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复习课必修一第七单元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编制:卢立峰审核:尹琳时间:2014-10-091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标要求: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化;二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编制:卢立峰审核:尹琳时间:2014-10-092概念突破1、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均势逐渐被打破,最后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结果。2、极:世界上具有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或在各国关系中处于制约地位,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单元基本知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945---1955)(一)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①欧日:普遍衰落;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3、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①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③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④美苏均势是重要原因。(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美苏“冷战”1、定义:“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争、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2、实施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邱吉尔访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冷战的表现: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1947杜鲁门主义(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1947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7马歇尔计划1949经互会军事1949北约1955华约(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解析:①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手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尔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美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②马歇尔计划:1947年提出1948年实施。美国实施的目的之一是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在政治上稳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稳定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秩序的基础上,美国还欲进一步加强对西欧各国的政治控制,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战略步骤上来。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及社会主义,称霸世界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北约组织的建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④华约组织形成: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①朝鲜半岛和德国的分裂(冷战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②1962年的古巴导弹事件;③“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a、朝鲜战争(1950年6月---1953年):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编制:卢立峰审核:尹琳时间:2014-10-093进行干涉,并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美军舰队进犯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影响:中美关系完全破裂,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冷战”由欧洲扩大到亚洲。b、越南战争:1955年美国干涉越南内政,发动了越南战争。1961年发展为“特种战争”,1965年又升级为“局部战争”。但美军最终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影响: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在军事上大体上赶上美国。4.冷战”的影响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个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威胁之下。③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客观上使得近半个纪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造成局部紧张与动荡,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5、特点:①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②对抗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③美苏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④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60、70年代)1.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①欧共体的形成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落。2、表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③当时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美国和苏联相比,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形成①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上述三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______。措施:欧共体成立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合作,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影响①对西欧:政治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②对美国: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对欧洲的政策。③对世界: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日本的崛起原因:①战后民主改革,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根本原因)。②重视科技和教育③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④制定合乎同情的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⑤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⑥美国的扶植。⑦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表现:1956—1972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此期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影响:①对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编制:卢立峰审核:尹琳时间:2014-10-094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②对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也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的崛起原因:①二战后,亚非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诞生。②1955年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高涨。③美苏争霸对新兴国家独立、主权和安全构成威胁,新兴国家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的有效途径。兴起和发展:①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亚非25国参加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人。②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1989年至1990年,东欧六国(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政权纷纷易手,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剧变后的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③原因:内因——各国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发展缓慢出现危机,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2)苏联解体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表现在指导思想上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建设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③东欧剧变和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相继解体,使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崩溃。过程:①戈氏政治改革诱发了民族纷争、政治斗争和加盟共和国独立。②1991年的8.19事件是解体的催化剂,它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③同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苏联解体成为定局。④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2.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特点: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形成原因:①两大集团对峙结束,大国间军备竞赛减弱,地区冲突得到缓和,维持和平的因素增长。②两极格局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衡,“冷战”掩盖下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④恐怖主义危害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平。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①美国:“冷战”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借此建立单极格局,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的。②欧盟: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而成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因素,正力图以整体形象出现于国际舞台,与美国竞争。高三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编制:卢立峰审核:尹琳时间:2014-10-095③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④俄罗斯:目前仍处于经济困难中的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军工企业实力雄厚,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⑤中国近20年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大增。从近期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并还将继续下去;从长远看: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重点解析: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1、根本因素:主要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2、重要因素:国家或集团的利益3、直接因素:主要大国对外政策改变4、特殊条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50—60年代)1.新中国外交根本方针——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定(1)背景:①二战结束后,世界逐渐形成两极格局;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社会主义阵营
本文标题:复习课必修一第七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1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