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呼吸系统疾病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王仪概述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是通气和换气的器官第一节肺胚胎学、解剖学、组织学㈠胚胎学胚胎的第三、四周,始基由咽尾端底壁内胚层,腹侧形成喉气管沟,并与前肠分离,头端发育为喉,中部为气管,尾部发育成左右肺。右3叶,左2叶,而形成支气管树,终末部分形成呼吸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整个呼吸道粘膜上皮都来源于内胚层,而支气管壁的肌层、软骨、结缔组织、小叶隔、肺泡隔和血管,则起源于周围的中胚层间叶组织。(二)解剖学肺右3叶、左2叶肺段,解剖单位,肺小叶:由3-4个终末细支气管所分布范围。肺门处有出入的肺动脉、支气管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肺表面被覆胸膜,为浆膜层,一层间皮细胞,其下为结缔组织。(三)组织学:气管、支气管管壁均分为三层:1.粘膜层2.粘膜下层3.外膜1.粘膜层: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①纤毛细胞:数量最多,柱状,游离面有纤毛,向咽部定向摆动。②杯状细胞:散在于纤毛柱状上皮之间,分泌粘液覆盖于粘膜表面。③基底细胞:未分化,强的增殖力。④刷细胞:无纤毛细胞,有微绒毛,无分泌颗粒。功能未定。有认为是过渡阶段细胞。⑤弥漫神经内分泌细胞:也称嗜银细胞(显嗜银反应)数量少,椎体形,小颗粒细胞,散在上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胞浆含神经内分泌颗粒,电镜许多致密核心颗粒。(多肽激素,5-羟色胺,降钙素等)调节呼吸道和血管壁平滑肌的收缩和腺体分泌.*基膜:上皮与固有层之间有明显的基膜,是气管上皮的特征之一。*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血管、淋巴管。与粘膜下层移行处有丰富的弹性纤维。2.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混合性气管腺,弥漫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粘液性腺泡与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共同形成厚的粘液层覆盖于粘膜表面浆液性腺体分泌稀薄液体,位于粘液层下方,有利于纤毛的正常摆动。浆细胞合成IgA,与上皮产生的分泌片结合形成分泌性sIgA,发挥免疫防御。3.外膜层:有16-20个“C”字形的透明软骨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环状韧带相连接,使气管保持通畅并有一定弹性。模性部有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平滑肌束和较多的气管腺。咳嗽时平滑肌收缩,气管腔缩小,利于清除痰液。肺:肺表面为浆膜,分割肺成许多小叶,分主质、间质两部分。主质:肺内支气管树和肺泡。间质:肺内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肺的导气部:入肺→叶支气管,分左肺2支,右肺3支(第2级分支),→段支气管(第3-4级分支)→小支气管(第5-10级分支)→细支气管(1mm)(第11-13级分支)→终末细支气管(0.5mm)(第14-16级分支)(每个细支气管分出4-6个终末细支气管)*肺的呼吸部:→呼吸细支气管(2-3个(第17-19级分支)→肺泡管(2-11个)(第20-22级分支)→肺泡囊(4个)(第23级分支)→肺泡(第24级分支)*每一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了一个肺小叶。*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椎体形,尖端朝向肺门,底向肺表面,透过浆膜可见肺小叶的轮廓,直径约1cm,每叶肺约有50-80个肺小叶,尖端的中心为细支气管。临床上小叶性肺炎系指肺小叶范围内的炎症病变。肺导气部:1.叶支气管→小支气管:结构基本同主支气管特点:上皮由高变低,杯状C↓,固有层出现环形平滑肌束,粘膜下层气管腺体逐渐减少,外膜完整的气管软骨变为不规则的软骨片。2.细支气管:1mm特点: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C.少或消失,腺体和软骨少或消失,环形平滑肌增加,粘膜皱襞变明显。3.终末细支气管:0.5mm特点: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C、腺体、软骨(-),完整环形平滑肌,皱襞明显。*电镜下上皮由2种细胞组成,即纤毛C(少),分泌C(多)*分泌细胞又称Clara细胞。*Clara细胞:(克拉拉细胞)游离面略高于纤毛C,呈圆锥状突向管腔,顶部胞浆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分泌颗粒。分泌稀薄的蛋白水解酶,分解粘稠液,利于痰液排出。还有较多的氧化酶系,可对吸入的毒物或某些药物进行生物转化和解毒。上皮损伤时可增殖分裂、分化为纤毛细胞。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来源细胞之一。*嗜银细胞:类癌或小细胞癌。肺呼吸部:是换气功能的部位,共同特点是都有肺泡。1.呼吸性细支气管:特点:管壁上有肺泡开口。单层立方上皮(包括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肺泡开口为单层扁平上皮)上皮外面有少量环形平滑肌和弹力纤维。2.肺泡管:特点: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其下方为少量平滑肌束和弹性纤维,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有结节状膨大。3.肺泡囊:特点:是许多肺泡共同开口而成的囊腔,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没有环行平滑肌束,仅有少量结缔组织,无结节状膨大。4.肺泡:特点:为多面形有开口的囊泡(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管腔,每侧肺约有3-4亿个肺泡,总面积约70-80m2肺泡由单层肺泡上皮和基膜组成。相邻肺泡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称肺泡隔,富含血管和弹力纤维。肺泡上皮细胞:Ⅰ型、Ⅱ型、偶见刷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①肺泡细胞Ⅰ型少、覆盖肺泡表面的95%,扁平长形,含核部分较厚,并向肺泡腔内突出,无核部分胞质菲薄,厚约0.2μm,膜性肺泡细胞,沿基底膜生长,参与构成气-血屏障。胞浆细胞器少,含多量吞饮小泡,小泡内含有表面活性物质和微小的尘粒,细胞可将这些物质转运到肺泡外的间质内以便清除。无分裂增殖能力,损伤后由Ⅱ型肺泡细胞增殖分化补充。②肺泡细胞Ⅱ型多,覆盖肺泡表面的5%,分泌细胞,立方/圆形,顶端突入肺泡腔,核圆、胞质浅染、泡沫状,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或不张。有分裂增殖并分化为Ⅰ型肺泡细胞的潜能。③刷细胞:极少见,形态与支气管上皮内刷细胞同,可能作为感受器起到监测入肺空气质量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或变性均可引起肺不张,过度通气可造成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吸入毒气可直接破坏表面活性物质,*若早产儿或新生儿因先天缺陷致Ⅱ型肺泡细胞发育不良,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障碍,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婴儿出生后肺泡不能扩张,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症肺泡隔:是相邻肺泡之间薄层结缔组织,属于肺的间质。肺泡隔内富含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还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管、神经纤维毛细血管网与肺泡壁相贴,。*若弹性纤维退化变性,或因炎症破坏肺泡隔弹性纤维,使肺泡弹性减弱,影响肺换气功能,导致肺气肿。肺泡孔:是相邻肺泡之间相通的小孔,直径约10-15μm,是肺泡间的气体通路,肺泡孔数目随年龄而增加。*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阻时,肺泡孔起侧支通气作用,防止肺泡萎陷。肺部感染时也是炎症蔓延的渠道。气-血屏障:即:O2与CO2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构成: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连续内皮细胞。气-血屏障厚约0.2-0.5μm。肺间质*构成:肺内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组成与一般疏松结缔组织相同,但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和巨噬细胞。*分布:支气管树的周围,随着支气管树分支增加,间质逐渐减少。*肺巨噬细胞:来源血中的单核细胞,量多,在间质内,细支气管以下的管道周围及肺泡隔内更多。进入肺泡腔的巨噬细胞称为肺泡巨噬细胞。具活跃吞噬、免疫、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强防御功能*吞噬尘埃颗粒称为尘细胞。吞噬红细胞后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含铁血黄素颗粒,称为心衰细胞。肺的血管、淋巴管、神经:1.肺血管:有2个来源:肺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功能性血管,弹性动脉,较粗。支气管动脉:营养性血管,肌性动脉,管径小而细。肺动脉:从右心室肺A.含未氧化血液→肺门→肺内,其分支与各级支气管伴行,直至肺泡隔内形成毛细血管网→气体交换→汇入小静脉→行于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而不与肺动脉的分支伴行→肺静脉→左心房。支气管动脉:发自胸主动脉或肋间动脉,与支气管伴行入肺,沿途在导气部各段管壁内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管壁组织。支气管动脉的终末分支主要分布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部分分支形成肺泡隔内毛细血管网,管壁内的毛细血管一部分汇入肺静脉,另一部分则形成支气管静脉,与支气管伴行经肺门出肺。支气管动脉的分支还供应支气管树、小叶间、肺淋巴结、浆膜、肺间质及血管壁。2.肺淋巴管:分深丛和浅丛2组,之间有吻合.仅在脏层胸膜下2组有交通.淋巴液可从深向浅流,不能逆流,因有瓣膜存在。深丛:分布于肺支气管树的管壁内、肺泡隔内及肺血管周围,最后汇合成几支淋巴管,伴随肺静脉走行,入肺门淋巴结。(*始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的细小淋巴管肺泡壁组织间隙的组织液经肺泡腔→呼吸细支气管粘膜而到达周围淋巴管→小叶周围毛细淋巴管网→肺门淋巴结。*支气管淋巴引流分为2个网,一个分布于管周,另一个在粘膜下。肺泡壁组织间隙的组织液经肺泡腔→呼吸细支气管粘膜而到达周围淋巴管→小叶周围毛细淋巴管网→肺门淋巴结。*右下肺与上腹部腹腔淋巴结有联系,可经食管孔或经肺韧带到横膈和腹腔淋巴结,故肺肿瘤可转移到腹腔淋巴结)浅丛:分布于胸膜下结缔组织内毛细淋巴管网,汇合成几支较大的淋巴管,也注入肺门淋巴结。淋巴结分组:①气管旁淋巴结、②气管支气管交界处淋巴结、③气管支气管下组(隆突下)淋巴结、④支气管肺(肺门)淋巴结、⑤肺内支气管淋巴结。神经:传出、传入神经在肺门形成肺丛。随支气管和血管分支。传出神经(交感、副交感N.)末梢分布于支气管树管壁的平滑肌、血管壁平滑肌和腺体。交感N.:肾上腺能,使支气管平滑肌迟缓、血管平滑肌收缩、抑制腺体分泌;副交感N.:胆碱能,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平滑肌松弛、腺体分泌增强。肺的传入神经纤维走行在迷走N.内,其末梢分布于支气管树管壁粘膜内、肺泡上皮及胸膜的结缔组织内,将肺内的刺激传入呼吸中枢。终末细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肺泡囊气管支气管树结构示意图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每个肺小叶约有15-25个肺腺泡。导气部: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1mm,管壁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皮,软骨和腺体消失)→终末细支气管肺泡毛细血管膜内容简介呼吸系统疾病良肿肿瘤恶性肿瘤急性慢性非肿瘤肿瘤性先天性疾病炎症非特异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变质性炎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增生性炎炎症病因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高温、低温、机械性创伤、紫外线、放射线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坏死组织:缺氧或低氧、梗死、异物(感染)第二节炎症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一.肉芽肿性炎:病因:1.杆菌(结核、麻风)2.结节病3.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结缔组织病、4.过敏5.异物(缝线、毛发、骨、炭末、矽(硅)、石棉、铁末、铍、淀粉、蛋白、含铁血黄素、等)6.其他临床表现:不同病因所致具有不同表现。病变特点:###共性:上皮样肉芽肿性炎症结节:构成:①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②单核、组织细胞增生③上皮样细胞(类上皮细胞)增生④多核巨细胞反应⑤结节周围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增生特殊:结核:干酪样坏死.Langhans巨细胞(郎罕巨细胞)其他表现: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一)肺结核(略)(二)结节病:病因:病因尚不清楚。分三种类型:弥漫肺、肺门淋巴结、两者肉眼:肺弥漫小结节,部分区域纤维化镜下:肺间质弥漫散在非干酪样肉芽肿,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构成,也可含Langhans巨细胞及淋巴细胞,中央小灶性嗜酸性纤维素样坏死,胞浆内、外星状体、嗜碱性同心板层状小体其他:慢性炎症细胞、纤维化、透明变性抗酸染色(-)(三)Wegener肉芽肿分两型:1.传统的Wegener肉芽肿病:病程发展快三联征:坏死性血管炎、上呼吸道及肺无菌性坏死、局灶性肾小球肾炎。肺主要病变:液化性及凝固性坏死、有时渗出性炎为主动、静脉呈破坏性血管炎,管壁浸润的白细胞溶解大量的嗜酸性白细胞、少量淋、浆细胞浸润有时多量胶原纤维形成,少数伴弥漫性肺出血。2.限制性Wege
本文标题:呼吸系统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1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