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化工企业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援
1化工企业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援化工生产过程多具有高温、高压、深冷、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的特点,生产装置中的原料和产品大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生产过程涉及的危险危害因素较多,这些危险危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事故,从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造成财产损失。5.1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是在事故调查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分析的程序是: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明确事故主要内容,找出事故直接原因,深入查找事故间接原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直接原因的管理上的缺陷。由于化工生产过程十分复杂,造成事故的原因也很复杂。一般在分析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组织管理方面:(1)劳动组织不当。如工作制度不合理、工作时间过长、人员分工不当等。(2)环境不良。如工作位置设置不当、通道不良等,设备、管线、装置、仪器仪表等布置不合理。(3)培训不够。对操作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技术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不适应现行岗位和工作。(4)工艺操作规程不合理。制定的工艺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程有漏洞,操作方法不合理。(5)防护用具缺陷。个人防护用具质量有缺陷,防护用具配置不当,或根本没有配置。(6)标志不清。必要的位置和区域没有警告或信号标志,或标志不清。2、技术方面(1)工艺过程不完善。工艺过程有缺陷,没有掌握工艺过程有关安全技术问题,安全措施不当。生产过程及设备没有保护和保险装置。(2)设备缺陷。设备设计不合理或制造有缺陷。(3)作业工具不当。操作工具使用不当或配备不当。3、卫生方面(1)空间不够。生产厂房的容积和面积不够,空间狭窄。(2)气象条件不符合规定。如温度、湿度、采暖、通风、热辐射等。(3)照明不当。操作环境中照明不够或照明设置不合理。(4)噪声和振动。由于噪声和振动造成操作人员心理上变化。(5)卫生设施不够。如防尘、防毒设施不完善。5.2化工事故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为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防止伤害和职2业性危害,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安全生产而在工艺、设备、控制等各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技术上的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设备装置本质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需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也有所差异,必须根据各种生产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使用的物质(含原料、半成品、产品)、设备及其他有关设施,在充分辨识潜存危险和不安全部位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预防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两个方面,这些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1、减少潜存危险因素在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始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具有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即尽可能用不燃和难燃的物质代替可燃物质,用无毒和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这样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将因失去基础而大大降低。这种减少潜存危险因素的方法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的措施。2、降低潜存危险因素的数值潜存危险因素往往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强度才能施害。通过一些方法降低它的危险程度,使之处在安全范围内,就能防止事故发生。如作业环境中存在有毒气体,可安装通风设施,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使之达到容许值以下,就不会影响人身安全和健康。3、连锁控制当设备或装置出现危险情况时,以某种方法强制一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可有效的防止人的误操作。例如,当检测仪表显示出工艺参数达到危险值时,与之相连的控制元件就会自动关闭或调节系统,使之牌正常状态或安全停车。由于化工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连锁控制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连锁控制也越来越精密,可靠性也越来越高。4、隔离操作与远距离操作伤亡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人与施害物相互接触或近距离接触,如果将两者隔离开来或保持一定距离,就会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或减弱对人体的危害。例如,对放射性、辐射和噪声等的防护,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设置隔离屏障,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有害物质。5、预置薄弱环节对于某些特别危险的设备或装置,可以在这些设备或装置上安装薄弱元件,当危险因素达到危险值,这个地主预先破坏,将能量释放,防止重大破坏事故发生。例如,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或爆破膜,在电气设备上安装保险丝等。6、加固或加强有时,为提高设备的安全程度,可以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裕度,提高结构的强度,防止设备因结构而导致事故发生。7、封闭处理3封闭处理就是将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能量倒流,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例如,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时,把它们封闭在容器、管道里边,不与空气、火源和人体接触,就不会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将容易发生爆炸的设备用防爆墙围起来,一旦发生爆炸,破坏能量不至于危及到周围的人和设备。8、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警告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或危险部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警告牌示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引起注意;警告信号则是利用听觉引起注意。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既有光也有声的报警,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提醒人们注意。此外,还有生产装置的合理布局、建筑物和设备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等其他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开发出新的更加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5.3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1、应急救援体系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是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救援日常值班系统、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应急救援组织及经费保障。对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法》第68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与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2、应急救援演习事故应急救援演习,一般可分为室内演习和现场演习两种。室内演习又称组织指挥演习,它是偏重于研究性质的,主要由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通讯、防化等各部门以及救援专业队队长组成的指挥系统。在各级职能机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以室内组织指挥的形式将各级救援力量组织起来,实施应急救援任务和对危害到的居民群众实施有效防护的指导。室内演习的规模,把握任务的要求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项目的演习,或者是几个项目联合演习。现场演习即事故想定实地演习。根据其任务要求和规模可分为单项训练、部分演习、综合演习三种:(1)单项演习:针对性完成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个单项科目而进行的基本操作。如个人防护训练、空气监测等的单一课目训练,它是局部演习,是综合演习的基础。(2)部分演习:检验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4个课目、某个部分准备情况,同应急单位之间的协调程度而进行的基本工作。(3)综合演习:检验指挥部的指挥、协调能力和救援专业队的救援能力及其配合情况,各种保障系统的完善情况及群众的避灾能力等。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可以检验和完善应急计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因此,事故应急计划编制完成后,应保证让所有和事故应急计划有关的人员及应急机构都了解。室内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应与现场应急救援的演练一起进行,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总体协调所需的各种通讯联络能有效地传递。演练中主要检查内容包括:(1)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2)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3)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4)能否有效地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5.4现场急救培训当工作场所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如果能采取现场应急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的可能性及一些后遗症。因此,每个职工,特别是班组安全员、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应熟悉急救方法,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自救互救。1、急救的一般原则和步骤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员受到伤害。同时,对受伤人员要进行现场急救,叫救护车,转送伤员。现场急救的步骤是:首先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应即刻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对于流血不止的伤员,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迅速止血;治疗休克;对骨折进行固定;包扎伤口。2、常见的几种急救方法(1)人工呼吸与心脏挤压1)人工呼吸: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人工的方法使空气进出肺部,供给人体组织所需要的氧气,称人工呼吸法。采用人工的方法来代替肺的呼吸活动,可及时而效地使气体有节律地进入和排出肺脏,维持通气功能,促使呼中枢尽早恢复功能,使处于假死的伤员尽快脱离缺氧状态,使体受抑制的功能得以兴奋,恢复人体自动呼吸。因此,人工呼是复苏伤员的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即让伤员仰卧,一手掐住伤员的鼻孔(避免漏气),并将手掌外缘压住额部,另一只手将伤员下颚托起。救护者深呼吸后,紧贴伤员的口,用力将气吹入。另一种是口对鼻吹气法。如果伤员口腔紧闭不能撬开时,可用口对鼻吹气法。用一手闭住伤员的口,以口对鼻吹气。实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的要点:实行人工呼吸前,要解开伤员领扣、紧身衣服及腰带;清除口腔内异物,如粘液、血块等;将舌头拉出口外,以保持呼吸畅通。2)心脏挤压:心脏骤停时依靠外力有节律地挤压心脏,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可暂时维持心脏排送血液功能的方法,称为胸外心脏挤压。具体做法是:让伤员仰卧在木板或地上,头部放平,救护者跪在伤员身旁,用一手掌根部放在伤员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一手的手5背上,两肘伸直;借自身体重和臂、肩部肌肉的力量,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依靠胸廓的弹性,使胸骨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就回流到心脏。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60—80次。在挤压的同时,要随时观察伤员的情况。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润,说明心脏挤压已有效,即可停止。实行心脏挤压时应注意的要点:首先,救护者定位要准确,用力要垂直适当,防止因用力过猛而造成继发性组织器官的损伤或肋骨骨折。其次,挤压频率要控制好,有时为了提高效果,可加大频率,达到每分钟100次左右。第三,抢救工作要持续进行,在伤员没有送达医院之前,抢救不能停止。(2)止血人体在突发事故中引起的创伤,无论是闭合性的还是开放性的损伤,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和血管的损伤,造成出血征象。若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血压就会明显降低,肌肉抽搐,甚至神志不清,呈休克状态,若不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就会有生命危险。1)常用止血方法及适用部位: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是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压迫止血法: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当一个人负伤流血以后,只要立刻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紧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跳动处,并把血管压紧在骨头上,就能很快起到临时止血的效果。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用止血带(一般为橡皮管、纱布、毛巾、布带等)绕肢体绑扎打结固定,或在结内穿一根短木棍,转动此棍,绞紧止血带,直到不流血为止。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止血。若伤肢有骨折,还要另加夹板固定。加垫屈肢止血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它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在肘窝或窝内放入棉垫或布垫,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绷带把前臂与上臂固定。(3)包扎包扎是为了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及压迫止血。包扎所用的材料可用绷带、三角巾,或用衣服、床单、毛巾等代替。1)绷带包扎:a、环形包扎法。适用于颈部、腕部和额部等处。绷带每圈须完全或大部分重叠,末端用胶布固定,或将绷带尾部撕开打一活结固定。b、螺旋包扎法。多用于前臂和手指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绷带渐渐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1/3,呈螺旋形,尾端在原位缠二圈予以固定。c、螺旋反折包扎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开始先用螺旋包扎,待到渐粗处,以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经过急救以后,就要把伤员迅速地送往医院。搬运伤员也是救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
本文标题:化工企业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05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