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再利用模式研究
1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再利用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在分析哈尔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尚不合理、垃圾处理场的利用率低、管理不科学、废物循环再利用体系不健全和处理资金不足等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循环经济的主体、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社会整体三个层面研究了生活垃圾的循环再利用,最终提出了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各主体内部循环”、“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循环模式,以利于哈尔滨市垃圾处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改变政府单一的投资模式,让循环经济的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并促进社会各种资源向这种循环模式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缓解由于资源匮乏与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巨大的资源需求与消耗量之间的矛盾,为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1引言哈尔滨市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2008年末,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人口495.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9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达3.32‰。地区生产总值为3258.1亿元,环比增长13.0%。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的增加。哈尔滨市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处理方式不科学,废物利用体系尚未健全,这不仅污染了周围水空气土壤,增加了垃圾清运量及垃圾处理垃圾的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哈尔滨市民的生活、生产环境,危害哈尔滨市居民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可再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为了改善哈尔滨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建立一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模式变得十分重要。发展循环经济可使生活垃圾的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可以把传统的粗放和一次性的经济模式转变成一种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模式拥有可行性。2哈尔滨市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2.1哈尔滨市生活垃圾日产量趋于平稳哈尔滨市日产生活垃圾达3300吨哈尔滨市1995~2002年生活垃圾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上升但增长速度在不断变慢并趋于平稳,而2003~2009年则垃圾产量日趋平稳,并有所下降,具体情况如表1。生活垃圾的产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增长率、人民的消费水平、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的普及率等。综合各种影响因素,预测今后哈尔滨生活垃圾产量趋于稳定并有所下降状态。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95200120082008哈尔滨市平均生活垃圾日产量(t)2图表1哈尔滨平均生活垃圾日产量2.2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有待提高首先,哈尔滨市垃圾的收集转运尚不合理。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混合收集运输方式。这种方式没有对垃圾进行有效地分类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活垃圾处理量,也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回收利用。在哈尔滨生活垃圾成分中,有近1/4的生活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回收会直接导致可循环再利用资源的浪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最终的垃圾处理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哈尔滨市垃圾处理场的利用率低、管理不科学,降低了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效率。哈尔滨市现有6座垃圾填埋场和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6座垃圾填埋场中仅有一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其余的均在450~600吨不等。并且由于资金的缺乏,均没有按国家规定进行标准建设,缺少垃圾渗沥液和沼气处理系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周边农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哈尔滨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使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但投入资金大、运行费用高、气体排放污染不好控制,并由于没有进行有效地垃圾分类,使垃圾处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从整体来看,哈尔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49%%左右。哈尔滨市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部分面临关闭或已经暂停使用,韩家店小型垃圾处理场面临饱和,只有两个焚烧垃圾处理场在正常使用,哈尔滨市垃圾处理形势变得很紧迫。2.3废物循环再利用体系不健全由于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体系不健全,循环再利用法规不完善,难以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的现状,使哈尔滨市生活垃圾的循环再利用面临困难的局面。另外,哈尔滨市尚未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信息交换平台,生活垃圾的循环再利用的信息渠道不畅通,致使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废品循环再利用有需求却找不到来源,或者有些厂商希望利用这些可回收资源,却找不到市场需求点。这些都导致哈尔滨市的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废品循环再利用受到限制。2.4垃圾处理资金缺乏哈尔滨市虽建立了垃圾收费制度,国家也对垃圾处理产业有资金扶持,但垃圾处置费用收取较困难,因此,大部分资金还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一个适用于大中城市日处理1000吨垃圾的处理厂每年的运营费用至少接近4000万元。按此计算,哈尔滨市日产垃圾3300吨,每年则要花费近481.8亿来处理这些垃圾,而2008年哈尔滨市的财政收入为338.4亿元,垃圾处理对哈尔滨市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因此,要改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建立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体系,就要把单一投资主体形式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形式,走出一条以政府投资为主,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建设的新道路。3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3.1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或闭循环流动的经济系统,其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循环经济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资源保护概念,一个是环境保护问题。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既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这种循环系统可以缓解由于资源匮乏与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巨大的资源需求与消耗量之间的矛盾,使资源的利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3.2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概况3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确立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晚,政府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在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消费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及在教育政策上和法律保障各个方面完善一些法规体系促进循环经济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被党中央、国务院所接受,并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3.3三循环模式为了达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就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改变现在高投入、低利用率、高污染的垃圾处理流程,使垃圾处理对社会、经济、生态产生正效应。从循环经济各主体自身来看,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垃圾的排放量;消费者增强意识,加大废物的循环再利用;政府加强监管。从产业链层面来看,政府可建立生活废弃物信息平台,随着交流平台的完善,可实现可回收利用的废品的循环再利用,不能循环再利用的废品可以经过卫生填埋、焚烧等方式处理。从社会整体来看,利用社会的人力、财力、物力共同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因此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理论的三重循环来指导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废物循环再利用。4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哈尔滨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哈尔滨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循环经济各主体内部循环、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循环和社会大循环。4.1循环经济各主体内部循环从哈尔滨市垃圾的源头入手,每个企业要注重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销售,降低一次性材料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环境保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灌输循环经济各主体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到企业文化当中,提高产品质量及可耐用程度。此外消费者要加强环保意识,降低使用一次性包装、筷子等,自觉提高可回收资源的的利用。政府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及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流程图1循环经济各主体内部循环4.2循环经济在产业链中的循环企业、居民、政府共同促进可回收利用资源的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政府充分发挥服务作用,组织信息收集,建立信息平台,发布可回收利用资源的信息,吸引更多企业投资,使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吸收社会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做好垃圾的分类回收、清洁运输;增加技术投入,将不可回收的利用填埋、焚烧等形式进行销毁。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政府要对垃圾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对垃圾产生的沼气进行收集、导出,加强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企业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织,建立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及企业与企业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销售企业提高废品的循环再利用率增强环保意识居民循环经济政府加强监管增加资金投入健全法律法规建立信息平台4间的废物输入输出关系。居民要自觉进行垃圾的分类,为政府提供可回收利用资源的信息。流程图2循环经济产业链4.3社会大循环在社会层面实现循环经济的大循环,即实现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和人才流的大循环。通过整合社会中的可利用资源,使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主体多元化,资源利用集约化。流程图3社会大循环5结论通过建立基于三循环模式的哈尔滨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模式,可以改变政府单一的投资模式,让循环经济的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并促进社会各种资源向这种循环模式流动,从而达到生活垃圾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这样就可以缓解生活垃圾处理量大、处理水平低、循环再利用体系不健全与处理资金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生活垃圾的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柴恩峰.赵满.刘月敏.焦秀梅.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2]任伊滨.华德尊.李春艳.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未来处理途径的浅析[J].科学与环境管理,2007.11[3]李玉文.宋丽珠.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探讨[J].科学与环境管理,2006.05[4]姚为.赵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综述[J].广西轻工业,2010.04[5]董锁成,曲鸿敏.城市生活垃圾资源潜力与产业化对策[J].资源化科学,2001,23(2):13-16,25.[6]杨雪锋.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7]姚伟龙,宋晓东,刘件.基于循环经济的北京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再利用模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63-66.信息平台居民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企业循环再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生活垃圾的循环再利用物质流、信息流、资本流、技术流、人才流、能量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本文标题: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再利用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5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