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动植物检疫1.动植物检疫基本特征:法制性2.有害生物:指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或者说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3.动物疫病: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4.传染病: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5.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6.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特征)(1)法制性:动植物检疫是依法开展工作的,法制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2)技术性:法制性与技术性是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二者相辅相成。动植物检疫的技术是“快速、准确、有效”的技术。(3)预防性(4)国际性: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动植物检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性成为动植物检疫的一个基本属性,特别是对于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其国际性更为突出。7.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自然环境优越型(岛国、半岛国):入境检疫极为严格,出口检疫较松,如新西兰、澳大利亚。(2)发达国家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入境检验要求严,出口检疫较松。8.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1)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及扩散。(2)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3)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9.动植物检疫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检疫许可(审批)、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10.检疫许可的含义: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之前,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11检疫许可的主要作用:(1)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2)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3)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12.检疫许可的类型与范围:(1)针对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的许可为一般许可。(2)针对禁止输入物的许可为特殊许可。具体如下:①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②动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③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④土壤13.某些检疫物需要提前进行检疫申报,例如种用大动物需提前30d报检;小动物等需提前15d报检;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需提前7d报检。14.现场检验的基本含义: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15.现场检验的主要方法:现场检查和抽样是现场检验的主要工作任务。16.菌瘿:指由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一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瘿瘤的一种。17.植物性样品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内容:确定植物性样品是否感染以及感染哪种(属)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主要方法:比重检测、染色检测、洗涤检测、保湿萌芽检测、分离培养与接种检测、鉴别寄主接种检测、噬菌体检测、血清学检测。18.鉴别寄主:对特定病原物有特殊反应或表现特定症状的植物称为鉴别寄主。19.检疫处理的基本含义: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20.检疫处理的主要方式:包括:退回、销毁处理、除害处理等。21.除害:通过物理、化学和其他方法杀灭有害生物的措施,包括熏蒸、消毒、高温、低温辐照等。22.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23.植物和植物产品的检疫处理:⑴进境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如果是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或是植物繁殖材料,在无有效的除害处理方法时做退回或销毁处理;发现一般性植物有害生物,其危害严重并已失去使用价值时做退回或销毁处理。否则,进行除害处理。⑵出境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发现进境国检疫要求中所规定不能进境的有害生物,并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时做退回或销毁处理。24.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处理⑴进境的动物:如果检出一类动物疫病的,连同其同群的其他动物全部退回,或全群扑杀并销毁尸体;检出二类疫病的,患病动物退回或扑杀并销毁尸体;检出其他疫病的,根据危害程度做除害处理。25.预检:是动植物及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26.产地检疫与预检的比较:⑴主管部门不同⑵针对的原产地不同⑶针对的疫情不同27.产地检疫与预检的作用(1)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2)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4)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28.隔离检疫的含义:在由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29.隔离检疫的必要性:(1)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短时间内可能不发病或无症状。(2)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3)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30.隔离检疫措施的重要作用:(1)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2)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3)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度(4)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31.隔离检疫的相关规定:植物繁殖材料至少为1个生长周期;进境大、中家畜和野生偶蹄类动物需45d,进境小动物和其他动物需30d,出境动物按检疫要求中的规定执行。32.动物检疫的概念: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33.动物检疫的对象指动物检疫中政府规定的动物疫病。34.全国动物检疫对象(境内):共分三类,共157种。其中一类动物疫病17种,二类动物疫病77种,三类动物疫病63种。(1)一类动物疫病(17种),病种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35.动物产地检疫:指对离开饲养地之前的动物所进行的检疫,一般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意义:(1)能够及时发现病源,并及时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防止病源传播。(2)克服流通领域里要求短时间作出确定检疫的困难,减轻运输检疫的压力。(3)促进基层免疫工作,实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36.产地检疫处理:动物经产地检疫后,对检疫合格的出证放行;对检疫不合格的贯彻以预防为主和就地处理的原则,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37.产地检疫的出证条件:(1)被检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2)动物免疫接种在有效期内,猪、牛、羊必须具备规定的免疫标志(3)动物临床健康检查合格(4)经过实验室检验合格38.无害化处理:是指用化学、物理及其他方法消除免疫动物、动物产品病害因子的强制措施。39.运输检疫的意义:防止疫病远距离传播,促进产地检疫工作40.运输检疫的方法:运输检疫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即验证,查物。监督检查货主是否持有检疫证明或有关证件,证物是否相符,证件是否符合规定等。41.运输途中的兽医卫生要求:(1)在运输途中,不准宰杀、出售病死畜禽(2)不准沿途抛弃病死畜禽及其腐败变质产品、粪便、垫草和污物(3)途中病死畜及其粪便、垫草、污物必须在指定站或到达站卸下,并在当地动物检疫人员监督下,由畜(货)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4)不准在疫区装添草料、饮水和有关物资42.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43.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剖检方式进行感官检查是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必要时可辅以实验室检验。(1)视检:直接观察酮体皮肤、肌肉、脂肪及各种脏器的色泽、形态、大小等是否正常。(2)剖检:观察肉尸,内脏的深处和隐蔽部分的组织变化,同时要检查淋巴结、肌肉、脂肪和脏器等。(3)触检:判定器官、组织的弹性和软硬度。(4)嗅检44.家禽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没有可供检验的较大淋巴结,所以禽的宰后检验不剖检淋巴结。45.宰后检验程序包括:头部检验、内脏检验、酮体检验、复检、盖章与出证。囊尾蚴的检验部位为咬肌、两侧腰肌和膈肌,其他可检部位是心肌、肩胛外侧和股内侧肌。46.摘除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在动物检疫中习惯称为摘除“三腺”。47.感官检验特征健康畜禽肉病死畜禽肉宰杀口状态切面粗糙、外翻,周围组织有明显的血液浸染。切面平整、不外翻,周围组织无明显血液浸染。放血程度放血良好,脂肪洁白或淡黄色,肌肉呈淡红色或红色,挤压时肌肉切面无小血珠。放血不良,脂肪呈不同程度红染,肌肉呈暗红色,肌肉切面潮湿,常有血珠渗出。血液坠积情况无有酮体和内脏的变化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病死畜:全身性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性变化。病死禽:毛孔突起,拔毛不净;冠和肉髯呈紫红色;眼多全闭;肛门松弛,污秽不洁;内脏器官有病变。淋巴结的变化无明显的病理变化肿大,出血呈玫瑰红色、紫红色。48.宰前检疫:常突然爆发,流行初期的病例可不见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鸡流泪,眼结膜炎、颜面浮肿、冠和肉髯肿胀、发绀、出血、坏死,附关节肿胀、脚鳞变紫为特征。49.宰后检疫:特征性病变是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水肿,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粘膜出血。颈胸部皮下水肿。心、肝、脾、肺、肾常见出血点和灰黄色小坏死灶。纤维素性及蛋黄性腹膜炎。50.??卫生处理(1)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疫区范围内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3)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疫病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4)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5)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51.??卫生处理: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在牛饲料中禁用以反刍动物屠宰废料制成的蛋白质和肉骨粉,扑杀、焚烧BSE患牛。52.??卫生处理:(1)发现可以炭疽时,可通过细菌学检查(应迅速采取病料,涂片镜检)、炭疽沉淀反应等方法迅速确诊。(2)宰前检疫在畜群中发现炭疽病畜或疑似炭疽病畜时,应立即封锁现场,上报疫情,病畜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销毁,同群畜全部测体温,体温正常者进行急宰处理。(3)宰后发现炭疽病畜,销毁处理。被炭疽污染或怀疑被其污染的酮体、内脏,亦应进行化制或销毁。(4)对现场进行彻底消毒。工作人员也应进行消毒。上述所有消毒工作应与宰后6小时内完成。53.结核病:由分支杆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最常见于牛,特别是乳牛;其次是猪和禽,羊少见,马更少见。消毒牛奶是预防人患结核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宰前检验:结核病患畜的生前症状共同表现为全身渐进性消瘦和贫血,尤其是病牛最为明显。宰后检验:病畜禽的酮体消瘦,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扑杀病牛和阳性牛。卫生处理:(1)发生疑似结核病病畜后,立即将其隔离,并限制其移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等工作,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2)确诊牛结核病患畜后,必须按以下要求处理:扑杀病牛和阳性牛,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隔离、封锁。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全部牛进行紧急监测。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后
本文标题:动植物检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5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