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历史选择题试题本试卷共40道选择题,总分240分。按照高考标准每个分值用时2分钟,现按照高考标准用时的60%计算,每个分值用时1.2分钟。本次考试时间为30分钟。1.冯友兰把人分为四个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对此叙述正确的有①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较注重追求道德境界②文艺复兴着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种貌似退步的进步思潮③老庄道家和中国的道教均以天地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④世博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2.柳宗元《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建立帝国时说他固然出自“一已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对此处“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避免地方割据C.选官制度由世袭走向了选贤任能D.制定《秦律》法治天下3.“《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4.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而其中有些赝品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作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一枚可能不是假币5.《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出自以下哪一学派主张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7.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2A.“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B.“庶人食力,工商食官”C.“秋七月,初税田”D.“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8.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姓名成就中国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欧洲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①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②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界③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④西方医学落后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9.《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10.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B.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11、2012年1月23日是中国的农历新年龙年。农历新年是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农民工等乘火车回家团聚的日子。而火车票短缺则是中国新年来临时重复出现的现象。与中国人回家过年这一文化传统联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世袭制12、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图谋13、清人陶熙在《租核》中曾说:“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状况A.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B.说明商业资本日益没落C.提高了国家的赋税收入D.保证了小农经济的迅速发展314、《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强调的是A.法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B.“法治”优于“人治”C.人是“本”,法是“末”D.重法,更应重视人的作用15、《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16.近代史一份史料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对此材料的评述正确的是A.这份史料出台标志着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崩溃B.南中各省倡议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建立了共和制度C.北方诸将的主体是袁世凯控制的北洋军阀,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成果D.清政府的理性,基本实现了“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的目标17、福州船政学堂在第一批报名者当中,大多是如严复一样的清贫子弟,吸引他们的是学堂不但包吃穿住,而且每月发放4两纹银以供家用……报名者必须由当地士绅做担保。严复的叔叔是个举人,母子俩请他担保,举人对这种新学堂绝无好感,当即回绝。严复和母亲只得痛哭跪求,方才勉强同意……另据资料,清政府官派第一批留美学生中没有一个满洲贵族子弟,也没有一个高官子弟,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A.传统思想,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孔孟之道,科举考试仍为正途C.洋务推动,西方科技深入人心D.除旧布新,维新思想日益传播18、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①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②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③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④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②④19、1911年中国草帽辫(欧洲妇女装饰用品)输往欧洲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又增至771万余两。同期中国面粉畅销英、法、俄、东南亚等国。这些现象主要说明A.海外市场影响着中国民族经济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D.辛亥革命冲击了西方殖民者的在华势力20、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A.农耕经济的落后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2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和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A.民主共和说B.社会进化论C.君主立宪论D.经世致用说22、“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A.维新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3、李大别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一文中指出:“中国以农业立国……所以,大家族制度在中国特别发达。原来家族团体一面是血统的结合,一面又是经济的结合……,中国的大家族制度,就是中国的农业经济组织,就是中国二千年来社会的基础构造。一切政治、法度、伦理、道德、学术、思想、风俗、习惯,都建筑在大家族制度上作他的表层构造。”对此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B.小农经济始终是中国的主导经济形式C.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思想变动的原因D.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24、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指出中国欲强大,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1925年4月17日,国民麵正式决定,废除原旧历清明植树节,以孙中山先生逝世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孙中山重视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主义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25、光绪初年有人说:“外洋工料尤易冒浮,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此言论A.揭露洋务企业经营管理腐败B.批评外洋工进行敲诈勒索C.指出洋务官员待遇过于丰厚D.说明顽固派阻挠洋务运动26、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27、梁启超说:当光绪、宣统年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算革命党。但主义虽算不同,手段却有小小差异。一派注重种族革命,说是只要把满洲人撵跑了,不愁政治不清明;一派注重政治革命,说是把民治机关建设起来,不愁满洲人不跑。两派人各自进行,表面上虽象是分歧,目的总是归着到一点。此处梁启超要说明的是辛亥革命A.成功的原因B.失败的原因C.发生的背景D.蕴含的启示528、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9、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的洋务派选择的是哪种方式A.第一种B.第二种C.第三种D.三种都不是30、在工业浪潮冲击下,一些国家依靠政府力量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下企业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1794年瓦特与博尔顿创办蒸汽机制造公司B.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制造总局C.1882年洛克菲勒—标准石油托拉斯诞生D.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成立大生纱厂31、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A.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D.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32、16
本文标题:历史选择题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