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努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1形势与政策论文之——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班级:会计111班姓名:周赣明学号:110203111152摘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任何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增强物质硬实力,一条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如果物质硬实力这条腿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一推就倒,一打就败;而如果文化软实力这条腿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不推自倒,不打而败。关键字: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国家的发展大学生承担的责任一、软实力概念的由来和内涵“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他1990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书名为《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同年他又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软实力》的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其软实力思想。他把软实力界定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二是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软实力如何同硬实力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认为只有将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巧实力”,从而达到自己的外交目标。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约瑟夫·奈又具有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所以软实力概念在国际上很快传播开来。软实力概念传到中国后,中国学界有两种态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约瑟夫·奈有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那么我们就不要用软实力这个概念,否则会受制于人,丧失自己的话语权;另一种观点认为,软实力无非是个学术概念,用用无妨。我们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关键不是用不用这个概念,而是怎么用。我们认为,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而言,硬实力是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3样。软实力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新鲜,其实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以往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精神力量、战略策略、作风现象、体制制度等,就其功能特点和地位作用而言,都可以纳入软实力范畴,并可从软实力的角度加以研究,只是我们没有这样概括而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同以往我们所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很大的交集。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对软实力内涵和功能的界定,同约瑟夫·奈有两点重要区别:一是我们不是像约瑟夫·奈那样,把发展软实力仅仅看成是推进霸权主义,进行国际政治博弈的一种手段,而是看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着眼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二是我们对软实力内涵进行了层次区隔。约瑟夫·奈把软实力平行地解释为文化吸引力、制度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我们则认为,文化是全部软实力的灵魂和经纬,软实力中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的特质无不取决于相应的文化,因此,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维系软实力的灵魂。缺少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缺少文化包容的软实力是狭隘的,缺少文化创新的软实力则必然会僵化和萎缩。因此,从根本上看,软实力之所以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强弱、人民贫富,主要由其中的文化因素决定。二、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启示由于文化国情、政治制定和发展目标的不同,中国和其他国家对“文化软实力”内涵和功能的认识存在差异,但这些国家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一些做法与经验任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注重发展大众文化,提高文化吸引力当今世界正逐步进入大众消费社会,大众消费造就了大众文化的主导地位。大众文化是反映工业化技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在社4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位的一种文化。发展大众文化,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商业利润,而且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增进他国公众对自身的好感和认同感。2、积极推行文化外交,提升文化影响力所谓“文化外交”,主要指围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的国家或国际间公关活动文化外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关系,它着重突出政府在对外文化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和知识的同时增进对他国的了解和认同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外交对塑造国家形象与提高国家影响力的积极作用。3、大力扶植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国家都从战略政策、组织机构、资金支持、法律保障、内容创意、人才智力等层面着手大力扶植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近20年来,历届日本政府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发表重要报告《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文化产业已成为日本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三、当代大学生应自觉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责任源于自觉,行动体现自觉。在当代,作为青年一代,应该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在当今国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青年应该承担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第一,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哺育了我们,我们也一直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展开,外来文化大量涌入,这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挑战。有人说,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可能遭受的伤害,不仅来自外部的冲击,也来自内部的自我贬低、自我放弃。还有人讲,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在你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5道多少。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好地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第二,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昌盛。现在,有人提出“文化边界”、“文化版图”、“文化主权”等问题,实际上是把文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来研究,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当前,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舞台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同世界互动中的作用更直接、更现实。特别要看到,中国还面临着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应当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拓展我们的战略利益。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新的征程再次开启,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信——“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四、参考文献:[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夏海军,栗志刚。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江淮论坛.[3]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6[5]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6]花建。软权利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7]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北京:新华出版社.[8]杜超,王松华。文化资源转化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同济大学学报.[9]张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文化建设[.新东方.
本文标题:努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8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