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专题复习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专题复习一、背景材料我国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1).农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2).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2.重视发展农业的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2).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为什么说粮食是基础的基础?(1).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足国内。(2).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消费要求会越来越高,其中绝大部分是靠粮食转化。(3).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更要注意粮食生产。.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1).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稳定基本政策,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要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土地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针对影响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因素,进一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一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是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国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⑵.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把农业、科技、教育三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⑶.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投入资金投入。⑷.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⑸.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⑹.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5.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1).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2).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保护、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3).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4).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6.如何看待农村的税费改革?(1).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和政府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3).有利于农民生养生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4)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7.如何看待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⑴、必要性——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⑵、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①.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②.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回忆人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④.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化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8.我国农业与世贸组织(1).入世对我国农业带来的有利影响(从长远看),①.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②.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③.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④.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⑤.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2).从近期看,也给我国农业带来巨大挑战。①.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中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②.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3).如何面对挑战?①.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生产标准化、农产品优质化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③.广泛运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④.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政策,强化和改善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体系,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在竞争中得到提高。1978年,我国有城镇人口1.72亿,1989年为2.95亿,1997年为3.69所,到200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4.8064所,城镇化率达到37.66%。最近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800个左右,每年转移农村人口1000万人,10年中有超过1亿的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9.如何看待农村的城镇化建设?(1)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符合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符合我国国情,.(2)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3).有助于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4).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拓宽城乡市场,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结构。是当前我国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一)、经济常识1.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各各乱收费。这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2.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分配方式。说明了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1.可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观点加以分析。整体与部分的联系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做到既着眼整体,又重视局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农村的稳定与全国的稳定;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与全国人民的小康;正是这一原理的体现。2.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说明。(1).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主要矛盾,抓好农村基层建设、民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次要矛盾。(2).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抓主要矛盾(3).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抓住主要矛盾3.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农村税费改革是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并将伴随农村实践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它的贯彻落实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将产生重大作用。4.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全面认识加入世贸对国农业发展和改革产生的影响。.(三)、政治常识1.运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分析(今年高考不作要求)。搞好“三农”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2.党和国家发出了“税费改革”的通知,体现了:(1).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生活进行政治领导(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国家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4).国家履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三.例题分析材料一:中美两国大豆情况有很大差异,每公斤成本美国为0.8元,中国东北为1.6元;平均亩产美国为180公斤,中国东北为120公斤;平均含油率美国为20%,中国东北为17%。工国国产大豆比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高出20%。从而使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最大进口国,仅2001年我国就进口大豆1500万吨,国产大豆则积压缩70%。;材料二:我国“入世后,面对国际农产品的竞争,曾经被誉为“金豆”的东北大豆近年来大量积压,从原来行销全国到现在难进山海关,逐步淡出市场成了农民手中卖不出去的“愁豆”和“伤心豆”,出现了“新东北现象”。这是10年前,东北工业因不适应市场经济而出现大量产品积压——“东北现象”的再现,这给我们扎扎实实上了“入世”第一课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大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为了解决大豆的出路,我们能否采取反倾销手段或采取提高关税的手段?;2.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如何看待我国东北大豆所面临的困境。3.中国农业加入WTO后,应采取哪些措施面对“入世”?这些措施反映了政治常识中的哪些道理?参考答案:1、⑴价值规律有优胜劣汰的作用,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特征,我国加入WTO后,商品生产者面对的是国际市场,东北大豆成本高、亩产低。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难有竞争力,这是东北大豆竞争失败的根本原因。⑵、不能采取反倾销和提高关税的手段。因为美国大豆不是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进入我国市场的,不是倾销。关税减让是世贸组织的很大原则,也是我国的承诺。因此,既不能采取反倾销的手段也不能采取提高关税的手段来解决问题。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东北大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入世”,迎难而上,想方设法,科学规划,勇于开拓国际市场,相信“新东北现象”一定会消失。3、⑴.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⑵.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城乡分割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等。⑷.这些措施体现了国家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体现了国家机构的对人民负责原则。1、小孩子受到妈妈批评后对山谷喊“我恨你”山谷就会回应“我恨你”,小孩子害怕了,于是去告诉了妈妈,妈妈让他说“我爱你”,山谷就会回应“我爱你”,对此谈谈你的理解?2、谈一下你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并说说二十四节气与农活的关系?1、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农业大学强调说:“大学生到基层干出一番事业”,谈谈你的认识?2、推广秸秆变沼气技术,村两委和村民不同意,你如何实现推广?1.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的若干原则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总结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并根据新的探索,归纳了几条应当把握和遵循的原则。1)教育、调解、法律、道德、制度综合利用的原则。解决任何问题都要讲道理,首先要以理服人,毛主席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相对来说,农民普遍素质低,是小生产者,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多年的农村实践表明,不好的现象,不应该做的事,都可以通过说服教育来解决。“孔融让梨”和“六尺巷”的故事,说明了农村人际关系中许多问题,一争就激化了,一让就化解了。目前农村的矛盾绝大多数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嗑嗑碰碰都是正常的事,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的民事调解办法,只要把道理讲通了,矛盾双方就能正确地对事对人,误会和隔阂自然就会消除,双方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握手言欢。乡村司法机构较为健全,发生违法的事情,必须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通过打官司这一正常的法律调解来解决,不能碍于情面,回避和掩盖矛盾,否则,矛盾和问题解决不了,还会酿成大的事端。农村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属于道德范畴,正气总能压倒邪气,要发挥道德约束的作用,大力倡导做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形成有德者荣、无德者耻的社会风尚,用道德的规范力、社会舆论的牵引力来解决矛盾和问题。规章制度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一种调解方法,凡是制定了章程、形成了规矩,一旦发生矛盾,就可纳入制度的框架内按章解决。可以制定村规民约,制定村民的行为
本文标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专题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