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导学案
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地理导学提纲编号:DLDXTG------必修—第四单元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编制:李现勇赵嫚张江波张伟涛使用时间:2014—12—18学习目标1.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的影响。3.掌握交通选线的一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重点1.地形对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的影响。2.交通选线的一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难点交通选线的一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导学流程【自学文本】阅读课本88---94页,回答下列问题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及其主要类型(1)定义:聚落是指人类从事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③____________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④______和⑤________两大类型。2.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⑥________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⑦________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3.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山区聚落的差异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⑧________,多呈团聚型、⑨________________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⑩____。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⑪____,空间分布相对⑫________,聚居的人口也比较⑬____。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⑭________、气候、⑮________等;社会经济因素:⑯________、资源、⑰____________、工农业生产水平、⑱____________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部⑲________、东部⑳________的特点。(2)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21________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公路多呈“○22____”字形分布,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3)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23____________,避开不利地段,尽量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24____________的破坏。【理解应用】(小组交流,代表展示).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地理导学提纲编号:DLDXTG------必修—第四单元公路规划示意图(1)图中计划修建B村到A村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村到D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___________的措施,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4)在E地发现了煤田,准备在F城新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这需要____________条件作保证。【迁移拓展】(小组合作探究)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如图所示:1.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2.地形是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吗?3.山区公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此说法正确吗?4.在山区为什么优先发展公路运输?八、【教学设计】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地理导学提纲编号:DLDXTG------必修—第四单元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新课引入展示投影:现场调查:我印象中的聚落设置三个问题学生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可能有点困难,引出课题问题导学自主学习设疑导读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启发讨论法。活动1:自主学习:以“我们的居住地”为题,引导学生从身边悉知的居住地出发,结合聚落的图片,形成对聚落丰富的感知,再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归纳出聚落的特点和类型。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地形的作用尤为突出。先看先民们的选择:活动2:阅读课文“半坡村落”多媒体展示问题:①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上?②这样的环境给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从身边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式教学法带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教师小结从古代到现代,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中,地形这一要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承上启下学生活动分组探究学生分析归纳教师点拨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采用案例分析法活动3:学生分组探究,每组代表发言分析,同组可补充。案例1:景观图对比(结合教材P89页图4-3、图4-4)学生读图分析思考问题:第1题:哪一幅表示的是山区聚落?第2题: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差异?案例2:高原水乡古城---丽江(结合文字材料和图4—5和图4-6))学生思考问题:第1题:从地形角度解释为什么丽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第2题: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案例3:塔里木盆地的绿洲(结合文字材料和图4—7)学生思考讨论: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分布和它的地形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观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地理导学提纲编号:DLDXTG------必修—第四单元教师总结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地形除了直接影响聚落的分布外,还通过气侯、水源、交通线路、农业、人口等的分布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分布。可见影响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度概括落实结论承启讨论:大庆的聚落有什么特点?与地形有什么关系?影响交通的布局吗?自然过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资料:1、P9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2、读“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图”3、读“图4-8中国地势三大阶梯和4-9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P94探究活动的文字资料小组合作探究:1、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密度和形态特征?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3、从地形和交通角度分析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及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因?说明: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可在分析四川省东、西部交通线路差异的形成原因作为拓展内容。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发展。概括精华全面总结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由学生通过质疑、思考、讨论得出地形对交通线密度﹑布局和形态影响的一般规律;即:1、中国交通西部稀疏,东部稠密。2、平原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山地交通线路多呈“之”字形分布。3、科学技术对交通建设影响很大师生总结内容提升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建设更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师生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概括应用探究通过教材关于兰州交通的活动题,总结知识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读图分析兰州地形、河流、聚落、交通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兰州市的形成、发展。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了解、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后探究铁路的选线
本文标题: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3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