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北京市101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26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交机读卡和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O:16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NH4ClB.HCOOHC.NH3·H2OD.Al(OH)3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HSO3-+H2OSO32-+OH-B.Al3++3H2O==3H++Al(OH)3↓C.NaHCO3==Na++HCO3-D.H2S2H++S2-3.25℃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2H2OH3O++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B.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抑制水的电离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促进水的电离D.向水中加入少量NaHSO4固体,抑制水的电离,c(H+)增大,Kw不变4.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pH=7的溶液B.c(H+)=c(OH-)=10-6mol/L的溶液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B.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500mL1mol/L氯化铁溶液中Fe3+的数目等于0.5NAC.常温下将干燥的pH试纸浸泡在0.01mol/L的NaOH溶液中来测溶液的pH,测得pH=12D.要判断反应进行方向,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焓减且熵增的反应为自发反应6.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用量筒量取5.26mL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g食盐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是3.5D.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23.10mLNaOH溶液7.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A.TiCl4溶于大量水加热制备TiO2B.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Fe(OH)3胶体C.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需加少量铁粉D.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铝8.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F是弱酸的是①常温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1mol/LHF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0.1mol/LHF溶液的pH为2.3;⑤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A.①②B.①④C.③④⑥D.②③⑤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Na2CO3的溶液:K+、Cl-、NO3-、Al3+B.pH=11的溶液:Ba2+、Na+、Mg2+、NO3-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Cl-、Ba2+D.滴加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Br-10.可逆反应A+aBC+2D(a为化学计量数),已知B、C、D为气态物质。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T1,p2>p1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若a=2,则A为固态或液态物质D.增加B的物质的量,该反应的∆H增大11.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H=-akJ·mol-1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C.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12.室温下,有以下两种溶液:①0.01molL-1氨水;②0.01molL-1NH4Cl溶液,下列操作可以使两种溶液中c(NH4+)都增大的是A.加入少量H2OB.加入少量NaOH固体C.通入少量HCl气体D.适当升高温度(不考虑NH3·H2O分解)13.关于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CH3COOH)=0.01mol·L-1B.c(H+)=c(CH3COO-)C.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pH=4D.加入醋酸钠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14.关于0.1mol·L-1NaH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水解反应:HCO3-+H2OH3O++CO32-B.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32-)C.微粒浓度关系:c(Na+)c(HCO3-)c(CO32-)c(H2CO3)D.微粒浓度关系:c(OH-)+c(CO32-)=c(H+)+c(H2CO3)1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操作和现象结论A分别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溶液和硼酸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前者产生气体而后者不产生气体酸性:醋酸>碳酸>硼酸B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苯酚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的pH,前者pH比后者的大酸性:醋酸>苯酚C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溶液红色变深CH3COONa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D用盐酸作标准液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此时溶液恰好呈中性16.常温下,0.2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HA为强酸B.该混合溶液pH=7.0C.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D.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L(NH4)2SO4溶液中的c(NH+4)c(SO42-)B.相同温度下,0.6mol/L氨水和0.3mol·L-1氨水中c(OH-)之比是2∶1C.常温下向0.1mol/LNaNO3溶液中滴加盐酸使溶液pH=5,此时混合液中c(Na+)=c(NO-3)D.常温下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使溶液的pH=7,此时混合液中c(Na+)c(CH3COO-)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表示化学反应2NO2(g)+O3(g)N2O5(g)+O2(g)△H0B.②表示25℃时,用0.1mol/LCH3COOH溶液滴定20mL0.1mol/L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醋酸体积的变化C.③可表示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D.④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CH3COOH溶液19.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d四个点中,只有b点的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态B.25min时,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C.前10min内用υ(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D.a点,用υ(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等于用υ(N2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20.有0.1mol·L-1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等于溶液③中的c(CH3COO-)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CH3COOH)=0.1mol/LC.溶液①、③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CH3COOH)=c(Na+)D.溶液①、③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Na+)c(CH3COOH)c(H+)c(OH-)21.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弱酸化学式CH3COOHHCNH2CO3电离平衡常数1.8×10-54.9×10-10K1=4.3×10-7K2=5.6×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B.Na2CO3溶液中,一定有2c(Na+)=c(H2CO3)+c(HCO3-)+c(CO32-)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2CO3)pH(NaCN)pH(CH3COONa)D.1mol·L-1HCN溶液与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所得溶液显酸性22.某温度下,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1。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41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CO(g)和H2O(g)的起始浓度及5min时的浓度如下表所示。甲乙起始浓度5min时浓度起始浓度5min时浓度c(CO)/mol/L0.10.080.2xc(H2O)/mol/L0.10.080.2y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y=0.16B.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C.甲中0~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04mol/(L·min)D.平衡时,乙中H2O的转化率是50%,c(CO)是甲中的2倍23.(16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溶液的pH①0.10.1pH=9②c0.2pH=7③0.20.1pH<7请回答:(1)从第①组情况分析,混合溶液pH=9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组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mol·L-1。(2)第②组情况表明,c0.2(选填“”、“”或“=”),该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3)从第③组实验结果分析,说明此时HA的电离程度NaA的水解程度(选填“”、“”或“=”),该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将一定浓度的NaA溶液稀释100倍时,其pH变化如下图A、B、C曲线中的_______(填字母)曲线。(5)由上述所涉及的溶质组成以下四组等体积溶液:甲:0.1mol/LNaA乙:0.1mol/LNaA和0.1mol/LHA丙:0.1mol/LHA丁:0.1mol/LNaA和0.1mol/LNaOH则A-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24.(1)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考虑。(2)恒温下,向一个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2molH2和2molN2,反应过程中对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51015202530c(NH3)/mol·L-10.080.140.180.200.200.20①下列可以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N2、H2和NH3的浓度不再变化B.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N2同时消耗3nmolH2C.1mol氮氮三键断裂同时6molN-H键断裂D.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5E.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F.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②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若温度不变,只将容器体积由4L变为2L,达到新平衡时N2的平衡浓度0.4mol•L-1(填“”、“=”或“”)。③如下图所示,隔板K1固定不动,活塞K2可自由移动。T℃时,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向容器M、N中各充入lmolN2和3molH2,初始M、N的容积和温度相同,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MNB.H2的体积分数:MNC.容器N中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有1.2molNH3,此时N的容积为VL,则该反应在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25V2/12D.该反应在T℃时的平衡常数K:M=N(3)合理应用和处理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密闭容器中以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O2为原料,在120℃、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尿素:CO2(g)+2NH3(g)CO(NH2)2(s)+H2O(g),混合气体中NH3
本文标题:北京市101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2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