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板设计的建议一.几个概念单向板:长短边之比=3;其他为双向板(均为四边支承)板受力钢筋:按照受力计算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板构造钢筋:a.板简支边上部的构造负筋;b.单向板的板底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沿梁方向布置的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负筋;c.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板分布钢筋:a.单向板的板底与受力钢筋垂直的分布钢筋;b.垂直于板支座上部受力负筋的分布钢筋;结构在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竖向抗侧力构件间协调工作主要靠楼板;二.规范的配筋要求1)构造钢筋构造负筋应满足砼规范的要求P126,不小于Φ8@200,配筋面积不小于相应方向受力钢筋面积的1/3;同时建议不小于0.15%的配筋要求(审图也会提按0.2%的要求,由于是构造,是不必满足受力筋的要求的,但按0.2%的要求配置也是无可厚非的,概念必须清楚)。构造钢筋用于控制温度、收缩裂缝时,其配筋率要求为纵横两个方向不宜小于板截面面积的0.1%。2)分布钢筋单位长度的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且不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直径不宜小于Φ6,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三.构造及配筋的地方要求1)上海住宅,按沪建建【2001】第0907号文《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的要求配筋,其中主要要点为: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10(厨房、浴厕、阳台不得小于90),单向板应=L/30;房屋层面阳角处和跨度=3900的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跨度=3900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外墙转角处尚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2)江苏住宅,按江苏地方标准DGJ32/J16-20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中的要求配筋,其中主要要点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90mm;建筑物两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Φ8,间距不应大于100mm,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其他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应小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的整个楼板,钢筋直径不应小于Φ8,间距不应大于100mm。3)另外如合肥、马鞍山、平湖等地都有防止楼板开裂的具体文件,设计时必须遵守,对于外地项目应充分准备,收集当地做法。4)对于悬挑阳台=1.2(江苏为1.5)米时,宜采用梁板结构。5)对于非住宅项目,一般情况采用分离配筋,需加强的部位或超长设计除外。四.其他需注意的地方1)关于板厚,除满足上述的地方要求外,其他请按结构统一技术措施执行,在此补充几点要求:对于大底盘结构(包括多栋多层结构或高层结构),优先以0.000层楼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当多层结构的楼栋数不多,也可不作嵌固设计,此时0.000层板至少130,配筋至少0.25%,并应双层双向;同时需建多塔模型进行设计。高层建筑为部分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至少130,当地下室范围较大时(50%以上),顶板取160,无地下的部分应采用架空楼板(其上做整浇层)或做刚性地坪,整浇层厚至少30,配筋为Φ8@250单层双向,刚性地坪120,配筋Φ8@200单层双向,钢筋放于板底,钢筋均应锚入墙或梁中。用于减少底层剪力墙计算高度的刚性地坪,其配筋应配Φ8@200双层双向,钢筋应锚入剪力墙或梁中。架空楼板下回填土应比室外高100。回填地坪周边应设置挡土墙或梁。屋面板:20层(含20层)以下取120,20层以上130。局部小的屋面板可小于120。电梯机房板:120,配筋Φ8@200双层双向。对于坡顶建议130,当坡度不大时可取120.异形板:在按最大短边确定板跨的基础上增加10~20mm.大悬挑板的根部宜满足L/10,其相邻内跨板厚可适当减薄,但相差不超过20,此时悬挑板配筋应按内跨板厚计算。凹口连接板一般为130,配筋Φ8@150双层双向.2)关于配筋及图面表达按平法表达时,当支座钢筋不一致时,建议画出板面负筋,板底按平法表示。对于0.000层、屋顶等配筋较简单的平面可与模板图合并,对于标准层平面,配筋如果较简单,建议尽量与模板图合并,以减少出图量,比如对称平面,完全可以在一张图上表达。复杂的屋顶、板面标高变化较大的地方应补充剖面表达清楚。悬挑板均应按XB或YXB编号,对于XB/YXB宜绘剖面详图。板的配筋编号尽量放于板中(原位注写,集中标注),不要单独放在外面如图名下面。对于XB,YXB板底钢筋按照以下要求配置:离地面30m以上且悬挑长度大于1200以及位于抗震设防区悬挑长度大于1500的悬挑板,板底配筋不少于Φ8@200双向.对于楼电梯间周边板厚,如果削弱不大并考虑板中走管线,板厚可取120,配筋Φ8@200;当削弱较大,需加强时,楼板可取130,配筋Φ8@150.屋面板一般配筋Φ8@150,不足附加支座负筋.跨度及面积不大的小屋面仍可配Φ8@200。对于部分大板,支座配筋较大时,宜采用小直径贯通筋+支座负筋(短筋)的形式配筋(钢筋级别不宜超过三级);采用此种方式时支座钢筋级别相差太大,可以考虑支座钢筋按计算配筋,板中间设置构造防裂钢筋,与受力主筋按搭接考虑。防裂钢筋网可用Φ6@200或Φ8@200。异型板配筋,一般在板内设置JQD,配筋为上下4Φ12,跨度=3.9米时,改为上下4Φ14,板厚=150时,设Φ6@200箍筋.板内阳角放射状配筋一般为5Φ8@100,长度为L/4,当异形板跨=4.2米时为7Φ8@100.转角窗处板设上下JQD与角窗两侧墙连接,钢筋锚入墙中,配筋一般为上下4Φ12(6度及以上)、上下4Φ14(7度)。填充墙下一般设置加强带,配筋为上下4Φ12(跨度=4米)、上下4Φ14(跨度4米)加强钢筋,此钢筋也应尽量在图上表达出来。楼板开洞的加强钢筋应尽量在图上表达出来,加强钢筋为洞口截段钢筋的1.2倍,平均放于洞口两侧的板底,钢筋的两端应伸入支座中,锚固12d.实配钢筋量:当为构造时,可按构造配筋,当为计算时,配筋适当放大1.15倍。设计师可根据板跨、板上荷载、或异形板受力情况决定钢筋放大量(板底筋不宜大于1.3),对于大悬挑板支座筋应至少1.3以上。3)关于计算模型对于端跨板边的支座条件,当支座为剪力墙,且板跨不大于4200时,该处边支座不必按铰接考虑(按200墙厚,配HRB400钢筋Φ8@200,墙出平面的弯矩可计算为M=2*50.3*5*175*360/1000000=31.6KN.M,而5000*5000板的支座负筋为20KN.M,墙作为固定支座一般没有问题,严格讲,墙不能承受出平面的弯矩);当板跨较大时(3900以上),端跨边支座宜按铰接考虑。对于砌体结构周边板的边支座,按铰接考虑。框架结构周边板的边支座,宜按铰接考虑。对于内部的大板,大板与周边板厚度相差不宜超过20mm,计算大板支座负筋时,宜按小跨板的板厚计算。当小跨板支座配筋过大时,大板的支座宜按简支考虑,并应考虑裂缝及挠度。对于多跨板,应在计算参数中考虑活荷不利布置,在PKPM计算参数应勾选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计算法。对于大跨度的异形板,应采用专门软件进行分析,补充板计算书(可采用理正异形板软件计算)。对于便于导荷而设置在板中的虚梁,在进行板配筋计算时,应将虚梁删除。大跨度板当板上砌体墙较多时,应采用专门软件进行分析,此时墙荷应按线荷输入,补充板计算书(可采用理正异形板软件计算)。
本文标题:关于板配筋的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5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