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1.医患沟通的重要性;2.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3.医患沟通教育历史沿革;4.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布;5.医患沟通的概念学习目标:1、掌握医患沟通的概念;2、熟悉医学模式、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涵义;3、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医患沟通重要性:1.推进现代医学模式1.1、医学模式的概念;1.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患沟通是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桥梁和要求2.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表现在3个方面:2.1、采集足够患者信息(英国著名学者汉普顿一项研究结论:一般医院82.5%的患者仅凭采集病史,就可以做出诊断;只有8.75%,需要体检帮助诊断;只有8.75%,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帮助诊断。)2.2、掌握疾病动态(患者病情是变化的)2.3、增强患者依从性(交换治疗方案意见;增加患者抗病信心)3.构建融洽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概念: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的模式:萨斯——荷伦德医患关系模式类型医生地位患者地位适用范围类似关系主动—被动型有权为病人做什么无权选择做什么重急症等无意识状态父母与婴儿指导—合作型告诉病人做什么被要求与医生合作急性病有意识者父母与青少年(子女)共同参与型帮助病人做什么主动与医生成为伙伴关系慢性病成人之间我国医患关系现状:(1).医患双方信任危机数据:2002年4月,南京大学对30所医院调查显示,43.8%的病人对医务人员不信任,仅25.9%的医务人员认为双方相互信任。(2).医疗纠纷数量增多医疗纠纷定义: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引起争议并按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数据:据卫生部2008年的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超过上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多达40起左右。(3).极端事例屡见不鲜医患关系紧张不信任的表现:患者:录音-医生的谈话进行医生戒备:不积极突破旧的方案笔记-诊疗情况不敢创新录相-医生的操作能推就推,不超越专业范围隐满病情-考医生不敢讲真话;不敢真心交流医患关系紧张产生原因:医疗体制不完善;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媒体断章取义;医患缺乏有效沟通(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通过全年医疗纠纷情况调查分析:70%以上的医疗纠纷与缺乏有效医患沟通有关。)例:哈医大血案中存在的医患沟通问题-1•第一次:误诊2010年9月,李梦南腿疼,与爷爷李禄到哈医大一院就医。李禄回忆说,当时挂的是骨外科,由副主任医师祁全接诊。片子拍完后,祁全认为可能与风湿有关。李禄随后花25元挂了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号,“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志毅连瞅一眼都没瞅,说跟风湿没关系,该上哪儿上哪儿。”李禄又折回骨科,祁全认为李梦南有双腿滑膜炎,然后决定打封闭针,打完了封闭针,病情不但没好转,好像更严重了。•第二次:医生责怪他“看错科”2011年4月,爷孙俩复诊,又入住骨外科,这次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归属于风湿免疫科,李禄便拿着病历又找到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志毅。李禄回忆说,张志毅这回看了片子,说李梦南是强直性脊柱炎,还反问为啥住骨科。风湿免疫科医生推荐两种药,一种是谊赛普,一种是类克。使用谊赛普整个疗程需要2.3万元,而类克需要3.9万元。李禄征求了家里意见后,决定注射类克。“一次打两支,一支6240元,效果好。”•第三次:入院突患肺结核去年5月10日,为打第二针类克,爷孙俩第三次到哈医大一院。但李梦南住院后就高烧,“高烧到41℃,烧了8天,确诊是结核性胸膜炎”李禄说。随后,李梦南转回到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两个月的肺结核治疗。其后,李禄再次联系了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梅轶芳,梅轶芳让他来哈医大一院。•第四次:治肺结核情绪异常2011年7月中下旬,爷孙俩来到哈医大一院,“从扎兰屯直接到哈尔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张娟接待的,说必须找梅老师。”李禄说,梅轶芳当时不在医院,于是在电话中告诉他,回家再吃3个月口服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再治疗肺结核。李禄说,自己当时就想不通,“去了又让回去。”爷孙俩又回到了扎兰屯医院继续治疗肺结核,这次住院又住了2个多月。这次住院,李梦南变得有些异常,经常一个人傻笑,不时还会突然激动。•第五次:结核没好风湿加重到去年12月初,因为强直性脊柱炎严重,爷孙俩第五次来到哈医大一院。“这次是郑一宁接待的,在医院拍了片子,医生认为李梦南结核还没好。”李禄说,他还特意拿了片子给哈尔滨胸科医院看。这次用药就用到2012年3月份,爷孙俩觉得这次结核治好了,但强直性脊柱炎却越来越严重,李禄说,“拍片子(显示),膝盖头磨薄了,骨头要坏死。”•第六次:不让打“类克”,医生不和李某交流3月23日,爷孙俩第六次来哈医大一院住院治疗。据李禄介绍,副主任医师赵彦萍先看了片子,说结核确实没好,但在不治疗脊柱炎的情况下,吃不吃口服药无所谓。要我们休息3个月,再来治疗脊柱炎。我们主张打“类克”,她说结核还未痊愈,打“类克”确实不行。李禄说,自己出来后,将情况告诉了李梦南,他也没什么异常,两人就直接回了旅店休息。没料想,就在李禄休息期间,悲剧发生了。例:李宁教授受袭案中存在的医患沟通问题施暴人陈文轩的丈夫尚承文是退休干部,2002年7月在华西治疗晚期肝癌,主管医生是李宁。随后李宁等将多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利弊告知了患方。4天后,患方强烈要求进行冷循环射频治疗,也就是通过局部加热杀死癌细胞的无创疗法,暂不考虑手术治疗。并填写了知情同意书。但陈文轩见其丈夫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便隐瞒了在李宁医生这儿的治疗过程,带着其丈夫及基础病历重新到华西医院门诊求治。当时坐诊的一位老教授根据尚承文的病情和病历判断,“射频治疗”方案不但无效,反而延误了治疗,从而导致病情恶化。陈文轩听后大惊,想方设法又找了一些成都治癌专家和医疗机构咨询求证,听到了相似的说法,有专家甚至认为“射频疗法”还处于试验阶段。陈文轩认为华西医院医生李宁有意误导,导致丈夫的病情延误,遂产生杀李的念头。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做的:-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加强医患沟通4.妥善处理医疗纠纷4.1可能阻止医疗纠纷走向官司的行动:解释和道歉30%改正错误20%赔偿损失14%及时纠正治疗方案12%承认错误11%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1国外医患沟通现状:美国:每年因医疗事故死亡的患者达4.4-9.8万人,但相应的医患纠纷情况鲜有报道。日本:两年内,医疗事故=达到1.5万多起,患方恶性伤人事件罕见。英国:患者进门时,医生会起身迎接,问诊时,医生基本上始终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谈天说地,了解患者整个状况,包括家庭信息、心理情绪等。经验:美国:统一医患沟通模式日本:成立医疗评估机构;重点建立医患互信关系英国:社工协调医患沟通2国内医患沟通现状(1)医患关系物化导致医患“失语”(2)诚信危机造成医患“失信”(3)人文关怀缺失致使医患“失情”(4)缺乏沟通训练常致医患“失言”医患沟通教育历史沿革(一)国外医患沟通教育沿革1.1987--英国医学会:将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2.1989--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共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3.1998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爱丁堡宣言》:患者理应指望把医师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在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4.199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国际标准》199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国际标准》:医学院必须明确并在课程计划中安排适量的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和卫生法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和进行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5.2001—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医学生必须具备适宜的引导患者积极合作,与患者、患者家属、医师、护士等人员沟通良好等能力。6.2001年--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医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为了提高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会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的家属有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具有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对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的关系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因素的敏感性;•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能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的可达到的和可接受的行动计划。哈佛大学医学院“医生-病人关系”课程贯穿始终.低年级医患关系的社会、伦理和心理问题.中年级精通医术,与病人沟通.高年级临床各科医生结合实践引导深入讨论(二).国内医患沟通教育沿革1.2003年—南京医科大学:对临床医学专业2000级学生开设36学时《医患沟通学课程》2.2005年—教育部:在医学院校“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课程)目录中增列“医患沟通”3.2006年--中国医师协会:举办首期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体系师资班;医患沟通技巧等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纳入职业医师考试范围4.2008年—教育部:成立高等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高等医学教育认证标准,明确将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培养一个医学生必须达到的重要目标医患沟通的概念1.分解定义:医患+沟通医患狭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广义:各类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及医疗机构、医学教育者与社会各界之间。沟通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与人以全方位信息交流所达到的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状态。•(会沟通≠会说话;讲清楚,听明白。)2.(掌握)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3.什么是医患沟通学?医患沟通学是研究医患沟通的过程、沟通行为以及医患关系等诸多因素,探索如何以沟通医患双方相关信息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研究如何将心理和社会因素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推进现代医学诊治伤病和维护健康的一门学科。4.医患沟通的内容(医方)(1)信息沟通:①.主诉、体征、病史、药史、个人基本资料;②.疾病诊断、相关辅助检查的目的和结果、病情预后;③.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指导、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医药费用等)等。(2)意见沟通:①.解答患方的疑问。②.听取患方的意见和建议。(3)情感沟通:①.体恤患者的痛苦;②.同情患者的困难;③.尊重患者的想法;④.打消患者的顾虑等。5.医患沟通的特点:真实性、全面性、通俗性、精确性6.医患沟通的时间:院前(门诊)沟通→入院时沟通→住院期间沟通→有意见时的沟通→出院时的沟通→出院后访视沟通最后:你应该能够:1、掌握医患沟通的概念;2、熟悉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的概念;3、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观看电影“心灵点滴”,思考临床工作中医方如何做好医患沟通?
本文标题:医患沟通第一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0613 .html