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安匠中学谢春芳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和《新课标解读》,通过学习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安匠中学谢春芳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一)教师的变化1.从准备情况看,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的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不辞辛苦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和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播放乐曲式导入,图片赏析式导入,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受条件所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经过教师努力也能把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学生也变得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了,也愿意学历史了。但是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安匠中学谢春芳历史高效课堂强调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即完成学生、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者应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历史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尤其要注意学生是否真正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中收到益处。师生的双边活动应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充分彰显历史教学的魅力。基于这样的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课堂才有真正的生命。《俄国十月革命》教案设计,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课本知识的精髓,通过相关历史信息的获取、辨别、处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本课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主题,分别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在授课过程较成功之处是,对本课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较为清晰。将本课的知识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案、多媒体、图片和资料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教学中重点讲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1.讲述二月革命,首先要明确革命爆发的时间。可让学生看书上的注解,这次革命虽然发生在公历3月,但属于俄国旧历2月。那时,俄国通用旧历,所以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二月革命”。其次,要让学生明确二月革命的成果,也就是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三百多年的统治。至于二月革命的经过,由于时间关系,不必过多介绍。2.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这是个难点。教师可稍加说明:其原因就是苏维埃领导的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二月革命中拥有武器。但苏维埃的领导权掌握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手里,这些苏维埃领导人又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表示支持,因而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的政策。教师概括临时政府的主要政策:“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政策”。这充分说明了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政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当时俄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需要继续进行革命,因此,制定社会主义革命纲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4.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在讲这个问题时,可指导学生看《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使学生对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教材用小字概括了列宁1917年4月17日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发表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四月提纲》。第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这个问题是本目的重点。教师可挂出自绘的《彼得格勒市区简图》(图中标出斯莫尔尼宫、火车站、政府机关、涅瓦河、冬宫所在地的位置),按11月6日晚间、7日上午、7日晚间三个时间段,结合地图,分别介绍当时发生的大事。在讲述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史实,以加深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对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认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日子,即1917年11月7日,这个时间概念应要求学生掌握。第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问题既是本目的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思考题:“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小结。可以用“三个新”来概括,就是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革命的新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开辟了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新时代。第一个“新”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5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