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由国家法定的检验检疫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验检疫标准以及管理形式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2、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中取自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检疫物或环境有关检疫状况的材料或物品。3、检疫许可:又称检疫审批,是在引进动物、动物产品、种质材料等检疫物时,引进单位或个人应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引进的检疫程序。4、检疫申报:简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检疫程序。5、检疫风险:是指动物疫病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随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由输出地传人输入地的可能性及其对输入地生产、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的潜在危害。6、检疫监管:是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简称,是指检疫机关对输入、输出地动物产品的养殖、生产、加工、存放、转运等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的检疫措施。7、肉的成熟:当肌肉僵直达到最大程度之后,在适当温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肌肉开始变得柔嫩多汁、具有弹性,风味和适口性也大大改观,食用价值提高,这个过程称为肉的成熟。8、肉的自溶:是指肉在酸性环境及较高温度条件下储藏,组织蛋白分解酶活性增强,使组织蛋白发生自家分解的过程。9、宰前检疫:也称宰前健康检查,是屠宰加工前对屠畜实施检验检疫,以评价其是否适于屠宰,其肉品是否适合食用的一个重要环节。10、宰后检疫:是应用兽医病理学和实验诊断学知识,对屠畜禽胴体和内脏等副产品等进行卫生质量鉴定。简答题1、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1)及时采样:一般采集未经治疗动物的样品;对濒死动物可扑杀采样;患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动物,应尽可能立即采样。(2)合理采样:不同疫病的需检样品各异,应尽可能按圈定的疫病侧重检样。(3)典型采样:采样时尽可能选取症状典型的病例和病变明显的组织器官。(4)无菌采样:采样器械及器皿要灭菌处理;进行尸体剖检同时需采集样品时,则应先采样后检查。(5)适量采样: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需要量的3呗,以供复检和留样备查。(6)安全采样:一要做好采样人员的安全防护,二要防止造成病原体污染环境或逸散扩散,以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蔓延。(7)正确盛样:采样时应一种样品一个容器,容器必须完整无损,密封且不漏液体。(8)迅速送样2、白肌病与白肌肉的区别:(1)白肌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后肢的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偶然见于前肢的臂三头肌、三角肌和心肌,是一种肌肉的变性和坏死过程,主要形成原因与缺乏维生素E、元素硒和饲养管理不当及环境因素有关。发生病变的肌肉呈白色条索和斑块状,常常可波及大块肌肉。不可食用。(2)白肌肉又称“水猪肉”、PSE猪肉,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后肢的半腱肌、半膜肌和背部的背最长肌。主要形成原因与应激和猪的品种有关,宰后胴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所致。白肌肉的颜色浅淡苍白,质地柔软,渗出物增多,可以食用,但不可用于做腌制品的原料。3、黄疸与黄脂的区别:黄疸是由于动物机体发生大量溶血、某些中毒和传染病,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排出障碍,致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组织液,引起皮下和腹腔脂肪组织,以及皮肤、黏膜、结膜、关节滑液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几件甚至实质器官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色。放置越久,黄色越严重;黄脂是由于长期饲喂富含脂溶性黄色素的饲料如黄色玉米、南瓜、胡萝卜等,导致色素沉积于脂肪组织中。皮下或腹腔脂肪组织发黄,放置24小时后多数可退色。4、产地检疫不合格动物、动物产品的处理方法:发现染疫动物及其产品,首先依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必要时紧急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严格按规定处理。处理方法包括:补免、隔离、治疗、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5、宰后检疫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是检出对人有害的各种病畜产品和不宜食用的产品,并进行相应处理,以确保消费者食肉的安全。宰前检验只能检出临床症状明显的病畜禽,对于症状不明显、特别是发病初期或潜伏期一般难以检出,当这些病畜禽进入加工车间后将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和影响消费者食肉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宰后检疫。宰后检疫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控制病肉进入流通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对于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食用者肉食安全、防止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疫病传播具有关键性意义。6、动物检疫的作用和意义:(1)监督检查作用(2)有效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3)保护人体健康(4)维护动物及其产品的对外贸易7、病理学检疫技术分为两大类:(1)尸体剖检技术,主要是利用病理剖解学知识,对动物尸体进行剖检,查看其病理变化。检疫人员应先观察尸体外表、营养状况、皮毛、可视黏膜及天然孔情况。进行剖检时,应按照兽医病理解剖的要求程序,剖解时应在严格消毒和隔离情况下进行,避免引起病原扩散,进而造成疫病流行。怀疑患有炭疽、恶性水肿等烈性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应严禁剖解。(2)病理组织学技术,对肉眼看不清楚或疑难疫病,病理剖解难以得出初步结论时,应采取病料组织送到实验室制作各种染色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微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借以帮助判断。病畜死亡和屠宰后剖检越早越好,以免发生尸体腐败,有碍于正确的观察和诊断。8、新城疫的病理变化:新城疫是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典型新城疫病鸡剖检可见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腺胃粘膜水肿,食道与腺胃的交界处以及乳头和乳头之间有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大坏死;脑膜充血和出血。成年鸡还可见卵巢充血、出血。非典型新城疫眼观病变不明显,雏鸡一般仅见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水肿;中鸡病变主要在喉头、气管黏膜有明显充血、出血,小肠有轻度卡他性症状;成鸡喉头、气管黏膜出血、黏液增多,常见卵黄性腹膜炎。9、口蹄疫的检疫处理:(1)一旦发生疫情,立即上报,迅速确诊,画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隔离。患病动物和同群动物进行扑杀销毁,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用2%烧碱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未发病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2)宰前检疫发现口蹄疫病猪时和同群猪用不放血方法全部扑杀,场地严格消毒,采取防疫措施,并立即上报。宰后检疫发现口蹄疫病猪时,立即停止生产,彻底清洗,严格消毒生产场地、及其胴体、内脏及副产品和同批产品与副产品销毁。(3)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死亡14天后,无新病例出现,经彻底消毒报上级部门批准后解除封锁。禽流感的检疫处理与口蹄疫的类似。宰后检疫的一般要求:(1)必须养成遵循一定检疫程序和方法的习惯,只有将各类肉品的胴体、内脏和应检项目迅速、准确地检验完毕后,才能做出综合判定,不漏检、不错检。(2)检验时检验刀只能在规定部位顺肌纤维方向切开,深浅要适当,切忌乱划和拉锯式切割,以免造成切口过大、过多,影响商品外观和破坏病变组织的完整性。(3)切开脏器或组织病变部位时应防止污染人员、产品、地面、设备和器具。(4)检疫人员应配备两套检验刀具,切实做到交换使用和及时消毒。填空1、检疫实施包括:现场检疫和实验室检疫2、动物宰后肉的变化:肉的僵直、肉的成熟、肉的自溶和肉的腐败3、动物检疫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4、群体检疫的内容:静态检查、动态检查、饮食及排泄状态检查5、动物检疫的基本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检疫实施、检疫处理以及检疫放行6、发病率的公式:发病动物数/动物总数;死亡率的公式:患病死亡动物数/动物总数;患病率的公式:患病动物数/动物总数7、PCR技术的基本步骤:模板DNA变性、模板和引物复性结合、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引物链延伸反应来合成新的模板DNA8、肉的蛋白质含量:10-20%9、粪便处理方法:焚烧法、干燥法、除臭法、堆肥、发酵法10、列举人畜共患病: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鼠疫、猪丹毒、猪水疱病、狂犬病、布鲁氏菌病、棘球蚴病、牛结核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猪囊虫病等11、TVBN对肉等级的分类:12、动物宰前检疫后的处理:准予屠宰(准宰)、急宰、不准屠宰(禁宰)、死畜尸体处理13、屠宰时摘除的三腺:甲状腺、肾上腺、病变的淋巴结14、弓形虫的宿主:猫15、动物检疫的特点:法定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16、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
本文标题:动物检疫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5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