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投顾问-热点深度分析(7月第二周能源篇)
热点深度分析核心客户参阅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出品研究创造价值我国地炼企业生存现状分析中投顾问投资内参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地方炼油企业共有99家,总炼油能力达到8805万吨/年。我国的地方炼油企业大多集中在石油产地的周边或接近港口地区,主要分布于山东、辽宁、陕西、广东、河北、河南等省份。其中,山东是我国地炼企业最多的省份,原有地炼企业经清理整顿后保留了21家,但实际发展数量超过了30家,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4000万吨/年,加工能力占全国地炼企业总能力的55%以上。在我国每年的原油加工量中,约有十分之一的量为地方炼厂生产。地炼产能巨大开工率不足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指出,我国地方炼油企业拥有强大的炼油生产能力,但是受制于油源,每年的开工率严重不足,导致大量装置限制、浪费。以我国地炼企业最集中的山东省为例,山东地炼企业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了4000万吨/年,接近4500万吨每年,而中石化在山东的三大炼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尚不足3000万吨/年。在山东,地炼企业占据了绝对主力。虽然拥有庞大的炼油加工能力,但是我国地炼企业的开工率却严重不足。2009年全年山东地炼企业的总体平均开工率不足四成,截止今年三月山东地炼的开工率更低,仅为23%,只有不足三成的炼油装置在运转。其中,开工率超过50%的企业只有潍坊弘润、石大胜华和中海沥青3家,另有11家企业开工率为零。相比之下,中石化等大型油企的开工率则高达80%。开工率不足使众多地炼企业陷入经营困顿,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开工率不足,主要是油源短缺造成的,而油源主要掌握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国企手中。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炼油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地炼企业获得油源的途径主要有三国,产量分别为230万吨和180万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也是生物柴油的重要生产国,年产量在100万吨左右。德国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投入生物柴油热点深度分析中投顾问出品核心客户参阅2010年7月研究员周修杰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加入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从事能源行业研究。电话:0755-82571522邮箱:82571522@ocn.com.cn相关研究成果2010-2015年中国石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0-2015年中国天然气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0-201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0-2015年中国成品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0-2015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热点深度分析核心客户参阅条:一是国家计划内的进口原油配额;二是从国外进口燃料油用于加工成品油;三是回收散落于油田核心区域之外“散井”的原油。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我国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配额进口到国内后都要交由中石化、中石油的炼厂加工,进口企业不得自行销售,因而地炼企业获得的原油配额相当有限。数据显示,山东地炼获得的国家原油配置指标只有179.3万吨/年。在无法获得原油进口的情况下,地炼企业只能依靠进口燃料油进行加工生产,而燃料油的进口也要受相关配额的限制。2010年我国非国营贸易成品油(燃料油)进口允许量为1409万吨,其中还包括成品油的数量,并且在这部分进口允许量中,还有部分被“中字头”企业瓜分,这样,地方炼油企业获得的份额可想而知,无异于杯水车薪。回收“散井”的原油,也只是油田区域的地炼企业才有机会,并且可获得的数量也相当有限。6月初,中石化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燃料油销售公司,负责统购统销中石化下属所有企业的燃料油业务,业务范围涉及天津、山东、广东、浙江、福建等七个省份。这对竞争本已激励的燃料油市场又是一次强烈冲击,并且,中石化燃料油公司还意欲垄控制料油的进口和国内销售价格,建立自己的燃料油市场价格,这对地炼企业来说又是致命一击。再加上燃料油消费税的上涨,压缩了地炼企业的盈利空间甚至亏损,地炼企业依靠燃料油加工成品油的模式或将走到尽头。更为严重的是,在油源紧缺的情况下,地炼企业的产能还有所扩张。根据2009年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2011年以前要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因此,为了逃脱被关闭的命运,地炼企业纷纷扩建产能,以求迈过100万吨的门槛。以山东的东明石化为例,其起家时仅有一套15万吨的炼油装置,但是现今的炼油能力已经接近1000万吨/年。不断扩张的产能,更加剧了地炼企业对油源的争夺。总的来看,油源扼住了地炼企业的咽喉。地炼企业要想获得生存,首先就要解决油源问题。目前,随着国家“新36条”的出台,政府对民营油企和地炼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加,特别是日前兵工集团下属振华石油获得的原油进口牌照,让民营和地炼油企看到了一丝希望。振华石油获得的原油进口牌照,使其进口的原油不必再返销给中石化、中石油,而可以自由支配,这就打破了两大集团对原油进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出品研究创造价值热点深度分析核心客户参阅口的垄断,增加了地炼企业获得原油的渠道。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让民营和地炼油企看到了开放原油进口权的希望,只是这仍需要一定时日。地炼企业的出路地炼企业是成品油市场的重要供应者,是民营加油站获得成品油的主要渠道,地炼企业的日子好坏将直接影响民营加油站的生存状况。地炼企业若被挤出市场,并不利于我国培育活跃的成品油市场,最终影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周修杰认为,我国地炼企业的出路在油源,而解决油源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应该从油源、税收减免、市场准入等方面改善地炼企业的生存环境。首先,对于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管制的开放,一直是各地地炼企业的期望,只有开放原油进口权,增加进口计划指标,地炼企业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原油。其次是要促进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能将优惠措施都给予大型国有石油企业,民营油企、地炼企业也应分享国家的优惠政策,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第三,为保障地炼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还当给予扶持政策,例如减免税收等。地炼企业自身要充分认识炼油行业环境,早做打算,加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依靠科技力量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向深加工、精细化方向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要突出化工深加工产业链的特色,考虑特色油品和专用化学品生产,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原料利用率。在炼油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靡不振的行情下,地炼企业应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特点,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做足应变措施准备工作。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炼油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地炼企业要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摒弃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避免资源浪费,注重环境保护,在节能减排方面跟上政府步伐,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当然,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生存空间,选择“被收编“也是地炼企业不得已的出路,这在”黄三角“地区表现明显。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利好政策刺激下,国内外石油巨头纷纷抢滩黄三角地区,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出品研究创造价值热点深度分析核心客户参阅团、韩国SK公司、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或是新建,或是收编当地炼油企业。例如中石油成立了山东输油有限公司,并和山东东明石化合资兴建日照-东明原油管道;中国化工收编了山东的济南石化、蓝星石化等7家地炼企业;中海油控股山东海化、山东利华益集团;法国道达尔则欲和山东东明石化共建500万吨级炼油项目……为了寻求出路,与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相抗衡,以地炼企业为主的山东还力图统一当地所有地炼企业,组建“大炼化”。这一议题虽然目前仍然停留在纸质层面,但不失为一种有效尝试。只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要在油源、国家政策支持、销售渠道控制等方面打开缺口,同时还要统筹谋划、协调好各地炼厂与当地政府间的利益关系,毕竟地炼企业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出品研究创造价值
本文标题:中投顾问-热点深度分析(7月第二周能源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