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劳动经济学作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如何促进就业结构合理转换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进程及协调性研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引言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结论与建议目录页01引言PARTONE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及各省市统计局网站4.8%47.4%47.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3年广东省产业结构由原来“二三一”结构变化为“三二一”结构库兹涅茨法则长期来看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一致性,但并不同步,工业化初期就业变动通常滞后于产业变动。应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及其变迁原因,以说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为什么不同,为什么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教授新结构经济学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要素禀赋及其相对价格决定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动态地看经济发展取决于要素禀赋的升级及其决定的产业结构升级。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02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分析PARTTWO产业部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广东省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分析报告》中对服务业企业经济特征的测定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将2003-2012年数据整理汇总,得到广东省各年度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数据来源:各年度广东省统计年鉴2.12003-2012年广东省各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如图1所示,十年间各要素密集型产业所占GDP比重较平稳,广东省形成了较成熟的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产业贡献率是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该指标可反映各要素密集型产业对GDP增长的作用程度,从宏观上反映劳动力、资金和科技投入与产出增长的关系。2.12003-2012年广东省各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分析2.12003-2012年广东省各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十年间资本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最大,但贡献率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未来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22003-2012年广东省就业结构转换进程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最大比例的劳动力,逐步降低。——资本密集型产业吸纳了约40%的劳动力,且逐年稳步上升。——技术密集型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有所增加,但比重依然较低。体现出广东省劳动力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2.22003-2012年广东省就业结构转换进程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但就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广东省就业结构的转换已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03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PARTTHREE经济发展是技术创新,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改变的过程。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就业结构,在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进过程中,要与相应的就业结构相促进,否则就业结构转换的滞后必然会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新结构经济学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产业GDP比重/某产业就业人数比重-1,当结构偏离度为零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达到均衡;若为正值,说明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应吸收更多劳动力,使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一致。反之则反。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Hse: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用于衡量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程度)。Si表示产业i的产业结构,Ei表示产业i的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取值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越均衡。如表1所示。随着广东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偏离度的绝对值均有所减小。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其结构偏离度在-0.4至-0.5之间逐渐向零靠拢,仍存在较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出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较高的正值0.66下降到0.44,存在一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偏离度最高,2003年高达1.75,2012年降至0.87,虽然存在较大的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但由于该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就业转换相对困难从历年协调系数来看,协调系数从2003年的0.85缓慢上升至2012年的0.9,初期随着劳动力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外部分转移以及技术科研就业人员的增多。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上较为均衡。由于广东省目前产业结构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更多地选择依靠资本投入带动经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04结论与建议PARTFOUR二一三统筹区域发展,继续推进“双转移”战略。未来广东省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调整,必然也离不开政府因势利导的政策,需继续强化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产业,同时发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转移集群的聚集效应。鼓励技术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产业升级和技术变迁的先行企业面临着多重风险,政府应当给予先行者一定的“外部性补偿”,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同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升劳动者从业技能,为可能的结构升级提供便利条件。结论与建议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政府应积极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程度,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减少结构性失业比率,使劳动者真正有序的流动。[1]JustinYifuLin.NewStructuralEconomics:AFrameworkforRethinkingDevelopmentandPolicy[R].TheWorldBank,2012[2]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2010,10(1)[3]李丽莎.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1(18)[4]姚明明,陈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就业结构转变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3(65)[5]杨霞,单德朋.转型期中国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2)[6]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7]徐向龙.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特征与互动效率研究[J].学术研究,2010(5)[8]韩胜娟.我国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动态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11)[9]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R].粤发[2008]4号参考文献谢谢
本文标题:劳动经济学作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7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