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一.选择题1.X线的特性: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效应:是X线摄影检查的基础生物效应:是放射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2.X线检查技术的X线检查方法最常用:荧光透视最广泛:X线摄影3.荧光透视(筛选作用)优点:1、随意改变检查部位;2、立即得出透视结果;3、获得某些器官的动态图像;4、费用低;缺点:1、影像比较模糊;2、没有记录无法对比、会议、3、很厚、很致密的病变无法看清。4.CT(计算机体层成像)是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显示的断层剖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或轴面,可重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断面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第二章骨骼系统一.名词解释:1.死骨:由于血液供应的中断,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其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3.Colles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一.选择题1.X线平片摄影时应注意:1、摄影位置:正、侧两个位置;2、应当包括周围的软组织:四肢长骨摄片---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柱摄片---包括相邻部位,以便计数;3、两侧对称的骨关节: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摄照对侧,以便对照。2.骨骼解剖较复杂的部位:首选CT3.干骺端,骺,骺板都是属于骺软骨。4.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钙盐减少),骨质破坏5.骨密度增高: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膜反应)骨质坏死,骨内与软骨内钙化,矿物质沉积6.骨骼疾病的重要X线征是:骨质破坏7.骨质破坏的类型:地图样骨质破坏,虫噬状骨破坏筛孔状骨破坏,Codmans三角8.骨内和软骨内钙化与正常骨组织鉴别:正常骨有骨纹理。9.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在-----可能不显示骨折线?嵌入性或压缩性10.根据骨折的程度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和走向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根据骨碎片情况分为: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11.判断骨折移位情况,以骨折近段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段的移位方向和程度。12.骨折端有成角是两断端纵轴形成大小不等的交角;13.判断骨折断端的成角情况是长骨两断段成角的尖端所指方向即为成角的方向,如向前、后、左、右。14.对位良好:对位达2/3以上者;对线良好:角度基本消失。15.观察旋转移位,需摄入骨折处远近两个关节。16.骨折的愈合:骨折后,断端之间骨髓腔内和骨膜下形成血肿。2-3天血肿形成纤维骨痂(骨样骨痂),骨折后2-3周形成骨性骨痂。17.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股骨头的血供几乎均来自颈基底部,头下骨折影响对股骨头及颈的血供,骨折愈合缓慢,甚至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脊柱骨折,平片表现为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变短,偶见椎体前上方有分离的骨碎片,其上下椎间隙一般保持正常。1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7-10天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半个月之后才出现骨质破坏。20.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平片表现: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死骨,骨膜增生。发病2周后可见骨改变,开始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判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要点)21.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平片:修复为主。包括骨内膜增生,骨外膜增厚,未痊愈时仍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22.脊椎结核X线平片:骨质破坏(椎体塌陷变扁-正位,或呈楔形-侧位椎间隙变窄或消失(诊断脊椎结核的重要依据)后突畸形(脊椎结核常见征象)冷性脓肿(寒性脓肿-脊椎结核特有)23.脊椎结核与脊椎骨折的区别:脊椎结核的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致椎体互相嵌入。24.长骨结核在骨骺、干骺端最多见,X线平片,病变早期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一局限性类圆形、边缘清楚;骨膜反应:较轻;骨质坏死:碎屑状死骨,密度不高,称为“泥沙”状死骨。25.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偏侧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a.分房型(皂泡);b.溶骨型(密度较骨肉瘤低)病变局部骨骼a.偏侧性膨大b.骨皮质变薄恶变a、破坏区骨性包壳表现不完全;b、侵犯软组织出现肿块;C、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虫蚀状骨破坏26.诊断骨肉瘤的重要依据----肿瘤骨二.大题1.小儿骨骼x线解剖特点:组成:骨干干骺端骺骺板(盘、线)骨干:X线表现:密度均匀致密影,外缘清楚;骨膜:X线上不能显影;干骺端:定义:骨干两端向骨骺移行的较粗大部分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顶端为一横行薄层致密带影。骺:定义:未完成发育的长骨末端;骺软骨X线片:不显影功能:化骨二次骨化中心(继发骨化中心):初期:小点状骨性致密影增大:松质骨,边缘由不规则变为光滑整齐骺板(盘、线):特点:软骨X线片:呈横行半透明线2.儿童骨折的特点:骺离骨折(骨骺损伤)1.显示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2.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青枝骨折1.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2.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3.骨肉瘤的分型:成骨型:以肿瘤骨形成为主,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骨破坏较少或不明显,骨膜增生明显呈骨膜三角或袖口征,软组织中也有较多肿瘤骨。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骨膜增生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混合型: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4.骨肉瘤基本X线表现:骨质破坏:多始于干骺端肿瘤骨:是诊断骨肉瘤的重要依据,一般表现为云絮状,针状,斑块状致密影。骨膜增生:表现为线状、层状,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呈圆形、半圆形,境界多不清楚第三章呼吸系统一.名解1.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横分为上、中、下三野,将两侧肺纵行分三等分,称内、中、外带。2.肺门:位于纵隔两旁的第2-5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侧位胸片上肺门呈“逗号”形状。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肺静脉、支气管构成。3.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中、外带发出,逐渐变细,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影,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组成。4.结核球:多数为圆形,边界整齐,无毛刺,少有胸膜凹陷征,内部常有环形、弧形或斑状钙化,周围多有卫星灶.二.选择题1.肺尖区是第1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2.纵隔横分:上、中纵隔的分界,从胸骨柄、体交点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连线;中、下纵隔的分界:第8胸椎下缘3.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4.肺实变的急性炎症主要变化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代替。常见的病理改变: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渗出性病变:其边缘模糊,与正常肺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增殖性病变,各个病变界限分明,略呈梅花瓣状.5.虫蚀样空洞:实变的肺野多发性边缘不规则虫蚀状透明区厚壁空洞(壁厚≥3mm),周围为渗出性影;薄壁空洞(壁厚3mm),由纤维组织围绕。6.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壁菲薄而均匀,厚度1mm,周围无实变,腔内无液体。7.高分辨力CT:是支气管扩张的最佳检出方法。8.大叶性肺炎,炎症常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叶,也可仅累及肺段。a.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b.实变期:密度均匀的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整个肺叶—大片致密影;肺段—片状、三角形致密影。c.消散期: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9.小叶性肺炎:病变好发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形成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10.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Ⅰ型)典型原发综合征(哑铃征,双极期)多见于少年儿童a.原发浸润灶(多发于中上肺野)b.淋巴管炎c.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a.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弥漫性粟粒状影,粟粒大小:1–3mm边缘清楚;粟粒影像特点(三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b.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主要分布于两肺上、中肺野,粟粒影像特点(三不均匀: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c.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增殖性改变,两肺纹理增粗紊乱更明显.继发性肺结核(Ⅲ型)多发生在成人,病程长(几个月至几年),易反复。肺结核中的主要类型。a.浸润性肺结核:多发于肺尖,锁骨上下区。(1局限性斑片影2.大叶性干酪性肺炎-大叶实变中有多个小透光区(或虫蚀样空洞)3.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4.结核球,80%以上结核球有卫星灶5.结核性空洞6.支气管播散病灶.7.硬结钙化-最好结果8.小叶间隔增厚)b.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晚期类型,好发于上中肺野。1.纤维空洞;2.空洞周围大片渗出和干酪病变,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或大量纤维粘连。3.肺叶变形,病变肺叶收缩,患侧肺门上提,肺纹理紊乱,呈垂柳征。4.无病变肺代偿性肺气肿。5.胸膜肥厚粘连。6.纵隔变窄,呈滴状心。结核性胸膜炎型(Ⅳ型)a.结核性干性胸膜炎b.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a.中心型:指发生在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早期:可无异常发现.进展期:直接征象:肺门影增深、增大,肺门区块影,位于一侧肺门,边缘清楚,可有分叶。间接征象:局限性肺气肿,常伴有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典型表现:横“S”征(右肺门肿块,右上肺不张)b.周围型肺癌:肺内球形肿块,不规则的分叶、短细的毛刺和不规则的厚壁空洞。c.弥漫型肺癌:两肺广泛的细小结节,为不对称分布,可发展为融合病灶呈肿块状,整个肺叶的实变影。12.正、侧位胸片:是诊断肺癌的基本方法;CT检查:诊断肺癌最佳检查手段;13.中央型肺癌诊断要点:发现支气管腔内结节或肿块,支气管壁增厚、狭窄或完全闭塞,肺门肿块和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纵隔结构受侵、淋巴结转移。14.继发性肺肿瘤经血行转移:两肺多发棉球样结节,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以两肺中下野外带较多。三.大题1.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a.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部分性阻塞产生活瓣作用,吸气时支气管扩张空气进入,呼气时空气不能呼出,致使阻塞远侧肺泡过度充气。X线表现直接征象: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b.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及狭窄,形成活瓣性呼气性阻塞,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泡过度充气伴有肺泡壁破坏。X线表现直接征象:两肺野透明度增加,常有肺大泡出现,肺纹理稀疏。间接征象:胸廓前后径及横径均增大,肋间隙增宽,双横膈低平且活动减弱(透视)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形;2.一侧性肺不张:x线检查的直接征象:患侧肺野均匀致密;间接征象:纵隔向患侧移位,患侧横膈升高,肋间隙变窄,健侧有代偿性肺气肿。3.肺叶不张X线表现:直接征象:不张肺叶缩小呈密度均匀增高;间接征象: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可有不同程度的向患部移位,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4.胸腔积液:极少量积液最首先积聚后肋膈角,后前位(站立)检查后肋膈角变钝变白,需加照侧位。少量积液液量达250ml左右,站立后前位肋膈角变钝、变浅;随液量增加外肋膈角闭塞,掩盖膈顶,其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呈外高内低凹面向上的弧线;透视下体位改变时,形态改变。需与胸膜增厚粘连鉴别(体位改变时形态不变)。中量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均匀致密影。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直接征象为患侧肺野均匀致密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间接征象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3.气胸:x线检查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称高度透亮区。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气胸区无肺纹理。大量气胸直接征象为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均匀的软组织影;间接征象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膈下降,患侧肋间隙增宽。4.胸膜肥厚粘连:局限肥厚粘连常表现肋膈角变浅变平,膈运动轻度受限。广泛胸膜肥厚直接征象:肺野密度增高,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间接征象
本文标题:医学影像考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4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