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选题用
例2.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例4、下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例6、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例7、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5个突触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变式训练6、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突触简图。下列对突触简图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神经兴奋传导从A→B②神经兴奋传导从B→A③神经兴奋传导从B→C④神经兴奋传导从C→B⑤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4.下图Ⅰ、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及图Ⅲ中g为同种结构B.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种结构C.图Ⅰ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是图Ⅲ中e结构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e→g1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图示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A处,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A处,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电位变化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13.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14.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早于②③B.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量均减少C.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D.物质②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15.选择30只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白鼠,测定小白鼠单位时间耗氧量的平均值,以代表小白鼠的物质代谢强度,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做如下处理:组别实验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甲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切除10天后,测得其物质代谢强度大大下降乙切除小白鼠体内的甲状腺,5天后,连续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切除10天后,测得其物质代谢强度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提高小白鼠的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对照实验()A.切除甲状腺,注射生理盐水B.既不切除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C.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某溶剂D.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注射溶于另一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2.在2011年7月23日中国高铁事故中,两岁半的小女孩伊伊被掩埋两日后生还被称为生命的奇迹。在被救之前她体内的激素含量变化是()A.抗利尿激素减少B.胰岛素增加C.肾上腺素增加D.生长激素增加3.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B.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乙有关,与图甲无关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细胞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的速度快4.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司机见红灯停车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一般来说,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9.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排除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D.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1.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神经调节来维持B.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不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会降低D.下丘脑在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它和血糖、水盐、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2.(2013·广东六校联考)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B.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3.(2013·长春调研)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的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过程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与记忆B细胞4.(2012·海南高考)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5.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的呈递B.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C.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D.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6.(2013·吉林模拟)某细胞取自下丘脑,该细胞可以同时合成以下哪两种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B.控制胰高血糖素合成的基因、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血红蛋白9.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激素Z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C.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D.患者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11.某科学家在蜗牛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细胞及绵羊红血细胞等的蛋白质CCF1,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A.CCF1证明蜗牛能产生细胞免疫B.CCF1可使蜗牛发生过敏反应,以抵抗外来的细胞入侵C.CCF1为蜗牛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D.CCF1参与蜗牛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1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情绪不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会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13.下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14.(2013·潍坊模拟)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16.(2013·孝感统考)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17.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B.神经递质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能源物质,而是一种信息分子C.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D.刺激B的某一部位,一段时间以后A上可以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20.细胞信息传递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地发送与接受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机制。表中列出的是部分细胞信息传递的类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类型产生信号分子的细信号分信号分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反应胞或器官子子传递的途径受体所在细胞甲垂体激素a血液甲状腺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乙性腺激素b血液多种细胞调节基因的转录丙神经细胞①突触唾液腺细胞分泌活动增强A.激素a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有关B.激素b属于脂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C.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①的分解,唾液的分泌将停止D.上述三种信息传递都离不开内环境8.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4.(2012·深圳高三质检)在下列①~④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的模型表示的是①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④A—皮肤血流量,B—体温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D.都可以3.(2012
本文标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选题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5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