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涵义及其整合
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涵义及其整合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戴志强探讨“档案与城市文化”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以城市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来推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作为与新发展。由于城市文化具有继承性、多样性的特点,而且面临着创新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将城市文化推陈出新和多样性、精品化的建设要求提上城市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日程,并贯穿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全过程。有鉴于此,本文对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涵义及其整合提出初步的意见,以供探讨。一、城市文化与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涵义及其分布、构成关于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注1)那么,城市文化,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城市地域范围内和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反映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明建设水平,又对城市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城市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在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创造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注2)城市文化,不仅需要传承,而且需要振兴和创新。而这一切又是与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相辅相成的。所谓城市记忆档案资源,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并对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有保存价值的、可开发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如果上述定义可以成立的话,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分布与构成情况。笔者认为,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分布状况是:一方面,在我国,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形成主体和主要来源是有关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并由有关的档案馆(室)依法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城市经济转制、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客观上促成了城市各类档案的形成主体和来源的多元化格局。实际情况表明: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动了档案形成主体的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进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意识,特别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作为档案形成者的意识也不断增强,所形成档案占城市全部档案资源的比重日益提高。以社团和行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非政府组织不断涌现,逐渐担负起计划经济时期由政府担负的一部分功能和责任,他们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是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内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运而生,它与农村的村民委员会一道,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社区和社区档案在原来的档案形成者序列和档案门类中,是不曾有过的。二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催化了档案形成主体的多元化。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我国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由此造成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此过程中,新的档案形成主体急剧增加。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公有制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在有力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急剧地扩充着档案形成主体的队伍。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档案形成主体的多元化。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外来文化传媒实体对于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文化市场构成将再次发生重大转变。国内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和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主体的产权及产权组织方式日益多元化、多样化。文化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和市场化机制的运用,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市场化改革,不同产权组织形式组成新的文化实体,文化单位与企业的联姻与结合,不同主体、实体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益呈现出产权多元,组织形式多样,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格局,已远非我们原有文化事业档案的概念、外延所能包容。文化主体的增多,必然地带来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也必然地带来文化档案的新形势。(注3)目前,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大体由以下方面内容构成。一是从来源来看,主要包括:1、特定城市的过去和现在的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城市建设、管理等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档案;2、特定城市的社团、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社区管理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在城市经济社会变革中形成的各种档案;3、特定城市的国有企业改制、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4、特定城市的著名人物或家庭形成的各种档案。上述“各种档案”应包含:1、记录特定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变迁情况的文字和非文字材料;2、反映特定城市对外经济文化等交流情况的文字和非文字材料;3、有关媒体即时报道城市重大事件的文字和非文字材料。二是从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的价值取向来看,应在坚持对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有保存价值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对个人与社会组织的长远需求相关的档案资源的整合。具体来说,涉及个人长远需求的档案,主要是与个人身份、资历、财产、权属、荣誉、成就、公证、人际关系、重要家属的背景等方面相关的,需要长久作为证明依据和历史研究的材料。涉及社会组织长远需求的档案,主要是与组织机构的历史、职能、地位、产权、科技成果、社会影响、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等方面有关的,需要长久作为凭证依据和研究其沿革发展的材料。此外,一个合理的(能满足城市多样需求)档案资源结构往往体现在档案资源价值的多样性:1、资政价值,即能长久而广泛地发挥行政管理参考价值(保证有关机关活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并为政策和工作程序提供先例)的档案。2、文化价值,即具有文化凭证作用(见证历史发展轨迹、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和民间文化体现作用(展示各民族创造的丰富的民间文化的各自特色)的档案。3、历史价值,即具有构建历史基本框架(再现历史的功能和价值)、构造历史(史学家研究历史存在时,为再现历史真相所不可或缺的材料)和历史真实性(能见证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发生的事情)的档案。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一些具备历史真实性而不具备内容真实性的档案并未失去存史价值,甚至会因两种真实性的背离而使档案价值倍增。4、研究价值,即具有独一性(在信息内容或性质上没有被复制的孤本)、可信性(一些不具备内容真实性但具备历史真实性的档案仍具可信性)、可理解性(能为形成者之外的人们所理解)、时间跨度(有某一时期内的充分例证)和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5、教育价值,即能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能让人们通过档案来正确认识和评判历史,从而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之情和奋斗之志)和为教育服务(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的档案。6、展览价值,即具有珍贵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镇馆之宝”最具展览价值)、直观性(照片、图片、图册、图纸、实物、票证等载体形式的档案因直观性强而被各种展览较多地采用)、原始原创性(因反映历史上第一的事物、事件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以小见大(有的档案孤立起来看并不显眼,但在展览中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档案。随着档案展览工作的开展,许多传统理论认为不予进馆的档案也被纳入综合档案馆的征集范围。7、人文价值,即有关人生、家世、家属以及个人学历、履历、业绩与财产、城市历史的人物与事件、地方历史风貌和社会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档案,能满足许多人寻根、怀旧、维权的需要,因此要丰富馆藏,满足长远利用的需求,有必要加强对“人本、人文档案”的选择和收藏。(注4)二、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整合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值得研究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少,由于篇幅关系,本文主要探讨整合的主体、目标、基本途径和行动策略问题。(一)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的主体及其目标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的主体是有关的国家档案馆。其理由,一是国家档案馆(主要指本行政区党委和政府直属的综合档案馆)是我国依法管理(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档案资源的永久保管基地,即最终归属与流向。二是国家档案馆作为社会公益服务性的文化事业机构,不仅承担着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法定职能,而且只有国家档案馆才能将有效整合起来的档案资源无偿地提供社会利用,即真正实现社会共享的目标。三是国家档案馆不仅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而且在我国“局馆合一”的现行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下,具备了有效整合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各种优势(包括专业人才、技术保障、基础设施等)。四是国家档案馆作为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的主体,以国家和社会广泛而长久的需要为价值取向,能够兼顾各类档案形成(保管)主体的合法权益。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的基本目标,一是城市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从而为真正实现其“党和政府重要档案永久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档案信息利用服务中心”的功能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二是按照系统性、有效性和共享性原则(注5)整合起来的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得到不断提升,从而在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中充分发挥其鉴往知来、推陈出新的功能。三是各类档案形成主体在有关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建设和利用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形成了推进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二)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的基本途径----共建共享“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出现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多样化,推动着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对外全面开放是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注6)这些情况表明,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已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其显著特征是公民利益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这对于城市文化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有挑战。所谓机遇,是指随着档案信息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服务空间不断拓展。所谓挑战,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部门或个人利益的凸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源的法定归属与流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一些个人和部门借故拒绝移交档案的现象。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要遵守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而且要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各类档案形成(保管)主体之间实行互利共赢的行为准则。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的现实途径只能是共建共享,即一是综合档案馆与进馆序列内立档单位之间的共建共享,二是综合档案馆与本地区各类档案馆之间的共建共享;三是综合档案馆与其他档案形成(保管)主体之间的共建共享。关于综合档案馆与进馆序列内立档单位之间的共建共享,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法定的档案交接关系,综合档案馆要参与各进馆序列内立档单位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划控标准、整理编目方案等业务规范的制订和有关业务的培训指导工作。2、围绕城市信息化的共同目标,综合档案馆要从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总库建设的要求出发,参与制订并实施进馆档案目录与全文数字化标准和电子文件接收标准。综合档案馆要主持有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中开发和统一推广工作。3、综合档案馆与进馆序列立档单位要通过共建本地区档案目录中心、档案信息网站和已公开现行文件、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窗口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工作上的互动合作。关于综合档案馆与本地区其他档案馆之间的共建共享,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档案馆要从依法开展本地区部门、专门档案馆已满30年的永久保管档案接收工作需要出发,与有关档案馆共同研究制订并协助实施进馆档案整理鉴定和数字化工作规范。2、要突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在强化综合档案馆在本地区档案信息资源集聚与辐射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部门、专门档案馆在整合与开发有关专业、专门档案信息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3、本地区各级综合档案馆之间要以有关信息服务合作项目为载体,建立推进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的长效机制。4、综合档案馆要利用自身优势为本地区其他档案馆提供档案修复、缩微加工、应用系统开发、专业技术
本文标题: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涵义及其整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1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