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大学考研大纲行政学复习大纲
12003年行政学复习资料绪论西方行政学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阶段(1887-1930),又称为科学管理时期。行政学的产生受到工商企业管理科学的影响。它侧重研究人的活动对象以及人与活动对象的关系。缺陷:忽视人的因素,把人视为机器的附属物。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无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1930-1960),又称为行为科学时期。从形成阶段到成长阶段,开始重视人的本身,人的行为、人的作用、组织的作用、组织的作用以及人与组织、环境的关系等方面。主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的科学成果。过分强调了感情的社会因素,忽视理性、行政组织、法制规范以及外在环境的作用。第三个阶段:发展时期(1960以后),又称为科学管理理论时期或新公共行政管理时期。1在多种新流派、新理论、新方法介入政府管理研究的趋势下,经济学方法进入传统的政治学和行政学,2系统工程、运筹学等新学科进入公共行政研究,强调公共行政活动与外界环境、外在系统之间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1.理论依据是由行政管理的二重性决定。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权力结构的一部分,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服务,是行政管理的特殊性,同时它也具有行政管理一般性,具体体现在对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环节。所以行政管理既包括普遍的,共同运用的规律和原理,也有反映各国实际理论的特点。2.实践依据。A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悠久遗产,如制度的完备、法令的严密以及历史文献的丰富,都是我国现代行政管理的依据。B新中国的特色,坚持党的领导,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说服教育和强制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等构成了现有中国社会主义行政学的最坚实基础,而且是最有生气的内容。3.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研究内容和目的:应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体制改革。(与转型相适应)3)研究方法,应加强与行政学相关学科,诸如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学科联系第一章行政职能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一.必然性与必要性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管理范围过广)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职能不当)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机构配置不合理)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从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2.职能方式的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行政手段相结合、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到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从重计划、排斥市场到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3.职能关系的转变(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系)WTO与政府职能转变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140多个国家建立对外经贸关系1弱化某些职能,一方面权力出现转移,中央向地方等。另一方面方式出现一些变化,改变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减少政府对经济领域的行政垄断和干预,政企分开、国家垄断行业有所改革、改组、以及改制,实行产权多元话。同时政府须借助私有企业和第三部门的力量,并进一步向信息化等方向转型。2强化某些职能,推动国际间经济交往,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23增加新职能,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培育市场、替代一部分尚未发育的市场机制。如完善商品市场、培育要素市场、开放期货市场等,同时与世界各国组织共同治理世界市场失灵的全球“集体行动”对此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二章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目标是组织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出发点和前提2职能范围包括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行政组织内部事务3机构设置;政府机构是行政组织实体,也是行使行政权力的载体4权责体系:权责划分实质是行政体制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机构设置和行政效率5职位设置,包括职级、职数、职责的确定。6人员构成,由行政人员构成,其素质和智能结构是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7运行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须采取科学的方法,以提高行政效率8规章制度,是指以规范性的书面文件等形式对行政组织的构件、组织目标、职能、任务等进行严格规定。是正式组织与非证实组织的最明显区别,其完善程度,标志着行政组织的健全程度。二.行政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组织系统,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行政组织领导体制:依据最高决策人数权行使的人数区分,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2.行政组织权力体系类型:依据行政组织权力集散程度划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3.行政组织机构类型:依据行政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监督机关、辅助机关、咨询参谋机关、派出机关、二.行政组织结构和编制在行政组织中最重要的是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是行政组织系统的基本框架。1.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所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主要内容涉及(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行政组织结构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层次管理原则主要包括层次节制原则,只管一个层次的原则)2.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3.直线-职能结构,我国基本上采取直线-职能式三.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历史演变西方行政组织里了分为三个时期,形成三大学派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西方早期组织理论,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法约尔、古里克的行政管理组织里了、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共同特点:侧重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一系列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忽视组织的动态变化以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不同点:泰罗将组织成员看成机械性组织的一个部件,主张对他们的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进行分解和合成,建立一整套标准化的、规范的工作方式,以提高组织效率。法约尔、古里克注重研究组织要素和原则,提出分工协作、权责一致,命令统一,指挥统一等十四项原则和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的7种职能理论。韦伯主张:依法管理、权责一致、分层定等,专业分工、以职定薪2.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巴纳德为代表组织平衡理论,西蒙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共同特点: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其缺陷是只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忽视组织结构和法规的作用。不同点: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必须注重组织成员行为、动机的研究,用民主方式进行管理,激励成员的积极性。组织平衡理论主要探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平衡。认为组织是人群间相互影响关系所组成的系统,组织只有对有贡献的成员3提供需要和满足,确保其贡献与需要满足平衡时,才能抵消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决策过程理论认为,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作为决策者所组成的系统,组织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作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引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成果,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卡斯特、罗森茈韦克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共同点:重视从社会整体联系、环境影响、发展变化等方面研究行政组织,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不同点: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行政组织,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是一个有机制开放性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它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立和维护的过程中,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权变里了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主张“如果……那么这一权变关系。认为组织权变关系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因变数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不同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将随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组织必须随机应边,没有统一的、一成不变的组织模式。总之,西方组织理论从重视行政组织的制度规范研究到重视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进而发展到对组织进行动态的、宏观的、综合的研究,其中有不少理论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解放以来我国行政组织改革:1954年,由政务院该为国务院,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形成自上而下的以中央为主的、与计划经济相一致的部门管理体制,是中央政府第一次较大的行政改革,奠定了我国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1958——1959年的行政组织改革1956年底出现中央机构设置的第一个高峰。1958年中央开始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把一部分计划等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管辖,到59年底,总数减少到60个,是建国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分权后的第一次尝试。1965年的行政组织改革1965年底,机构设置达到第二次高峰,文革期间,国务院受到破坏,到1970年,国务院剩下32个,工作几乎瘫痪1982年行政组织改革1981年国务院部委机构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1982年改革是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首次进行行政改革,为以后的行政改革奠定了基础,由于未能形成与初级阶段相适应的行政组织模式,形成恶性循环。以上几次改革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1988年具体方针(两个环节: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三个环节: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依据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提出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职能转变这一关键,是1988年改革指导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88年提出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为基础,按照政企业分开的原则,把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分化转移出去,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行业管理和监督职能。这次改革调整了国务院机构的总体格局,强化了进行间接管理部门,如综合部门、经济调节部门、监督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适当弱化了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也就是强化了实行间接管理的部门,弱化了进行直接管理的部门1993年的行政组织改革依据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机构改革的决议,开始了新一轮改革。指导思想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对不同部门的职能转化转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综合经济部门是加强宏观调控,专业经济部门重点是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打破部门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实行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流通部门是建设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秩序。社会保障的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精简任务。1998年改革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拉开再一次改革的帷幕,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4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体现了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法定化的指导思想。改革的重点是国务院组成部门改革原则:1加强宏观调控部门,适应政企分开的要求,改革计划体制与投资体制,将经济综合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如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2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这些部门有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3适当调整社会服务管理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以及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等4加强执法监督,按照行政决策立法与行政执法监督分开的原则,打破部门垄断、地区封锁、消除市场障碍等。2003年改革,此次改革重点除了深化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的组织改革外,重点在政府职能转变。2003年3月,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部;健全金融监管
本文标题:大学考研大纲行政学复习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1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