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的特征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的特征,数学学习方式变化,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即要构建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数学新课程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实施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教学存在形式化,对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误解,对学生的探究与交流的空间把握不合理等。在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的重要学习方法。同时从数学活动教学、数学学习方式多样化、探究教学设计的方法等方面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1、问题的背景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的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学习方式变化,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即要构建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的重要学习方法。作为数学新教材的使用者,有义务和责任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为此,笔者对初中数学学习进行调查并展开研究。2、调查设计调查样本:八年级1、2、7、8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情况样本容量:191调查方式:问卷使用教材: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数学3、具体数据调查结果:1234567891011121314A1102172884111771295302411610B386255231278021347455122974C43393636363117104129323134168D06216312468963638171231182788E06000038000000104、百分比数据统计结果。1234567891011121314A57.611.037.746.12.15.88.93.76.349.715.712.6B19.932.528.812.066.541.911.017.83.723.62.66.3C22.520.418.818.818.816.28.954.567.516.816.217.8D32.58.416.212.635.650.318.819.98.964.461.8E3.119.91314A60.75.2B15.238.7C8.44.2D14.146.1E5.2调查结果分析3.(1)有关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过渡的问题(问卷中第1个至第4个的问题)对于中小学数学课堂最大区别的认识,57.6学生认为初中数学课堂“内容新颖,知识容量大”,这一方面说明了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编排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另一方面反映了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幅度比较大,这样就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有更合理的学习方式,这一点在第2问题中32.5学生认为进入初中后会经常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还有22.5的学生认为中小学数学课堂最大区别是师生合作交流多,民主气氛浓,体现了在数学新课程体系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学习方式上的变化上,仅有32.5和3.1的学生选择D(经常与他人合作)和E(经常整理)的,而这两种学习方式应是新课程中的主体学习方式,这说明我们在学习方式上的教育值得提倡与继续加强。调查中发现有37.7学生把对数学喜欢程度安排在前一名,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有根本的变化,不再单纯地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惧怕的、厌恶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64.9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兴趣爱好和有使用价值,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识那样——家长的压力(占12.0),对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鼓舞,但家长压力有些高,有待引导。3.(2)学生目前数学的学习状态(问卷中第5个至第7个的问题)数学成绩出现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引人注目之处:66.5的学生认为出现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式需要改进,这意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所认识和反省;也向我们教育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该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5.8学生认为老师对教材以外的内容进行补充的出发点是考试,这个比例是让我们大吃一惊的,然而也恰恰体现了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可见数学新课程给教学实施必定带来一系列新课题,有许多新现象需要我们去实践、去研究、去总结。3.(3)学生目前数学的学习方式的情况(问卷中第7个至第10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一般有接受和发现过程,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如果能在这样学习过程中把自己转化为知识的发现者是至关重要的。在调查中学生对于老师(或参考资料)的例题(或习题)解法认识,仅有8.9的学生仅满足于听(看)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独特性。但是,应当值得关注的是19.9的学生是“先独自思考,暂不理会其它事情”,这些学生具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但未能构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我们还发现67.5的学生对试卷或作业出现错误没能进行及时订正,这提示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强调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更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学生遇到难题时,54.5的学生选择与同学讨论,18.8的学生选择自己继续思考,反映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意识有所增强,也向我们传递了学生有开展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其他们内在的期望。这方面在第10个问题中学生对新教材中探究性的小课题所持态度也有所见证:49.7学生感兴趣,积极去完成;23.6学生感兴趣,但没有时间去完成;16.8学生感兴趣,但没有能力去完成;8.9学生不感兴趣。为数不少的学生有兴趣却没有时间去完成,向我们提出了学生负担过重的警钟,可见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仅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没有真正地把权利还给学生自己。3.(4)学生目前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感受(问卷中第11个至第14个的问题)64.4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意味着我们的课堂需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特征,课堂需要的是民主、开放、思维飞扬。15.7的学生不喜欢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授课方式,16.2的学生不喜欢课堂节奏太快,这昭示着教学应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主体考虑,恰当定位,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也反映了数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否则,课堂教学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数学老师的具备特征,占60.7,说明学生从关注老师的学识转移到关注老师授课风格,从关注知识交流到关注情感交流。可是,学生过多关注教师外在的东西,而忽视教师内在的知识和教育素质,势必也会带来弊端,我们希望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进一步迈向成熟的认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认识上与我们的想法基本上是一致的。38.7的学生认为是好的学习方式,46.1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勤奋的努力,而不是把学好数学的关键归结为外在因素,而是从自身找出问题,这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他们的学习观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而改变着。4数学新课程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实施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存在形式化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然而,有的老师把“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理解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整堂课都在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和回答中进行,往往是过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严重存在模式化倾向,课堂进行似乎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活动和讨论,流于形式。却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导入关注太少,结果导致了为活动而活动,为讨论而讨论。这些现象显然与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相符合的。(2)对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误解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当前有一种倾向:只要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能,他们就能运用这些方法与技能获取任何知识,只要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就能保证探究教学的效果。过大地宣扬探究学习的作用,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交流的空间把握不合理在一些研讨课或观摩课上发现,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探究与交流的空间的把握有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人数不是很多,也有相当部分学生没能获取机会表现。我们在这次个人的访谈中学生提到:“看上去好似在参加探究活动了,其实我们是在凑热闹,根本没有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给学生探究与交流的时间不够。在课堂中我们常听到“同学们现在开始讨论交流。”两分钟不到又听到:“下面哪一组同学把自己讨论的结果讲述一下呢?”,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怎样能把各自的想法交流后,整理、归纳出来呢?5教学建议(1)重新审视数学活动教学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指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1)主动性。学生学习基于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一是学习兴趣;二是学习责任感。(2)独立性。如果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双向转化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统一。(3)独特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这决定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这就要求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4)体验性。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从教学活动来说,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溶入课源,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发展人的过程;从学生学习活动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改造,发展为学习的目的。(5)问题性。数学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可理解为: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把问题作为学习过程的主线;另外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显然,上述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始终贯穿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因此,教学必须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积极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的教学。(2)科学的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我们应注意到新课程标准中:“学习方式应当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应该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其二是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不仅仅是以上三种,还有多种学习方式。这种理念要求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中,不应要求统一,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好学生学会在众多学习方式中选择适合的策略。(3)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1.8学生对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态度是无所谓的,应当让我们有所感触,我们正在努力建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让学生判个不及格。这个结果并不是否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性,而是向我们提出一个现状: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作为教改工作的“形象工程”来做,并没有围绕教学工作需求来做。显然,我们的教学观念还有待改进。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的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尤其要充分考虑到计算器、计算机等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利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调查表:1、你认为初中数学课堂与小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本文标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的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1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