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藏和运输的过程中,遭害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应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一)植物种类及配置的多样性(二)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三)防治措施的多样性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1、园林绿化格局的大调整改变了原有的病虫害结构。一是大发展,二是配置方式和种植方法的多样化。2、园林植物的不合理配置加剧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3、城市生态恶化助长了园林植物病虫的危害。4、花木的调运使一些国外的危险性病虫不断传入,构成了对园林植物新的威胁。植物病害症状变化:生理病变阶段——组织病变——形态病变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性病原(又称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又称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生理病害)形成病害的因素:寄主(园林植物)、病原(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外界环境,加上人为影响,则变为4角关系病状: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表现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流胶症状类型:增生型、减生型、坏死型病症: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常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病症类型:病原物的营养体、病原物的繁殖体、病害产物植物病害症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异病同症、同病异症、症状潜隐等几个方面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1、营养失调2、温度、光照不适3、水份失调4、大气污染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按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能力的大小,可分为: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物)、强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弱寄生物(兼性寄生物)、严格腐生物(专性腐生物)寄生专化性:同一寄生物的群体在其寄主范围内,常因对营养条件的要求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分化,也即病原物对寄主的特殊适应性或选择性。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病原物致病性的表现:1)争夺营养2)酶的致病作用3)毒素致病作用4)生长调节素的致病作用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绝大多数寄生物都具有某种致病性,但致病性也必须以具有寄生性为前提,寄生性与致病性紧密相联,但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讲,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强,其致病性相对越弱;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弱,其致病性相对越强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变化的一般规律:①病原物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生长和繁殖会使致病性降低;而反复在活寄主上接种则利于增强致病性。②病原菌在抗病种和品种上寄生以后,会增强它的致病性,而通过感病品种则使其致病性减退。病毒则有所不同,通过寄生感病的寄主后,致病性反而增强。抗病性: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活动的能力(抗病性与病原物的致病性同时存在与寄主)按照抗病能力的大小分为:免疫寄主、抗病寄主、耐病寄主、感病寄主、避病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类型:1、被动抗病性、自动抗病性2、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抗病性机制:结构抗病性(物理抗病性、机械抗病性)、生物化学抗病性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以及病原物的传播几个环节侵染循环包括3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传播病程:植物侵染病害发生的侵染过程称为侵染程序侵染程序包括:接触期(从孢子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开始萌发为止称接触期)侵入期(从孢子萌发到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病原物从寄主体内夺去营养、进行扩展、发育的时期,也是病原物与寄主进行激烈斗争和相互适应的时期)发病期(寄主植物表现症状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病害诊断的原则及程序:首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在病害发生的地点或现场对病害进行调查或检查,亲自获得第一手材料。第二,现场或田间诊断需要准各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手持放大镜、刀具、枝剪、笔记本、照相机、标本袋等,以便于现场观察记录和采集样本。第三,仔细观察发病的植物群体,向栽培者了解发病历史和以前及当前的处理方法,栽培植物的来历,栽培管理方式,发病当地的土壤、天气、昆虫活动以及被害植物的分布等情况。第四,对于单个桓株应该注意到所有的异常状态,如叶子、茎(于)上是否有病菌子实体?枝条可以剖开以检查内部是否有病变组织及真菌菌丝,地上部分黄化可以考虑挖根检验等。最后,对于现场无法确定或还需要进一步核实的病害,应采集标本并将其带回实验室作进—步观察和检验病害诊断的方法:1、区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第一,观察症状。不少侵染‘性病害产生特异性的病害症状,后期还有病症出现,而且侵染性病害在危害植物上的症状一般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或迹象,如病斑颜色的逐渐加深,病斑面积的不断增大等。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则一般不呈现一个渐进扩展的模式,也没有病症出现。第二,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有发病中心,并有从中心向周围扩展蔓延之势。有利于产生合适温度、湿度的地形病害往往发生较重,常呈零散分布。非侵染病害并无明显发病中心和蔓延趋势。病害发生往往与一些特殊的位置以及土壤条件或气象变化有一定关系,常成片发生。第三,侵染性病害在一特定地点.通常发生在个别或少数种类的寄主植物上,而非侵染性病害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一个地方几种或多种而且在分类上互不相关的植物上发生类似症状。)2、症状观察(病害的症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种病原物在不同的寄主上.或在同一寄主不同的器官或不同的发育阶段,或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此现象称同原异症。如梨胶锈菌危害梨和海棠叶片产生叶斑,不同的病原物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症状,此现象称同症异原。如真菌、细菌甚至霜害都能引起李同植物穿孔病)3、病原物的显微观察(经过现场观察和症状观察,初步诊断为真菌病害的,可挑取、刮取或切取表生或埋藏在组织中的菌丝、孢子梗、孢子或子实体进行镜检)4、病原性的确定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因素引起,其特点是在植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病原物,有发展中心,并有向外扩展趋势非侵柒性病害是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黄化、枯萎、斑点、落花、落果等症状,成片发生,成系统性,无逐步扩散现象所有病害具体诊断的程序:(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等)(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植物病害的防治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三要素:感病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病害防治的原则与策略:原则:考虑生物性因素、生态性因素、经济因素策略:(1)杜绝和铲除(2)免疫与抗病(3)保护(4)治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念: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病害防治的技术措施与方法: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认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经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特点:强制性,预防性)措施:(1)检疫对象的确定(2)划定疫区和保护区(3)对内、对外检疫园林技术防治(栽培措施):(特点:不需要额外的投资;有预防作用;能长期控制。但不能完全控制需其他防治措施的配合)措施: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培育抗病品种与优质苗木、加强抚育管理、注意场圃卫生、选育良种无病繁殖材料、植物的合理配置与轮作、选择适宜苗圃地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害虫的各种措施)防治机制:竞争、抗生物质、重寄生、捕食、交叉保护措施:引进外源拮抗菌、调节环境条件优点: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病虫有长期的控制作用缺点:不能完全代替其它防治方法,必须与其它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防治有害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捕杀、诱杀、阻杀、高温杀虫、热处理法、机械阻隔外科治疗:外部化学治疗、表皮损伤和树洞修补化学防治: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优点:杀虫谱广、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不受地域限制和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防治等缺点:容易引起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引起次要害虫再猖獗,并且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使某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农药的合理使用:对症下药、适时用药、交互用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协调用药昆虫(节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身体左右对称,整个体区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身体有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体节具有分节的附肢,体腔就是血腔,循环系统位于身体的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昆虫纲的特征:1)昆虫成虫体躯明显地分为头、胸和腹三个不同的体段。2)头部具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2~3个单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具3对足、常具2对翅。是运动的中心。4)腹部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时还有1对尾须。是生殖生理的中心。5)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经历一系列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的变化,即变态头部基本特征:由几个体节愈合而成,形成一个坚硬的头壳,并以可收缩的颈与胸部相连,表面着生有口器,触角,复眼、单眼等,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头分为5个区:头顶、额、唇基、颊、后头头部的形式: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分为柄节、梗节、鞭节(内部无肌肉),常作为识别昆虫种类的主要依据触角的类型:1、刚毛状2、线状3、念珠状4、栉齿状5、锯齿状6、球杆状7、锤状8、具芒状9、鳃片状10、羽毛状11、膝状12环毛状复眼是主要视觉器官,能感觉物体的形象;单眼只能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不能看清物体本身的形状,昆虫选择产卵地点和取食植物与其对颜色的分辨能力有密切关系口器类型:1、咀嚼式口器(最典型的,鞘翅目成虫幼虫、脉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多数成虫使用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2、剌吸式口器(蚜虫、介壳虫、粉虱、飞虱、叶蝉、蝽蟓等,使用内吸剂、触杀剂和熏蒸剂)3、虹吸式口器(蝴蝶和蛾类)4、锉吸式口器(蓟马)5、舐吸式口器(苍蝇)6、刮舐式口器(牛虻)7、咀吸式口器(蜜蜂)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3个体节组成,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足,即为前足、中足、后足,具翅的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上还各有一对翅。即为前翅、后翅胸部的每一个胸节都是由4块骨板构成,背板、侧板(2个)、腹板、小盾片成虫胸足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胸足的类型:步行足(瓢虫)跳跃足(蝗虫)捕捉足(螳螂)开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游泳足(龙虱)抱握足(雄性龙虱)攀悬足(毛发上的虱类)翅的类型:膜翅(蜂、蜻蜓的前后翅)覆翅(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鞘翅(甲虫等鞘翅目昆虫的前翅)半翅鞘(蝽类等半翅目的前翅)鳞翅(蛾、蝶类等鳞翅目的前、后翅)毛翅(石娥等毛翅目昆虫的前、后翅)缨翅(蓟马等缨翅目的前、后翅)平衡棒(棒翅)(双翅目昆虫和雄蚧的后翅退化)翅的连锁:贴接连锁、翅轭连锁、翅缰连锁、翅钩连锁、翅褶连锁腹部通常有9—11节,前8节通常各具1对气门最末1节着生1对尾须,起感觉作用。昆虫的体壁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由表皮层(上表皮具不透性,原表皮具坚硬性、延展性)、皮细胞层和底膜三部分组成昆虫体壁的作用:1、起外骨骼的作用2、保护器官3、肌肉附着器。4、抗张力5、体色、保护色6、特化各种感觉器官、腺体、信息素等。7、进行呼吸作用体壁的色彩:色素色、结构色、混合色昆虫生物学:主要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及昆虫的年生活史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2、孤雌生殖3、多胚生殖4、幼体生殖5、胎生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1、偶发性孤雌生殖2、经常性孤雌生殖3、周期性孤雌生殖胚后发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
本文标题:园林植物病虫害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1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