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国外农业产业带概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明显;不同的区域,其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也有所不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产业带中。有一些成熟和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从对日、加两国的农业产业带布局发展进行分析,论述日、加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做法和措施;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启示。关键词:农业产业带;区域布局;日本;加拿大1日本1.1日本农业概况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小型机械化集约耕作是日本农业最大特征。日本耕地面积约500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13.5%。农业生产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日本稻谷种植总面积170万hm2左右,稻谷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由于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紧缺,日本农业尽管现代化程度高,但除大米基本自给外,多数农产品供不应求,外贸依存度很高,是农产品进口大国,主要进口来源国是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国家财政农业预算约占预算总额的5%~7%。日本的农业法律政策总体上建立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基础之上。1.2日本农业产业带现状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各农业区农业产业规模差异较大,但种植的主要农产品类别区别很小,均以水稻、小麦、大豆、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相对而言,北海道在日本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最为重要,稻谷、饲料作物、畜牧业等的生产规模均较大。水稻生产:日本享有悠久的稻米生产和消费历史,稻谷生产在保持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性。尽管该国的稻米生产目前处于停滞状态,而且消费量正在下降,但仍是世界第九大稻米生产国。日本所有各县几乎都种植改良粳稻品种,种植范围最广的品种是因其味道而受欢迎的月光米。日本230万农民中有大约85%的人每年种植稻谷。日本农民的人均稻田面积很小(大约0.8hm2),但是稻谷生产高度机械化。由于农场规模小,大部分农民将稻谷生产作为副业。只有北海道地区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北海道地区户均水稻经营规模在10hm2以下和10hm2以上各占总户数的51%和49%,其它地区户均3hm2以下和以上的分别占79%和21%。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都府县,生产的小麦绝大多数是作为饲料。甜菜: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畜牧业:日本的畜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等牧草地较多的地方,近来随着北海道地区饲料作物生产的农户均实行集约化饲养。茶叶:主要集中在静冈和鹿尔岛,茶园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41.7%和16%。静冈茶叶生产规模较小,以生产玉露、末茶等高档茶为主,鹿尔岛茶叶生产规模较大,以生产普通煎茶为主。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茶园管理基本采用小型机械。2日本农业产业带对中国的启示2.1注重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资源自由和合理配置面对更加开放的农产品市场,除了较为适合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以外(为国家食品安全计),应该大力推进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家禽等,同时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此外,应该拓宽对农业的理解,日本把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联系起来,积极促进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值得学习。2.2逐步放弃城乡分割的政策对城乡自由流通的意义,必须有充分的评价。它可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促进房地产业、服务业和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并通过人员的流动,带动商品(包括农产品)的流动。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促进人口向城市集中,可以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对于农村来说,可以推进规模化经营和企业化的开发;再配合以基础设施(水、电和道路)的开发,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2.3制定农业政策一定要综合考虑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日本农业资金支持政策并没有强制地方执行,而是通过一定的贷款优惠、资金补贴等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和农民自愿参加。对比中国的农业政策,一是某些时候缺乏立法的严肃性;二是出台往往比较仓促,开始时只有抽象的理念,缺乏可操作性,出了问题再慢慢调整,政策易变性强;三是对地方强制多,鼓励引导少,造成不少的激励扭曲。在缺乏资金保障和“政绩”因素的考虑下,往往失败。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在市场经济推行过程中,国家对农业不进行干预,关键看干预的效果如何;同样,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是合作的关系,这正是促成日本经济成功的基础。这种合作,并不排斥产权清楚,而是政府利用自己的资金、信息和人才力量,协助民间经济的发展和促成市场经济的完善。2.4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协调发展日本政府把农业、农村和农民放置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视农村公共设施和社区建设以及农民本身素质的发展。对农业基础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的扶持政策,不仅体现在农业决策和区域开发过程中,还体现在技术指导、物质和资金投入各个方面。例如在日本的主要农业区北海道的旭川和带广,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投入巨资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农村规划和建设以及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户生活方式的改变。3加拿大3.1加拿大农业的总体概况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地资源,农牧业高度发达。其农业用地7400万hm2,不足国土总面积(997万km2)的8%。其中,耕地面积4600万hm2,占农业用地的62.2%,主要种植小麦、油菜子、大麦、燕麦、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水果、蔬菜也有一定出产;永久性的放牧地约2800万hm2,占农业用地的37.8%,以饲养肉牛、绵羊、奶牛为主,但猪禽养殖近年的发展也很迅速。加拿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粮食援助提供国。小麦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大田作物和大宗农业出口商品。加拿大农业人口35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2%。农业以农场经营为主,现有农场28万个,10%农场全部集中在南部。农场平均规模300hm2上下,其中,100hm2以下的小农场占农场总数的45%,500hm2以上的大型农场占总数的10%。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及劳动生产率水平极高,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肥料和饲料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技术都,以及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的农业科研推广网在加拿大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拿大的小麦、牛肉、油菜籽、猪肉、奶制品等农产品的产出规模巨大、外贸依存度很高,其中,谷物和油菜籽出口比例约占其产量的70%。加拿大国内仅消费该国所生产农产品的1/2,其余全部用于出口。目前,加拿大是世界第四大(前三位依次为欧盟、美国和巴西)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进口国(前四位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牛肉、油菜籽、猪肉等,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猪肉出口国,占据国际市场16%的份额。加拿大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比重超过60%)、日本、欧盟、墨西哥和中国;主要进口的农产品有葡萄酒、食品配料、饼干、啤酒、猫狗食品等,主要来源国依次是美国(接近60%)、欧盟、墨西哥、巴西和中国。3.2加拿大农业产业带发展的特征加拿大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全国分为5个农业区域:大西洋、中部、大草原、太平洋及北部地区。其中,大草原区域和中部区域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较为重要,而北部地区农业生产规模有限。大西洋区域(新斯科舍省、新伯伦瑞克省、纽芬兰省和爱德华王子岛),该地区园艺产业、养牛业和饲料业较发达,各省主要出产饲料作物、马铃薯、蔬菜以及乳制品等,尤其苹果、越橘以及马铃薯量大质优,其中冷冻马铃薯、鲜马铃薯、种用马铃薯、冷藏水果和鲜苹果是该地区出口量最大的5项农产品。大西洋沿海的渔业有一定规模,主要以底栖类和甲壳类为主,比如龙虾、扇贝、虾等,但重要性不如太平洋渔区。中部区域包括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是仅次于大草原3省的重要农业区。该地区是主要的饲料作物(主要是玉米,还有大豆、燕麦和大麦)、牲畜和园艺产品产区,尤其盛产小麦、红肉类和乳制品。其中,安大略省西南部的五大湖地区,靠近美国的玉米带,是世界玉米的优势产区和加拿大玉米主产区;安大略省南部地区,气候温暖,阳光和降水充足,是葡萄、樱桃、桃等水果的优势产区,甜菜、烟叶和葡萄也有一定产出规模。得益于高效的管理制度、廉价的饲料、新的冷藏技术、严格的检验制度和优良的种畜,该区域的红肉生产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此外,该地区还以出产枫树糖浆、蜂蜜著名于世。该区域五大湖地区的淡水渔业比较发达,出产大马哈鱼、红鳟鱼、牡蛎、贻贝,主要出口美国、欧洲和日本。因为,本地拥有众多的人口,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通往国际市场的优良航道,主要食品加工厂都位于加拿大的中部区域。大草原区域包括阿尔伯塔省、萨斯卡彻温省和曼尼托巴省等,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农业区。该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富饶的良田,耕地面积占了全国的80%,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燕麦,大麦,油菜和麻籽。大草原各省是加拿大的粮仓,也是世界优质小麦的主产地,该区域各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95%,大麦占全国的90%,加拿大的出口小麦和大麦几乎全部产自这几个草原省。该区域所产的大麦、燕麦和玉米还用作畜禽的饲料,加之平原地区还有牧场和草场来饲养牲畜,所以该区域猪和牛、羊的产量也非常可观。太平洋区域只有一个省,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该地区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产品生产比较重要,是全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此外,此外还零星有一些牧业活动。太平洋海域还盛产大马哈鱼和鲱鱼,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渔业区域。该区域拥有加拿大最主要的进出入港口,接近30%的外运载货量是农产品,主要包括草原粮食和农业食品。3.3加拿大农业产业带生产的经验做法3.3.1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主要农产品的产地非常集中加拿大谷物生产主要在草原3省,其中仅萨斯喀彻温1个省的小麦就几乎占了全国总产量的3/5,而阿尔伯塔的大麦又差不多占全国产量的1/2。加拿大以生产优质小麦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在总体生产布局集中的情况下,根据各自优势,形成几个类型,在西部主要生产优质的硬质红粒春小麦,出口50多个国家;南部生长期长且气侯温暖适宜生产硬粒麦;在中部地区生产草原春小麦,以满足市场上对中等品质小麦的需求。玉米的生产更加集中,安大略省的产量大致占全国总产的3/4;另外,也只有安大略省生产大豆。生产的集中化、专业化,可使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检疫检验、营销管理等活动更有针对性,进而能够使加拿大各区域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凸显,成为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3.3.2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很大,作物单产低而不稳加拿大主要农区气候寒冷,一些重要的谷类作物的产地又特别集中,一旦气候有些不正常,产量所受的影响就很大。加拿大谷物单产的波动系数在大国中属于比较高之列,大致是中国的3倍。另外,加拿大的大田作物的耕作比较粗放,灌溉面积只占2%,每公顷耕地的施肥量大致在50kg上下(合每亩地3kg多一点),大大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谷物市场需求不足,减少农业投入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减少了农产品过剩带来的麻烦。3.3.3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拿大的农业科研有互相密切配合的网络,它包括联邦农业部、各省农业厅、农业大专院校和工业企业。农业部下发的科研局是部里最大和最重要的机构。它有6个直属研究所,在全国有52个研究机构,在各地还有研究站。联邦一级的科研机构侧重于基础理论方面,省级和大专院校、企业的科研则偏重于应用研究。在农业科研的投入方面,加拿大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领先的位置,农业科研强度(ARI,即用于农业科研的费用占农业生产总值之比)一直大于2%。在加拿大联邦一级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中,农业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第1位,约占28%,在联邦政府对自然科学的总支出中,农业科研的比重约占12%。3.3.4以大型家庭农场和高度发达的机械化相结合为特色目前,加拿大的农场总数约为25.4万个,绝大多数是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在300hm2上下。尽管农场数量以及单个农场的规模与澳大利亚、美国等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本文标题:国外农业产业带概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3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