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基于Matlab的主动降噪实验
综合实验二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实验三主动降噪实验指导老师:王旭永小组成员:吴淑标5110209352汤剑宏5110209355朱安林5110209344综合实验二目录一、实验目的.........................................................................................1二、实验原理.........................................................................................1三、实验仪器.........................................................................................3四、实验步骤.........................................................................................4五、实验过程.........................................................................................5六、程序代码及解释..............................................................................7七、实验数据观察及解释....................................................................10八、误差分析.......................................................................................11九、实验感想.......................................................................................12综合实验二1一、实验目的1.了解噪声的基本概念;2.了解工程中处理噪声的常规方法;3.掌握主动降噪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通过实验模拟主动降噪,分析降噪效果。二、实验原理主动降噪(主动噪声控制),又称为有源噪声控制。早在1933年就由德国物理学家PaulLueg提出了。其主要依据了声波的干涉原理,来消除噪声。主动降噪的基本原理图如图1所示:简单的说就是用传感器检测噪声信号,通过控制系统反馈给次声源,由次生源发出与原噪声信号频率相同、幅值大小相同、相位相反的声信号,根据声波叠加原理,达到一种降噪的效果。其逻辑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图1主动降噪的原理图2主动降噪逻辑框图2主动降噪,习惯上可以进行如下分类:1)有源声控制和有源力控制;2)单通道有源控制和多通道有源控制;3)非自适应有源控制和自适应有源控制。对于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而言,也可以这样分类:1)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3)单通道系统和多通道系统。主动降噪的实现:以单通道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为例,这里也分非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和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1)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该系统一般由初级声源、自适应控制器、次级声源和误差传感器组成。其特点是控制器带反馈,并具有自适应控制算法,控制器多为数字控制器。这种系统适用的范围宽,相对灵活,但其结构复杂,实现难度加大,成本增加。本系统原理图如图3所示:本实验主要采用此种控制方式。2)非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该系统一般由初级声源、控制器、次级声源和传感器组成。其特点是控制器不带反馈,可以是模拟控制器,也可以是数字控制器。这种系统适用的范围有限。影响主动降噪性能的主要因素:1)初级声源的类型与特征:图3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3此时,最适合的噪声源是集中参数噪声源,最好是点噪声源。这样,可以使用尽可能少的次级声源获得最大降噪量。2)次级声源的位置:一般为获得全局空间噪声能量的降低,在进行次级声源的布置时,应该遵循从空间和时间上完全能够复制初级声场的原则,使得次级声源称为初级声源的“镜像”。3)传感器(误差传感器)的位置与个数:对于有源降噪而言,所使用的传感器(误差传感器)位置与个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位置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获取初级声源的质量;其个数多少关系到降噪效果。4)参考信号与质量:参考信号能够获得并质量好,就可以构造性能良好的前馈控制器,因为前馈控制器相对于反馈控制器而言,结构简单,性能易于稳定。5)自适应算法与控制器硬件:对于宽带噪声的降噪而言,好的自适应算法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着控制器的复杂程度、系统稳定性。因此,一个好的自适应算法应该兼顾收敛性、鲁棒性和计算量三个方面。控制器硬件设置应该以能够实时地、准确地完成自适应算法为目标。三、实验仪器本实验用到的实验设备比较简单:笔记本电脑(图4)、扬声器即音箱(图5)、传感器即麦克风(图6);所使用的编程软件是Matlab,方案简单易行。图4笔记本电脑图5扬声器4四、实验步骤1)完成各仪器能否正常工作的检验,保证实验正常进行;2)按计划搭建实验平台,如图7所示;3)打开Matlab软件,将编好的程序烧录其中,准备开始实验;4)选择相对安静的空间,运行程序,程序会自动会输出8张图,分别包括降噪前、后的波形图和幅值频谱图;5)待程序运行完毕,观察最后一次降噪的幅值频谱图,和原噪声进行比较是否达到了降噪的效果,如不满足需要进行调试,再次重复实验;6)满足要求后,结束程序,拆除实验平台,整理实验设备;7)整理相关实验图片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图6传感器图7实验整体平台58)分析实验误差,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五、实验过程实验平台搭建过程:1)选择相对安静的空间环境,将平整的桌面当做实验平台;2)将这对音箱间隔合适的距离对放,并且使发声源在一条直线上,连接电脑USB接口加耳机接口,将其中一个声道当做噪声源,另一个声道做次生源;(本实验并没有选择添加声道)3)把麦克风的接收点放置在上述直线上的任意一点,保持稳定位置不变,连接电脑的USB接口,作为声音传感器。正式实验过程:1)选择噪声频率1100Hz,声源持续时间为120s,次生源除了相位值与原噪声不同,其余一致,检测控制时间为3s一个循环,目的就是不断改变相位,一切准备就绪,运行程序;2)第一步为检测程序,结果会识别出原噪声的频率以及相应的幅值,会首先输出两幅图,分别是原噪声信号波形图和幅值频谱图,如图8所示:图8检测原噪声程序输出结果63)第二步为降噪第一阶段,次生源会发出和原噪声一致的声信号,以pi/3为精度,不断移动次生源的相位,直到筛选出目标相位(相邻两点叠加后信号的幅值小于原噪声的幅值),此时跳出该循环,并输出另外两幅图,即第一步降噪的信号波形图和幅值频谱图,如图9所示:4)第三步为降噪第二阶段,目标函数进入第二个循环,以pi/12为精度,不断移动次生源的相位,直到筛选出目标相位(叠加后信号的幅值降低50%),此时跳出该循环,并输出两幅图,即第二步降噪的信号波形图和幅值频谱图,如图10所示:图9第一步降噪程序输出结果图10第二步降噪程序输出结果75)第四步为降噪第三阶段,目标函数进入第三个循环,以pi/24为精度,不断移动次生源的相位,直到筛选出目标相位(叠加后信号的幅值降低70%),此时跳出该循环,次生源便以该相位值持续发出信号,即持续降噪效果,输出最后两幅图,即第三步降噪的信号波形图和幅值频谱图,如图11所示:6)若实验能够成功运行,则结束运行程序,整理实验器材,分析实验数据,并做误差分析。六、程序代码及解释Fs=8192;%采样频率为8192t=1:(120*Fs);%定原噪声发声时间为120syy=zeros(2,120*Fs);%建立两行零矩阵,以存储双声道不同的声信号yy(1,:)=40*sin(2*pi*1100*(t/Fs)-pi/3);%原噪声的发声程序,频率1100Hzsound(yy,Fs);%Matlab发声代码Y=audiorecorder(Fs,16,1);%Matlab声卡采集代码,采样精度为16,单声道disp('Startspeaking.');recordblocking(Y,3);%声音收集时间为3sdisp('EndofRecording.');y=getaudiodata(Y);%Matlab声信号转化为数值代码figure(1);%Matlab画图代码subplot(241);plot(y);%第一幅图原噪声波形图xlabel('time');ylabel('fuzhi');图11第三步降噪程序输出结果8title('原信号波形图');X=fft(y,Fs);%进行傅里叶变换ff=1:Fs;z=abs(X);%将傅里叶变换的结果取绝对值z(1:100)=0;%去除0附近的干扰值z(8000:8192)=0;subplot(242);plot(ff,z);%第二幅图原噪声幅值频谱图title('原信号幅值频谱图');k=find(z==max(z));%找出收集信号幅值最大点对应的频率f=min(k)-1;%取两者较小的频率y2=(2*max(z))/Fs;%以该公式作为衡量幅值大小的工具phi=0;%定初始相位0n=1;%引入变量n,初值赋予1a=zeros(1,100);%用此矩阵实时检测每次循环的降噪效果b=zeros(1,100);whilen-3yy(2,:)=40*sin(2*pi*f*(t/Fs)+phi);%次生源的发声程序sound(yy,Fs);Y1=audiorecorder(Fs,16,1);disp('Startspeaking.');recordblocking(Y1,3);%以3秒为一个检测周期disp('EndofRecording.');y3=getaudiodata(Y1);subplot(243);plot(y3);%第三幅图第一步降噪的波形图xlabel('time');ylabel('fuzhi');title('降噪1波形图');X2=fft(y3,Fs);%进行傅里叶变换z=abs(X2);z(1:100)=0;Y2=(2*max(z))/Fs;%使用和衡量原噪声幅值一样的公式subplot(244);plot(ff,z);%第四幅图第一步降噪的幅值频谱图title('降噪1幅值频谱图');ifY2=y2%若降噪后的幅值大于原噪声幅值phi=phi+pi/3;%将次生源相位向左移动pi/3个单位elsephi=phi+pi/6/n;%否则向左移动pi/6个单位n=-(abs(n)+1);%跳出该程序endendprint(1,'-dpng','test1');%将输出图片放在相应的文件夹内9n=2;%变量n赋予2i=1;%过程监测变量phi=phi+pi/3/(2^n);%第一个循环结果的相位值向左移动pi/12whilen=2y4=y2*2*cos(pi/2-pi/3/(2^n));%设定第二步降噪的目标精度是50%yy(2,:)=40*sin(2*pi*f*(t/Fs)+phi);%次生源的发声程序sound(yy,Fs);Y1=audiorecorder(Fs,16,1);disp('Startspeaking.');recordblocking(Y1,3);%以3秒为一个检测周期disp('EndofRecording.');y3=getaudiodata(Y1);subplot(245);plot(y3);%第五幅图第二步降噪的波形图xlabel('time');ylabel('fuzhi');title('降噪2波形图');X2=fft(y3,Fs);%进行傅里叶变换z=abs(X2);z(1:100)=0;subplot(246);plo
本文标题:基于Matlab的主动降噪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4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