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区域地理分析—以德国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三(8)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导学案德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工业知识(2)查阅德国的相关资料。二、教学课题:区域地理分析—以德国为例三、教材分析知识与技能1.归纳总结德国的自然地理特征。3.分析德国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4.分析德国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过程与方法1.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2.搜集德国地形图中的信息,尝试把德国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地区相比较,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1.德国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2.德国鲁尔区兴起的区位因素、衰落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3.辽中南重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教学难点:1.德国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2.辽中南重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教学准备: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德国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2、教学之前关注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难点,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制作本节课的导学案和课件。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德国的资料,对德国有初步认识。4、学生课前完成本节课的导学案。四、教学方法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教学中强调对地图的掌握、对地理材料的运用与提取,经由过程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1.培养学生学会和阅读地图的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区域特征的定位与掌握。4.培养学生对地理资料的分析和提取。五、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对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一般研究方法,学会了区域地理分析的相关技巧。高三(8)班在所有文科班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平时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较积极。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好。相信高三(8)班的学生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德国是一个全新的区域,给学生充足的地图和文字材料信息,培养学生对地图的阅读能力和材料的提取分析能力。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德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德国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德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三个部分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德国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和德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德国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德国鲁尔区兴起的区位因素、衰落的原因以及整治的措施迁移到对中国的辽中南重工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高了本节课的高度也把握了高考对高三学生的要求。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展示】学生上黑板用三分钟的时间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方面介绍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区域【课堂导入】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是:识辨区域,对任何一个区域进行定位;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问题,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与开发。德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工业化水平很高,值得我们的学习。【课件展示】图片一:德国的啤酒节;图片二:德国生产的奔驰汽车;图片三:德国莱茵河畔的美丽风光;图片四:德国国花矢车菊。【投影仪展示】1.根据相关材料简述德国位置特征。2.总结归纳德国地形、气候、河流水文特征。1.学生黑板画地图2.分析介绍一个区域。1.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2.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点评。1.检测学生以前的学习效果2.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引入课题——德国2.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所了解。3.使学生对德国有一个简单的了解。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具有预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基本了解德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师归纳】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老师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对德国的自然地理概况进行归纳总结。老师:研究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我们从哪些方面去归纳总结?老师:首先我们观察一下德国的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德国在欧洲的位置图和德国的领土位置【学生归纳,老师板书】:1、经纬度:47°—55°N;5°——15°E;海陆位置:欧洲中部,北临北海,波罗的海;陆上和9个国家接壤,是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交通位置:位于欧洲路上“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老师: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德国的气候,根据德国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推出德国的气候为什么气候?学生(老师板书):温带海洋性气候老师点评:根据德国的纬度我们可以得出位于40°—60°N;根据海陆位置我们得出位于大陆西岸;所以40°—60°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老师:知道了气候我们就知道了植被类型,那么德国的植被类型是?学生(老师板书):温带落叶阔叶林【课件展示】德国的地形图老师:观察德国的地形图,我们来总结一下德国的地形。师生(老师板书):1.地势南高北低2.地形以平原为主3.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中部为中德山地,北部为波德平原【课件展示】德国流域图老师:根据德国的流域图,我们可以看出德国最主要的几条河流分别是?生(老师板书):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老师:对于这些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河流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的方向我们一会一起看导学案的活动探究一【课堂探究一】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的部分长度为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学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资源等方面。学生回顾1.怎样去研究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2.根据地理位置怎么去判断一个地方的气候3.根据气候判断植被类型。学生回顾归纳区域地形的方法:1.地势高低2.地形种类3.地形的名称与分布生: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1.使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已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2.增加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识图、析图、比较等能力国总面积的40%,是德国的摇篮。莱茵河还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运费低廉而有助于将原料的价格降低,这是莱茵河成为工业生产区域主轴线的主因。2011年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现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课前相关材料,分析莱茵河的水文特征?2.根据材料分析莱茵河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3.分析德国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方向?【探究成果展示】学生甲: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总结归纳:水量、水位变化与汛期、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因此我认为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是:水量大,季节分配均匀,无明显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学生乙补充:我认为除了以上几点,我觉得根据材料德国莱茵河的航运比较发达;没有凌汛现象。老师:根据材料分析莱茵河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有没有同学给我们展示下他的研究成果?很好,我们掌声欢迎同学丙。学生丙:根据我们刚才的学过的德国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德国内河航运比较发达的原因主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去总结:1.自然条件:①有无结冰期: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温0℃以上,全年可通航。②流量:降水均匀,流量稳定。③地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落差小。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老师:同学丙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第三题:分析德国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方向,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讲解下?学生丁: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主要从以下几1.学生用3—4分钟的时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归纳课堂探究的三个问题2.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互动进行点评鼓励。师点评:以上两位同学很好的给我们总结归纳了德国的水文特征,我们给予掌声鼓励老师注意点评:同学丙的答题思路非常清晰值得我们的学习。老师注意多媒1.小组交流,合作探究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3.培养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的能力。5.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1.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勇于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个方面去研究: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和养殖等。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德国的河流航运非常发达。根据德国农业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出德国的河流还有另外一个开发的方向主要是灌溉。河流的治理主要是防止水污染。学生一补充:旅游、养殖师点评:两位同学已经回答的很完美了,我就不阐述了,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德国的资源:【课件展示】德国的矿产分布图老师:从图我们可以看出德国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煤那么德国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了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工业基地—鲁尔区。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导学案合作探究第二题:1.一起研究一下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2针对鲁尔区出现的现状,我们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建言献策。【课堂探究一】德国有着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区,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鲁尔区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资源的开采、环境的恶化,鲁尔区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的鲁尔河在德国作家波尔(HeinrichBoll)的笔下“有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他描绘的钢铁基地鲁尔区则是:“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要知道,面积广达4400平方公里的鲁尔区在当时是全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出产全德国80%的煤矿与钢铁,是名副其实的德国乃至欧洲的经济发动机。面对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德国进行了大力的经济结构调整,用十年的时间,生生将一个世界上最老旧的重工业区改造成为生态景观公园等后工业时代旅游景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为其他地区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体展示德国的农业分布图1.学生注意看图总结。2.老师注意对学生的引导。1.学生用3—4分钟的时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归纳课堂探究的三个问题2.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互动进行点评鼓励。1.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思路。2.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总结能力1.根据相关材料和书本知识回答,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条件?2.德国鲁尔区走向衰落的原因?3.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探究成果展示】1.根据相关材料和书本知识回答,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学生二:根据刚才学过的德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可以得出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归纳总结:一是自然条件: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离铁矿产区近,输入便利(主要是来自法国洛林高原的铁矿)。社会经济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市场广阔(西欧、德国)。2.德国鲁尔区走向衰落的原因?学生三:根据材料及相关资料可以得出德国鲁尔区走向衰落的原因有以下几条:一、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老化;二、环境污染严重;三、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四、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3.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学生四:根据我们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可以得出辽中南重工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二、交通便利;三、接近市场;四、工业基础雄厚。(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学生五: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两个重工业区在煤炭、交通、市场等方面的条件都很优越。但是德国鲁尔区铁矿资源缺乏,辽中南重工业区水资源不足【教师点评】刚才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三个问题的探讨非常充分,答1.老师注意点评学生的答题思路2.鼓励学生
本文标题:区域地理分析—以德国为例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9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