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马哲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答:(1)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2)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2、如何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科学与哲学是不同的。在概念上就可以看出,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关于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2)哲学从原来作为知识的总汇的形态,逐渐演变成研究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即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他们之间的最一般的学问,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哲学是一门学科,不是一门科学。3、唯物主义有哪几种历史形态,其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思想武器。4、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及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答:(1)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2)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反动的剥削阶级的拥护和支持;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片面化,和僵化;主观与客观相背离。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历史必然性:其一,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机器工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哲学的新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其三,当时哲学发展的新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具备了承担哲学新变革的主观条件。、基本特征: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科学的规定了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哲学。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2)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3)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成为自有哲学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7、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到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解放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他的强大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8、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答:是因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潮流,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地论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端的正确道路。(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并把哲学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它把唯物论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使之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并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们研究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据、途径和实质?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在于中国的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之中,既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又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答: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以及一切错误思想进行斗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并以它为指导来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方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揭示了物质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特点,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2)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并正确解释了他们的关系问题。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如何?答: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如何理解空间时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答:时间即指物体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因而时间也是无限的,空间即指物与物之间的相距时空,因为宇宙中物体无限之多,故空间也是无限的。运动的物体有相对静止特性,故时间也具备相对停止之特性。4、如何理解实践的涵义、结构和功能?答: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框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活动过程5、把握实践活动及其环节有何意义?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的存在方式奠定了科学基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自在世界不断地向人类世界转化的过程。同时。人们正是通过实践这样一个中介和根本环节不断能动地把握着物质世界,不断地证明人类世界的物质性。6、意识的起源及其本质是什么?答:(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A意识是劳动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恰恰又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答:原理:(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物质就是客观实在。(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意义: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和本本条文出发。第三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答:理解联系的普遍性,首先,要明确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既包括事物外部的这种关系,又包括事物内部的这种关系。其次,要明白联系普遍性的表现。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后,不能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成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是有条件的。关于怎样理解联系的客观性问题:1、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有何指导意义?答: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第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第二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必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立足整体、统筹兼顾,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3、怎样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2)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联系的本质内容是矛盾(联系)(3)矛盾的观点又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原因,即矛盾着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4)其次,要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地位上理解这一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必须科学、客观地认识内、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才是全面的观点;如果只承认矛盾,而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也就是否认了内因的根本性。如果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只归结为外因,实际上也就是否认了矛盾,这是片面的观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能说明
本文标题: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马哲课后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2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