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生:田野上有野花。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二)指导阅读理解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出示课件:稻田。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生:喜欢。师: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出示课件:鲤鱼。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生:藏起来了。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三)提高、欣赏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配词: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我们的田野》)。第二、三课时教学内容:田野在召唤(歌曲)教学目标: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教学重、难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学准备:钢琴、田野的挂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2、做放松运动二、新课教学1、导入: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我们的田野》。下面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田野在召唤》。2、教师范唱3、模唱歌曲4、按节奏,读歌词5、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从歌词的内容、表现把它画下来)6、教师对歌曲处理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三、小结:教学反思: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学过程:1、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3、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4、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5、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6、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教学反思: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并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授课过程中语气轻重不够明显,遇到强调的地方要加强语气以示提醒。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多改为开放式提问,否则会导致学生回答封闭,造成课堂死板,同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XX”“XX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1、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2)复听主题A。(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2)初听乐曲。(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6)复听乐曲。4、小结: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2、师生问好。二、新授导入1、美丽的内蒙草原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生:内蒙古大草原!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2、热闹的那达慕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生:那达慕!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播放课件,《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第四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教学目标: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
本文标题: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2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