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思路初中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和热量》介绍煤和石油,甲烷的燃烧反应;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乙醇的化学式(实为结构简式)以及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拓展性课题介绍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初中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中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144页资料:“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约4200公里的管道向东输送,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最终到达上海,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沿岸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气。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将取代部分工业和居民使用的煤炭和燃油,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章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地方】1、本章的总体目标: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2、教学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3、注意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物质的性质,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课时安排】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个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及其在化工上的应用,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2)了解烷烃的性质、通式、命名规律等。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学习,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渗透科学具有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和同系物【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和结构第二课时:烷烃的概念和通式、物理性质、习惯命名法,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第三课时:习题课第一课时教学思路:章导言部分介绍“烃”的概念。【创设情景】“瓦斯”引起的煤矿爆炸事故在过去的两年中,全国接连发生多起特别重大煤矿安全事故。2004年10月20日河南郑煤集团大平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48人;11月28日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66人;2005年春节刚过,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海州立井瓦斯爆炸,死亡214人,成为新中国近50年来最大的煤矿事故!【提问】“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何能引起爆炸?【复习】甲烷的燃烧反应,指出书写有机物的化学方程式用箭头而不用等号。(说明:有机物参加的化学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因此,有关有机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等号而用箭号表示。)【回忆】甲烷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设疑】甲烷分子是平面结构还是立体结构?【学生实践】用球棍模型组装甲烷的分子模型。【讲解】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角上。(把甲烷的球棍模型放入用透明胶片制成的正四面体中,方便学生理解五个原子的空间位置关系。)【讲解】甲烷的物理性质【提问】如何鉴别甲烷、一氧化碳、氢气这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演示实验】点燃从储气罐中导出的甲烷,并检验其生成的产物。【转折】除了与氧气反应,甲烷还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演示实验】1、将储气罐中的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紫色溶液是否褪色;2、将储气罐中的甲烷通入溴水,观察橙黄色溶液是否褪色;3、用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80mL氯气,从储气罐中小心通入20mL甲烷,用220V250W的高压汞灯芯在离试管10~15cm处照射几分钟。(此实验按照旧课本的方法,可以通过量筒内液面的上升形象地感知气体的减少。)可将反应后的现象与未用高压汞灯照射的等量气体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现象】
本文标题: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高中化学《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