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在预测和推论中成为聪明的读者
在预测和推论中成为聪明的读者──如何带领儿童阅读与讨论“侦探小说”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蒋军晶在西方,侦探小说也被称为“成人的童话”,是被随时随地阅读的文学,在飞机上、在公共汽车里、在咖啡馆、在海滩、在公园,在几乎所有能站能坐的场合,到处都能看到捧着侦探小说阅读的人群。侦探小说不仅对成人,对孩子也有着不可抵挡的天然的吸引力。一位家长这样描述女儿对侦探小说的痴迷:那本少儿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她已经看了若干遍,让我再给她买新的案子故事,于是一口气买了若干本。每次一到家她就目不转睛地看,手不释卷地看,走到哪儿都在看。书的内容我无法评价,但以爱读书的女儿的样子,我想这应该是本好书。“侦探小说”的魅力是什么?第一,侦探小说实际是一个造谜和解谜过程。一个滴水不漏的谜能充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窥探心理。第二,从小说人物来看,小说通常会有一个充满魅力、机智过人的解谜人物,带领读者进入迷局,找出谜底。第三,侦探小说往往呈现出神秘色彩,悬念迭起,故事性很强。侦探小说“领域”里边不乏大师,例如柯南道尔,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尽管我也不主张刻意净化儿童的文学阅读,但是成人侦探小说里死亡、暴力、血腥、情爱、政治以及复杂的宗教观,儿童毕竟不宜直接面对。“儿童侦探小说”既适度过滤了这些元素,又保留了侦探小说的魅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悬疑。不过实话实说,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儿童侦探小说以“引进”为主,例如凯斯特纳的《埃米尔擒贼记》,普鲁士勒的《大盗贼》,林格伦的《大侦探小卡莱》,还有奥地利的布热齐纳的“神秘马克和‘鬼怪’”系列、“老k探长”系列、“冒险小虎队”系列,南海出版公司引进的“探案小虎队”系列,中华书局引进的“小狗邦德侦探”系列。日本的那须正干的《活宝三人组》里也有几本是侦探小说。如何让孩子喜欢上侦探小说,倒不是什么费力的事。需要费心思考的是孩子读完侦探小说后和他们聊点什么。1.“预测与推论”的阅读策略和“重读”一样,“预测和推论”是用得非常普遍的阅读策略。所有阅读无碍的读者都会推测,他们的脑筋动得飞快,“猜得出两个主角会不会相爱,或是什么人会不会赢得比赛,或是作者打算如何让小说结束”。他们就像固执地侦探一般,会花时间──即使阅读过程中区区几秒钟──想尽办法要推算出故事的秘密。读侦探小说就更是这样了,无论是谁,只要翻开侦探小说,看到一起错综复杂的谋杀案,自然要想,谁(凶手是谁)?如何(作案过程)?为什么(犯罪动机)?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在脑中圈定自己怀疑的对象,然后根据作者提供的种种蛛丝马迹,进入寻幽探密的过程。这种“预测、解密”几乎会贯穿阅读的始终,因为侦探小说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阅读之前没有真相”,作者抛出谜题后,会设置种种悬念,偶尔提供一丝线索,接着带你走进几条死胡同,读者在紧张、恐怖、焦急、期待当中猜测、分析、判断、推理。但是尽管都在预测、推论,“水平”上还是有显著差异,有些读者预测得精确翔实,有的读者任凭自己被故事的情节牵着鼻子走──迷失在故事里──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预测。所以,“预测和推论”是可以作为一种策略来练习的,练习多次以后,学生即可将此策略融入自己的阅读风格中。相比较而言,“侦探小说”是最适合练习“预测”的小说类型,下面这些问题就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预测”成为一种蓄意的行为:你从书中人物在第()页的话中了解了什么?这三页的场景描述中,你觉得哪些细节可能是重要的破案线索?根据这个事件,你能推断出此人可能会做什么?想想一个角色的三项决定。解释这些决定使你对此人有何了解。这个事件、决定、冲突可能造成什么后果?什么是必须解决的神秘事件?故事地点如何影响神秘事件?作者设计了哪些故意让你走上岔路的线索?主角具备什么促使他或她解决谜团的个性特质?你读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才解开了谜团?为什么你做到了?你认为什么地方最为悬疑?请与大家分享并解释原因?当然,你可以把整个聊书过程设计得更加精心一点,我在和学生在聊那须正干的《绒毛猪的秘密》的时候,规定他们看前半部分就不准往下看了,在最关键地地方被强行刹车,学生的胃口完全被吊起来了,“阿慢”被犯罪分子绑架,犯罪分子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他们把“阿慢”的头蒙起来,故意在城市里绕圈,可是,“活宝三人组”凭着绑架途中的所见所闻找到了犯罪窝点。犯罪窝点在哪里,哪些线索是有用的?“活宝三人组”是怎样推演的?那次读书讨论的主要任务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凭着独立分析、淘汰排队和逻辑推理等思考方法,找到答案。记住:只要作者把案件和所有线索都交待都清清楚楚,构思得合情合理,真相是瞒不过读者的,是可以被推论出来的。2.“视觉化”的能力没有人否认,人一生中的大量阅读应该是文字阅读。但是,现在很多孩子有“漫画中毒症”──只喜欢读漫画,不会读文字。为什么会这样?举例来说,“敌将发出震天的叫声,好像大树倒下来”这句话,在漫画书中只用“咚”一个拟声词来表示。漫画书中有实实在在的画面,小孩子轻松地就读懂了。但是那些文字,他们看时根本没有画面感,他们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应该说,所有注重细节描写的文学作品都适合锻炼学生的“视觉化”能力,都可以鼓励、要求孩子将文字“图像化”,其中包括侦探小说。侦探小说总是致力于描摹场景:卧室、书房、剧院、公园的一角……细致入微,而且里面一些物件的摆放,直接影响着事件的发展,因此物件的摆放位置、角度等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侦探小说也总是致力于描摹人物:嫌疑人、混淆视线的人物、真正的案犯、有个性的侦探……形神兼备,其中人物的细小局部的长相特征以及一些习惯性动作、一次不易觉察的表情流露都暗示着某些趋势、关系。所以很多老师,会提倡学生将小说中的场景、人物形象画出来,至少提醒孩子在脑海中努力还原小说中的场景、人物形象,下面这些问题就是培养孩子“视觉化”能力的问题:告诉大家,读这部分时,你看见了什么?这个人如何走路,穿着?他(她)长什么模样?你能够从故事中找出帮助你看见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物模样的文字吗?什么故事细节帮助你在脑海中描摹出一副景象?什么地方让你难以在脑中描摹一副景象?3.小说的“知识背景”很多人把侦探小说的作家比喻成“狐狸型”的作家,意思是指侦探小说作家像狐狸一样聪明、博学多能。确实,侦探小说的特点决定了作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博大精深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主要面向成人的推理小说《达芬奇密码》红极一时,《达芬奇密码》电影公映以后,吸引了众多读者去读美国畅销侦探小说家丹﹒布朗的原著,小说原著进一步让我们确认丹﹒布朗对现代电脑信息网络、密码学、符号学、宗教、历史、艺术、美术等学科具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他的知识结构深受家庭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位数学教授,母亲则是位音乐家,妻子是位艺术史学者兼画家。这样的知识背景他创作的密码侦探小说《数字城堡》《达芬奇密码》等都充满了现代网络信息、密码符号学的玄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说明侦探推理小说作家的知识是博杂的,侦探推理小说家的学历普遍不高,真正以文学系毕业而成为作家的,寥寥无几,但是他们的职业经历却普遍丰富多彩的:清洁工,摊贩、饭店服务员、校对、新闻记者、编辑、谍报员……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多有涉猎。据说日本的水上勉当过和尚,干过广告代理人、时装推销员,经历的职业多达十九个。侦探小说作家喜欢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爱好经过变形渗入小说之中,这样读者经常在不自觉间就知道了不少知识。因此读后的交流,很多人是围绕“知识”展开的:你觉得这本侦探小说的作者精通哪些学问?──“福尔摩斯”系列的的柯南·道尔之所以成功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个具有博物学家风采的侦探形象,是因为他具有医、化、解剖学、犯罪心理学、刑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小说里的侦探在侦察案件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日本那须正干的儿童侦探小说,破案过程涉及气象学、物理学、心理学、光学等知识,作品图文并茂。读完小说之后,你觉得你增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你以前所不知道的?──孩子的知识积累毕竟是有限的,侦探小说中的知识因为作用巨大总是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并且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2013
本文标题:在预测和推论中成为聪明的读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