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导学案高二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师案)
乌丹一中导学案(教师案)备课组:高二地理主备人:丁国明审核人:丁国明时间:9月10日课题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北大荒的位置,开发情况(2)掌握三江平原的位置、形成、气候等自然特点(3)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优势有哪些?(4)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5)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难点: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学方法: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内容:一、“北大荒”概述: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上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山脉B山脉C平原D平原E河流F河流(2)C、D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共同原因是:①②【知识拓展】阅读三江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认识三江平原的思路。区内由北东走向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两部教学流程:分。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个大面积沉降区,盆地内堆积千米以上的沉积地层。我们驱车行进至三江平原时,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耸立着一些小山丘,犹如云海中的孤岛。这里的河流多无明显的河槽,发源于山区的几条河流进入平原后漫散在平原中,形成无尾河。这些现象说明全新世以来许多地方沉降运动仍在继续进行。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为60~80米,坡降较大,地表组成物质较粗,黏土、亚黏土层很薄,或是亚沙土、沙、沙砾层直接出露地面,沼泽及沼泽化土地面积小;东半部,海拔高度一般为45~60米,坡降多为1/5000~1/10000,各种洼地星罗棋布,地表覆盖有3~17米厚的亚黏土和黏土层,渗透性差,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分布。完达山以南的平原,称为穆棱—兴凯平原,也为一个沉陷区,海拔高度一般为55~95米,自西向东倾斜,坡降较小,表层一般覆盖有1~4米的亚黏土、亚沙土,沼泽率也较高。由于平原区地势低平,切割能力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网密度小。除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外,有些河流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而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河流则发源于沼泽洼地又流经于沼泽之中。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即河流纵比降小,河道弯曲,枯水河槽狭窄,河漫滩宽广,排水不畅。每年汛期,主要河流还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20~30千米,最长达70千米。洪水顶托抬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两岸低平地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2400~25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11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多为500~60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于夏秋,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陆面可能蒸发量为550~650毫米。【设问导思】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三江平原的位置?形成?气候、地形如何?三江平原的位置:乌丹一中导学案(教师案)形成:气候:地形:【提问】哪些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过渡承转】既然三江平原沼泽广布,那么是如何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呢?二、“北大荒”与“北大仓”对话:“北大荒”原来是什么样子?这里为什么叫“北大荒”?【知识拓展】通过材料的阅读,了解“北大荒”在不同年代开发的背景和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号难题。当时,许多中国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国外敌对势力断言,中国共产党将无法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前线需要粮食,建设需要粮食,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发出向“北大荒”进军的号令。从此,沉睡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完达山山麓的千里沃野召唤着一批批英雄的拓荒群体。1947年开始,一批批人民解放军官兵带着征战风尘开进荒原,雪亮的铧犁翻开千古的沉寂,黑土上升起了军垦的红旗。在解放济南战役中活捉王耀武的英雄群体农建二师8万名官兵挥师北上,出密山、越宝清、奔铁力、拓绥滨,创办了三大农场;王震将军带着当年开发南泥湾的战将,率十多万转复官兵成建制地布点开荒。踏着英雄的足迹,数十万大专院校毕业生、地方干部、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等,同样投身“北大荒”开发,将青春热血倾洒在这里。历经50个春秋,100万人在5.5万平方千米的荒原上开垦出了3000多万亩良田,打下了1000亿千克粮食,支撑了年轻的共和国大厦。有人算过一笔账,这些粮食以每人每天一斤计算,足够5.5亿人吃上一年。“北大荒”是国家手中的一袋米,更是市场的平衡器,它始终发挥着确保粮食供应与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1960年国家处于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北大荒人把口粮一减再减,向国家硬是上缴了1.8亿千克粮食,完成了3000万千克大豆出口任务。1988年全国粮食生产出现波动,国家决定垦区上缴粮食增加到10.9亿千克,用来平抑粮价。他们把所有的余粮一抠再抠,一斤不少地完成了任务,如果按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有的农场管理局一次就损失2000万元。进入90年代,全国的粮食生产调出省份在减少,调入省份在增多,谁来应急生产粮食?北大荒人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分忧,提出建设占全国新增定购任务1/10的50亿千克商品粮基地。到1998年,全垦区已实现年产85亿千克粮食,可提供65亿千克商品粮。人们为什么要开发“北大荒”?【设问导思】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北大荒”开发有哪些成果?乌丹一中导学案(教师案)【过渡承转】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人在收获了沉甸甸的粮食的同时,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土地贫瘠了;自然灾害频繁了,昔日的“北大荒”似乎也失去了她那美丽的容颜。专家惊呼:长此以往,“北大荒”将名存实亡。三、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知识拓展】湿地的环境功能湿地蕴涵丰富的水资源,具有极高的生产力,调查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湿地平均可生产2千克左右的有机物质,仅次于热带雨林的生产能力,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还有独特的环境功能。它能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息场所。【设问导思】湿地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知识拓展】三江平原湿地变化三江平原在未开发之前是一片草原、沼泽、森林相间分布的没有人烟的处女地。其中沼泽占平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约34000km2)。五十年代沼泽湿地占平原总面积的五分之三(28305km2);八十年代占三分之一(16316km2),目前仅剩4489.93km2如不加以限制,估计到2010年以后,除了几个规模较大的自然保护区外,三江平原的湿地将被开垦殆尽。三江平原水文变化据统计,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水面积达50多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个。目前多因水位下降而枯涸者占三分之二。湖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同步,大型的明水面日益萎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大型的湖泊正在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昔日的水乡泽国已成历史。萝北过去曾有个莲花泊,形成长50km,宽5km,深4—5m的明水面,并滋润着100多万亩沼泽。而莲花泊早在建国初就已干涸,残留上百个湖泡和几十万亩沼泽。如今人们在这一带挖成一条从团结乡到鸭蛋河的宏大排水工程,将这一带的湖泡和沼泽水几乎排泄一干二净。三江平原气候变化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区,50年代最大降水量可达800mm,可是近些年来降水量逐年减少。据气象部门资料,近年来,降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180mm,比其它地区多减少了100mm,年递减率是松嫩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两倍,夏季平均气候比20年前高2℃左右。1970年—1990年的20年间与1949年—1969年的20年相比,旱灾发生频率增加39.5个百分点。1949—1999年的50年中构成春旱并造成作物减产的有26年。1949年—1990年的41年中,累计旱灾减产粮食100亿kg。三江平原植物资源的变化森林资源减少20世纪初,三江平原森林面积为6765km2,森林覆盖率15%。建国以来又经过几次大规模开采,林木面积锐减,到20世纪80年代,三江平原森林覆盖率下降到3.5%,远远低于黑龙江省其它地区。草原逐年退化三江平原是我国十大牧业省份之一,历史时期曾经是蒿草丰盛水土肥美草原森林地带。建国初期草原面积为8118km2,1983年减至6666km2,1997年为4040km2,如今仅剩420km2。主要分布于抚远一带,其它零星分布各地。三江平原草原资源除草原面积近几年来不断缩小外,单位面积的产草量近年来也不断降低。建国初期单位面积的产草量为300斤/亩左右,60—70年代降低到200斤/亩左右,目前亩产乌丹一中导学案(教师案)已降低120斤,低产地块更低,亩产才50—70斤。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开发北大荒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停止开发“北大荒”有什么样的启示?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洞庭湖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如何保护洞庭湖湿地?教后反思:
本文标题:导学案高二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师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7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