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2.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3.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右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A.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C.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4.明初实行一种政策:商人要获得盐引,须运粮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其推行直接导致了A.晋商的迅速崛起B.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重农抑商的破产D.农工皆本思想的产生5.《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6.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的章太炎,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条件”包括: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这说明A.人们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章太炎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C.旧有的婚姻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D.章太炎属于封建顽固派7.右图是晚清甲午之前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是早期工业化的主导力量B.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缓慢D.买办和官僚资本产生于洋务运动8.“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9.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以下对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0.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11.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①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②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一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B.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C.受罗马帝国万民法的影响D.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0分,每个大题各2分书写分,共两大题52分。13.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8分材料一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4分)材料二“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钱穆《国史大纲》(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4分)材料三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6分)材料四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4)依据材料四回答,商鞅是如何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2分)依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2分)材料五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5)材料五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6)依据材料六、七,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6分)材料二: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1836-1838年(平均每年)1894年数量(万担)比例(%)数量(万担)比例(%)内销165.2976.78171.4844.32外销5023.22215.4455.68产量215.29100386.92100(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衣着服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服装。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从90年代以来,伴随人民思想的解放,中国人民的着装,已经从灰蓝单调的服装走向五彩缤纷,不仅服装的颜色在变,而且服装的样式、服装的品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大型服装商场经常举办服装表演,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3)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人们的衣着服饰呈现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的原因。(6分)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BAABCACCBC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0分,每个大题各2分书写分,共两大题52分。13.(1)抽签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4分,任答2点即可)(2)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4分)(3)特点: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权力监督的形式多样;相关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或一脉相承);效果有限。(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4)商鞅:讲求诚信,政令必行。(2分)形式: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1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1分)(5)政治设计: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2分)主要原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的衰亡,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4分,任答2点即可)(6)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4分,每个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4.(1)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2分)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4分,任答2点)(2)现象:产量扩大
本文标题: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