:A宝鸡中学2009级高三月考4历史试题命题人赵永怀审题人赵永怀一.选择题(64×1.5=96分)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2.1928年,傅斯年先生在谈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时,指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二十世纪初,法国一位研究古代社会的学者,谈到历史家在历史写作中的角色时,说:“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对于这两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分别表现出对史学研究的乐观精神和悲观心理B.两者重点分别是史料和史家,彼此并无关联C.两者资料都否定历史學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D.两位学者都受到近代欧洲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4.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5.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产业革命的技术不是出现在结构变迁以前,而是在其之后”。这里的“结构变迁”主要指A.地理大发现B.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C.启蒙运动的开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7.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色是秉持儒家道德价值观的文官系统。它是惟一历史试题A卷第2页共11页能够与今天的现代政治接轨的。不能接轨的是传统的君主制度,不合理处是任命来自上面,不由人民决定。该观点有褒有贬,贬的主要是针对A.宗法制B.科举制C.郡县制D.皇帝制8.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9.张赛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巾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10.1927年陈炯明所著的《中国统一刍议》提到:“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有何神圣而必强求青年,桎其心思,梏其趋步耶!”陈炯明对三民主义的评论主要反映了A.三民主义是不适合中国社会实际的空想B.陈炯明是背叛三民主义的罪人C.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有局限D.三民主义制造了新的个人崇拜11.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的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他的看法A.带有强烈的大国沙文主义的色彩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D.反映了抗日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1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汄为,“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两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是……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其中的“第三次反思”是在A.解放战争胜利后B.大跃进运动后C.—五计划完成后D.“文化大革命”后13.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双方的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但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却废除了《航海条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B.英荷关系的改善C.英国殖民重心由北美转移到亚洲D.英国实力的衰落14.“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A.法国、德国B.德国、日本C.英国、法国D.英国、美国15.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的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麦迪逊所谓的“新东西”主要指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16.—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历史试题A卷第3页共11页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吋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两极格局的确立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17.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B.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C.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D.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影响而独自发明的18.网站上有人拍卖一块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崇祯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对于这块石碑,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明末郑成功部队开设军屯时树立的界碑B.清朝初年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时的遗迹C.这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划定界址的界碑D.这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19.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2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C.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1.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22.(《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B.青铜器的制造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23.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B.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强调这两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次的弊端2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历史试题A卷第4页共11页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25.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26.“在先进的国家,革命引起观念;在落后的国家,观念引起革命”,罗素的这一观点在中国近代开始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新文化运动后D.五四运动后27.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一般符合三个条件,即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相当的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对应有误的是A.戊戌变法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28.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29.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30.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31.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解释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王国维先生所谓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历史试题A卷第5页共11页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32.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
本文标题:宝鸡中学2009级高三月考4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9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