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哈姆雷特》教案公开课(哈姆莱特)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中学李士建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作品的主题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一、导入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以上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部名著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千古名句二、作者简介1、威廉&8226;莎士比亚(1564一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2、主要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鲁迅)2、文艺复兴运动:是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文化运动,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人文主义所说的“人”,实质上是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自身和资产者个人,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时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等三、背景介绍《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四、剧情介绍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课文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二场,讲的是哈姆莱特通过导演一出“戏中戏”来证明叔父的罪行,决心复仇的故事五、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2、剧中人物关系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奥斯克里(宫廷大臣)雷欧提斯(奥菲利亚兄长)六、内容欣赏1、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2、第一部分中,哈姆莱特对好友述说了哪些内容?①去英国海船上脱险的经过②向叔父国王复仇的愿望③对雷欧提斯的歉意和担心3、第二部分开头,奥斯里克出现时,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表示了什么看法和评价?下文哪里还有对奥斯里克表示同样态度的内容?对他的厌恶和蔑视他拥有大量土地,和牲口一样“他在母亲怀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先恭维几句”,表明对阿谀逢迎的奥斯里克的厌恶4、奥斯里克对雷欧提斯做了了什么样的评价?为什么?绅士目的的激起哈姆莱特的决斗激情5、为什么奥斯里克极力夸张决斗奖品的贵重?目的是激起哈姆莱特的好胜心6、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戏曲里,也有类似的情况7、第三部分开始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见面时,哈姆莱特首先对雷欧提斯表示了什么?①对误害雷欧提斯父亲的歉意②对自己误害雷欧提斯父亲的解释③不愿决斗的心理8、雷欧提斯提出的必须决斗的理由是什么?停止决斗的条件是什么?虽然在感情上可以原谅哈姆莱特的过失,但出于贵族的名誉还要举行形式上的决斗停止决斗的条件是“除非有什么为众人所敬仰的长者告诉我可以跟你捐除宿怨”,暗指是受国王的指使9、“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10、国王对哈姆雷特说他看好雷欧提斯,而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这是为什么?国王之所以对哈姆雷特说他看好雷欧提斯,为了激发哈姆雷特的好胜心,使比赛紧张激烈;而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是因为防备毒剑之计不成,用毒酒作铺垫七、艺术特色1、动作化的语言哈姆雷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雷特:得意,纳闷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奥斯里克两边都没有中(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国王我怕你击不中他(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2、个性化的语言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文中四处写到“命运是预先注定”,“人们要服从命运安排”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八、品评人物形象1、概况分析人物形象的规律①人物的身份、地位、属性②人物是性情、性格、特点③人物的阅历、经历、境遇④人物的行为、心理、感情、表现⑤人物的思想、修养、道德、品格⑥人物的典型、价值、意义举例分析:鲁侍萍形象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周朴园形象周朴园是一个冷酷、自私、虚伪、阴险、狡诈、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家他年轻时与梅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他本是一个无阶级意识的善良的富家少爷,却因为被封建礼教下的门当户对和资本家的唯利是图意识所毒害,而逐渐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直至后来他逐渐习惯了资本家的不择手段,骗取名誉、金钱、地位他自己也被教化成一个无情虚伪的资本家对后妻采用极端封建的幽禁,对自己的家人采用极端的封建家长专制,对被他抛弃的前妻和儿子因名誉、地位及家庭的原因等表现出极端的冷漠和无情,对工人则采用极端的压榨和剥削面对不期而遇的前妻却用金钱诱骗,暴露出伪善丑恶的心理当然,周朴园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就在他已成为冷血动物之时,他却还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以及相片,他残酷的性格背后,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爱情的留恋应该说,周朴园也有善良的本性,但他仅存的一些善良和温情却被封建制度所毒害,他既要赶走现在的鲁侍萍,却又保留着梅侍萍的相片,这本身就充满着矛盾他受到现实中自身利益与内心深处真性情的强烈冲击,也受到良知、良心和道德的煎熬和折磨周朴园也是可悲的牺牲品2、哈姆莱特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那时,他把世界看成是光彩夺目的美好天地,他认为,“负载万物的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架”,“覆盖众生的苍穹”,是“一顶壮丽的帐幕”,是“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特别为文学史家所称道的是哈姆莱特关于人的一段精彩议论:“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种议论,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哈姆莱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正是这种乐观思想,使他将父亲看成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
本文标题:《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